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我在「盛唐」讀理工

2021-03-05 地道風物


▲ 騰飛塔下,再讓我回望一眼。 攝影/孫運禛

「聽說你是交通大學畢業的?」

 

「阿姨別問了,不是交警,也不當司機。」

 

交大學子出門在外,被誤認作「祖國交通事業的接班人」,實在是常有的事。然而交大的「交通」二字,最早卻能追溯到《周易·泰卦》中「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一語,大有「苞括宇宙,總攬人物」的氣概,就連各所交通大學4月8日的校慶,也隱喻著「四通八達」、「經營四方」的胸懷。

▲ 從交大北門望去,依次是中一樓(理科樓)、騰飛塔、錢學森圖書館、主樓。 攝影/韓飛

而地處在十三朝古都西安、位於中國版圖幾何中心一帶的西安交通大學,更是有種時間與空間上的厚重感——從1896年南洋公學,到1959年西安交大,她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從風雲際會的黃浦江畔,到歲月滄桑的興慶宮前,她的足跡橫跨大半個中國。不論在何時何地,西交學子們總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氣魄,出現在時代最需要他們的地方,正如西安交大的校歌所言,我輩中人,當「為世界之光」。▲ 興慶公園,西安交大的「後花園」。 攝影/田春雨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在西安城裡,每一處地名都是詩意的。

 

西安交大興慶、雁塔、曲江三大校區,分別對應著楊貴妃「沉香亭北倚闌幹」的興慶宮,玄奘譯經藏經、開壇講法的大雁塔,和士子登科後「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曲江池。在被遺蹟簇擁著的交大校園裡上課,恍然間總有種古人「負笈遊學入長安」的穿越感。

 

▲ 西安的曲江池,從前是古代士子登科後宴飲慶祝的地方。 圖/視覺中國

 

而校內的布局,同樣有著身處古都的方正大氣——興慶校區的南門、北門之間,一條中軸線縱貫整個矩形校園,交大的地標性建築:思源活動中心、主樓、錢學森圖書館、騰飛塔、中心一樓……自南向北綴連其間,西交的校風嚴謹,大抵連樓宇都是排列有序的。

 

中軸線兩側的道路和建築,則頗有中式美學的對稱性——

▲ 俯瞰交大,自上而下分別為:四大發明廣場、錢圖、騰飛塔、理科樓、北門。攝影/張應斌

 

每年春天臨近校慶日,櫻花東道、西道上的櫻花都會如約而至,夾道皆是一片紅雲繚繞,遙相輝映,每個前往中二、中三樓上課的交大學生,都能走過一條繁花似錦的路。西安人看櫻花,以樂遊原上的青龍寺最知名,但再向北走兩步進入交大校園,除了良辰美景,更添了一份「聽青春迎來笑聲羨煞許多人」的少年意氣。

▲ 錢學森圖書館周邊的櫻花。圖1攝影/王曉凱;圖2攝影/張應斌;圖3攝影/Cyndi

 

交大花木的繁茂,大多要歸功於早年曾在日本留學的彭康校長。交大西遷至此後,他帶人在校內處處種花植樹,立志「要讓交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除了「春季限定」的櫻花,交大還有春天豔若天仙的牡丹、初夏味道不可描述的石楠、寒風中幽香襲人的臘梅……前人栽花,才有了今天交大的繽紛絢爛。

▲ 錢學森圖書館,一面是銀裝素裹,一面是春暖花開。 攝影/王曉凱

 

而畢業季之後,深秋的傷感則屬於梧桐東道、西道彭康路上高大的法國梧桐。交大人對梧桐是有感情的,它們帶著來自南方的印記,在西北落地生根,蔭蔽著道旁俄式風格紅頂實驗樓。每年畢業生臨走前,都會遺憾錯過了這一季梧桐落葉的遍地金黃;還有人把脫落的梧桐枝帶在身上,別離之後,依然能觸摸到母校一圈圈年輪的生長。

▲ 圖1-3:不同季節彭康路兩旁的梧桐。圖4:走在彭康路上的西遷老教授們。 圖1攝影/田春雨;圖2攝影/孫運禛;圖3-4攝影/王曉凱

走到校園盡頭,北門外的興慶宮,算是交大人的「後花園」。據說當年西遷之後,興慶宮裡的興慶湖,就是交大師生一點一點挖出來的,因而上個世紀興慶公園付費開放,唯有交大人可以憑學生證免費出入。那些在小樹林裡玩著太極推手的大爺大媽,還經常會被交大學生戲稱為「因太極拳掛科而延畢至今」的資深校友。

 

 

然而,無論是春天的櫻花、秋日的梧桐,還是巍峨的主樓、雄偉的圖書館,都無法代表交大。象徵這座「西北高樓」的,只能是一甲子之前,那場跨越大半個中國的浩蕩「西遷」。

從黃浦江畔,到興慶宮前

對於每個西交學子而言,「西遷精神」和母校幾乎能劃上等號——都是那個聽了百八十遍、耳朵起繭,回想起來卻心馳神往、熱淚盈眶的存在

 

交通大學的前身,1896年盛宣懷創辦的南洋公學,本就誕生於民族危亡之際,素來以「實業興國,儲才興邦」為傳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1921年定名交通大學之後,這座立足上海黃浦江畔的名校,更是被稱作「近代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搖籃」

1955年,為了響應國家支援西北的號召,交通大學開始了一場背負著國家希望的大轉移——校長彭康帶著交通大學五位最德高望重的教授,遠赴西安勘察,一眼就相中了城外東南方那片沃野千裡的農田,即是今天西安交大的興慶校區;此後,上千名交大師生及家屬,聚在上海的徐家匯火車站,義無反顧地踏上「西遷專列」,去往了時代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當時的西安,早已散去了十三朝古都的繁華,全城沒有一條水泥路,最繁華的東大街上還沒一座像樣的房子。交大初建時更是「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街」,打個電話要去鐘樓附近,進趟城只有鹹寧路上的7路公交;而當時的開學典禮,上千名學生擠在「草棚大禮堂」的長條凳上,聽完整場意義非凡的講座。

▲ 圖1: 1956年9月在西安舉行首次開學典禮; 圖2: 歡送首批遷校教職工; 圖3: 50年代交通大學北門; 圖4: 交通大學六十一周年校慶紀念大會。 供圖/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

 

學生尚且孤身一人,大可行走四方;教授們卻是拖兒帶女,舉家西遷。西遷中最年輕的陳學俊教授,與妻子一同註銷了上海戶口,捐贈了牯嶺路上的房產,斷絕「後路」,毅然跟隨交大西遷;當時已年近花甲的鍾兆林教授,夫人病留上海,卻堅持隻身奔赴西北。這些大多來自江浙滬一帶的師生,為古城西安注入了新的生氣,正如隨校西遷的校醫沈雲扉所云:

 

「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


 

儘管條件艱苦,交大師生在西遷時期卻沒有少上一節課,也沒有少做一場實驗,此後更是在全國率先開出了無線電、計算機、自動化控制、核反應堆等新專業;西遷以來,共計26萬交大畢業生中,有四成紮根西部,以至往西安更西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建設祖國,一如當年模樣。

▲ 圖1: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涵英樓;圖2: 夜色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米蘭樓。 供圖/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

 

到今天,建設和進軍「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又被交大人視為「第二次西遷」

 

與上個世紀西遷時堪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待遇不同,創新港單人單間的研究生宿舍,堪稱是豪華級的「別人家的宿舍」。元旦跨年時,當涵英樓的燈光逐層亮起,仿佛是宣告著一座「智慧殿堂」的煌煌升起,引得天下學子無不心潮澎湃,頓生嚮往之心。

 

更可貴的是,西交的創新港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學」。以「港」為名的新校區,一校即一鎮,校內有專門為企業開放的區域,部分的學習資料也對外界共享,打通了校園與社會的屏障。因而創新港之於交大,不是隔絕世外、閉門讀書的「避風港」,而是正當長風破浪、揚帆而起的「啟航港」

翩翩長安少年郎

西安交大的校風素來是低調務實的,交大也總被譽為「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張平靜書桌的地方」

 

處在擁有43名兩院院士(不含已故)、近百位「長江學者」的交大校園裡,「沉迷學習」是件自然的事。以至於交大學生連約會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往往也是主樓圖書館,儘管校園中不乏像胭脂坡、東花園那樣的「僻靜角落」,但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堂堂正正地「約波自習」,才是交大人戀愛的理想狀態。

▲ 圖1: 工業設計系教室。 攝影/樓樓樓;圖2: 交大老教學樓外的紅楓。攝影/張應斌

而在科研之餘,交大的學生在社團活動上可謂是「文武雙全」。

 

文是辯論。印象裡總是旁徵博引、文採飛揚的辯論賽,在這裡又被賦予理工科院校強大的邏輯性,交大的辯論隊素以「鐵立論、快反應、美意象」著稱,在千禧年前後的巔峰時期,曾經連續摘得國家級辯論賽的桂冠,更是從中走出了路一鳴、樊登兩位國民偶像。

▲ 圖1: 理科樓內,右手邊第二張照片雖然模糊,但真正的粉絲一定能. 攝影/孫運禛;圖2: 2017崇實書院新生辯論賽。攝影/王只昀

 

武亦可賽艇。每年的五月中旬,交大都會參與主辦「灞河競渡」賽艇挑戰賽,古老的灞河之上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而交大的賽艇隊,則是赫赫有名的老牌強隊,自2014年亮相紐西蘭大學賽艇聯賽起,就成為了國際賽場上的常客。

▲ 圖1: 賽艇在灞河水上運動基地經過廣運橋。 攝影/張永鋒;圖2: 交大賽艇隊在千島湖。供圖/西安交通大學賽艇俱樂部 圖2攝影/常昊天

交大人也有著別具一格的「理工科式浪漫」,總會get到某些常人意想不到的技能點——譬如在養生這件事上,幾乎每個交大學生在巔峰時期,都能行雲流水地打下一套「二十四式太極拳」;而交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收到最「沉甸甸」的禮物,恐怕應當是自己在工程坊親手磨出來的錘子,無論是用來當「傳家之寶」還是「定情信物」,都是誠意十足。

▲ 工程坊的金工實習和電工實習,不分文理,向來是交大學子大學生涯中的「保留節目」。攝影/牛元天

 

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校慶期間的交大校園顯得格外冷清,櫻花盛開而無人欣賞,圖書館的座位也空空蕩蕩。然而無數交大師生、校友的思緒,卻早已回到了古城長安,落在了魂牽夢縈的交大校園裡,我們相信「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如約而至」,待到萬物復甦,再去赴那一場久違的櫻花之約

▲ 想和你回到交大的街頭走一走。 圖1攝影/孫運禛;圖2:攝影/Cyndi

- END - 

📖

參考資料

《為了可愛的中國·西遷》央視網

《一趟西去的列車》 陝西日報

《從黃浦江邊到興慶湖畔》 黃上恆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教授沈超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沈超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 「失落」的國立交大,當年號稱「東方麻省理工」,現今已四分五裂
    1956年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師資內遷西安,後分別發展為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1964年北方交通大學唐山部分遷至四川發展為西南交通大學,北京部分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1949年遷入臺灣的交大部分校友在新竹復校,後又復名為國立交通大學。也就是說,在現存的眾交通大學中,只有五所屬於原國立交大,那麼這五所交大現今境況如何呢?
  • 西安交大和你武漢大學啊個好
    先簡單了解一下兩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簡稱西安交大,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中央直管的副部級大學,985,211,雙一流高校。西交大位於西安,由原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合併而成,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有14個A類學科,其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學科被評為A+。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大學,985,211,雙一流高校。武漢大學由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而成。
  • 中日詩詞交流會在西安交大舉行
    日本神奈川縣漢詩代表團訪問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9月21日下午,由西安交大日語系及西安交大滄浪詩社主辦的「日本神奈川縣漢詩聯盟訪問團西安交通大學詩詞交流會
  • 初三畢業就直升大學,西安交大「少年班」又招生了!在杭高讀預科都...
    從去年開始,杭州高級中學成為西安交大「少年班」的預科基地中學,如果被選中,浙江學子可以先在家門口讀一年預科。 在杭高讀預科的第一批「少年班」學生,從今年9月開始學習,他們都在學什麼?發展情況怎麼樣?快報記者打探最新情況。
  • 四川大學與西安交大,你覺得誰的實力更強?
    在20年前的大學合併潮中,西安交大合併了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四川大學合併了成都科技技術大學、華西醫科大學,都是三校合一。兩校都是綜合性大學。西安交大是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哲、教、藝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 四川哪些大學值得讀?電子科大、川大、西南交大、西南財大……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我認為是四川最好的大學,因為名字好,專業好,就業好。電子科技大學出身名門。在院系調整的時候,由原來老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相關專業組建而成。電子科大1960年就是全國重點。
  • 華中科大、西安交大、東北大學接力講述奮進之路...
    西安交通大學點亮信仰之光周格非,是仲英書院的本科生,四年裡,她參與過西遷精神的宣講,演唱過西遷主題曲,老一輩交大人的愛國與奉獻一直感動著她、激勵著她。2019年,周格非前往雲南施甸老麥中學支教。在那裡,她教孩子們唱紅歌,和他們一起看書、談夢想,她說:「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雙雙眼睛裡閃爍著的嚮往未來的光。」
  • 西安交大中馬陽光學校簡介
    迅速崛起的西安交大中馬陽光學校   01辦學主體   西安交大中馬陽光學校是廣西自貿區欽州港片區一所具有國際化   與西安交大附中、西安交大蘇州附中、欽州市二中等名校組建名校發展共同體,採取教師互派、跟崗學習、校本研修等形式,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 復旦和交大,到底哪個更強?
    作為一個工科學子,我覺得交大比復旦強,主要原因是因為東川路男子職業技術學院對面是華師大,2019級新生復旦男女生比例接近1:1,交大2:1,復旦的男生怎麼會懂的交大男生的痛。北大、清華跟哈佛、麻省理工一樣都住對門;幾個雙子星高校也都是一個綜合類高校,一個是理工類強校;更甚的是,連高考招生分數都是照鏡子,你文科比我高兩分,我理工科比你高兩分,你在這個省招生分數比我高兩分,我在另外一個省再拉回來;名氣方面北大比清華稍大,復旦也比交大稍大,武大也比華科稍大。
  • 西安交大,我們來了!——記西安交通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
    與同學們並肩走在校園裡,我感受到交大新生的激情與活力,身為西安交通大學新入學的學子,我無比自豪與驕傲!在今天的開學典禮上,我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到交大西遷的故事,自西遷以來,西安交大紮根西部,服務國家,艱苦創業,先後培養出近三十萬名服務於社會各界的優秀人才。
  • 西安交大書記校長灑淚擁別引熱議,校方:他們向來交好,場面感人
    學生講述:我們都很震驚和不舍講述人:夏子京,西安交大畢業生,2015年入學看到書記卸任消息的時候,我有點突然。書記看到大晴天,觸景生情,脫稿即興說出了那句——「老天幫忙人爭氣,我們交大要前進!」他眼裡閃著光,情緒難掩激動,站在臺下的我,也瞬間被打動。
  • 捷報頻傳 西安交大創新發展成果豐碩
    目前,西安交大已開始承擔嫦娥六號的相關研製任務,在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中,交大人將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開拓創新,為醫學、新能源等發展提供「交大智慧」。近日,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醫學、新能源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用科技創新成果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
  • 我的交大八年(十一、完結)——獻給交大青島足球隊小夥伴們
    這些回憶文字中的原來的小標題,其實還包括「悲情人物」、「同窗之情」、「收藏西安」、「人在旅途」,然而最後在交大的時間不多,也很忙,所以就擱置了下來,至於甚至還想寫一節「詩詞歌賦」或者「我的電影史」啊——說笑了:)。    但是,確實關於同窗情誼寫得較少,我只能簡短的說我的朋友(村裡的夥伴、親戚和家人之外)很少有同學之外的人。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2020-12-0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西安交大勇奪省大學生羽毛球賽三項冠軍
    11月25-29日,2020年「中國銀行杯」陝西省第十七屆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暨「校長杯」比賽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長安校區舉行,西安交通大學代表隊以優異的發揮一舉包攬甲組男子團體冠軍、單打冠軍和雙打冠軍三項金牌,收穫歷史最好成績。
  • 拋去地理位置,西安交大能否和上海交大「一戰」?網友:問題不大
    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是兩所相當知名的985重點大學,且兩校有相同的校史。西安交大是老交大西遷到西安而來,留在上海的部分,則變為今天的上海交大。如果拋去地理位置,西安交大能否和上海交大「一戰」?今天我們對兩校進行進行簡單的對比介紹。
  • 西安交大明年有望擴招碩士研究生一千名,均為全日制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今年9月12日公布的《西安交通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顯示:擬招收攻讀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含學術學位、專業學位)5600名,其中擬接收推薦免試生2800名(最終以實際錄取人數為準)。擬招收攻讀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1100名。
  •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兄弟牽手!加強合作貢獻交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都是創建於1896年的交通大學——南洋公學。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交通大學經歷西遷與分設,被分為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分別獨立建制被命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開啟了獨立辦學的歷程。如今兩校的校門口都掛著「交通大學」,而沒有加上「上海」或者「西安」的字樣,足見其深厚的淵源。
  • 西安科技成果發布對接會在西安交大舉行
    6月5日上午,西安科技成果發布對接會在西安交通大學科學館207舉行。西安交大30項擬轉化科技成果亮相會場,內容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醫學等多個領域,來自陝西、河北、湖北、山西、北京等省市的90餘家企業代表出席發布會。這是首次在高校舉辦的西安科技成果對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