減肥有多難,每個減肥的人都體驗過。哪些運動消耗的能量更多,更有利於減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張運動能量消耗表,以供大家參考哦!
運動醫學專家認為,運動消耗人體內熱量的多少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性別:同樣的運動,男性消耗的熱量比女性多,因為男性的基礎代謝率比女性高得多。體重:同樣的運動,體重重的人消耗的熱量比體重輕的多。運動項目:不同的運動及強度,運動量各不相同,消耗的熱量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公式,算出你是否需要減肥
醫學上評價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標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法如下: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對亞洲人來說,<18.5為偏瘦,18.5~23.9為正常,≥24為超重,24~26.9為偏胖。
如果你的身體質量指數處於超重水平,就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如果處於肥胖水平,而且又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那麼減肥就是疾病治療的重要一部分。
科學減肥有講究
1.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
應該選擇中小強度的運動,特別是耐力運動,比如行走、慢跑和體操等。一方面有利於改善脂肪代謝,另一方面不至於增加食慾。
2.掌握好運動後進食的時間。
一般來說,在運動後30分鐘內進食為宜。運動後15—30分鐘進餐,與等到運動後1小時以後再進餐相比,受試者攝入的能量較少。
3.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每天喝大約8杯水的人比那些喝水少的人,每天能少吃大約含200千卡熱量的食物。
4.食物選擇有講究。
運動後可以吃一些含糖和蛋白質的小吃,如脫脂酸奶、全麥餅乾、瘦肉製品等。但要注意減少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甜點和漢堡之類的最好別吃。
一般而言,老年人、長時間不運動的人都更適合走走跑跑的運動方式。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鍛鍊次數不同,鍛鍊時間、距離和次數也有所不同。初鍛鍊的人,一般是先走1分鐘,再以每分鐘100米的速度慢跑1分鐘,如此交替進行。每隔2周增大一些運動量,改為先走2分鐘,再以每分鐘100米的速度跑2分鐘,如此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