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項目合作,企業融資加QQ416000888
現有一家六寸線通線,有產品FRD1200V-30A,600V-10A晶片準備少量投放市場價格比較好,希望尋找專業做FRD晶片代理,有興趣的可以加QQ416000888
紅色供應鏈,是當前兩岸經貿領域的熱門詞彙,也是讓臺灣產業界心驚膽顫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是,大陸(紅色中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建起的「自我供應」生產體系。這個體系,正在排擠大陸自外採購機件物料的需求,臺灣則是首當其衝。這種形勢,臺灣究竟如何因應?
臺灣方面應該注意到,大陸紅色供應鏈並非憑空興起,而是其背後有一條漫長的「來龍去脈」,也就是其以往興起的過程,和未來進一步發展的走向,都是有跡可循的。
更深入地看,可發現紅色供應鏈以往興起過程中,臺灣方面曾發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即早期臺商去大陸投資,需要很多廠商來配套、代工;這些工作,原本是由其他臺商來做的,也就是由臺商來為臺商配套或代工。
但是,後來大陸廠商學會了這些工作,也開始來搶臺商的配套、代工生意,而且有越來越多臺商,把這方面生意的訂單,開給大陸廠商,因而後者形成了初期的產業供應鏈,亦即當今已壯大的「紅色供應鏈」之濫觴。
接下來,大陸廠商的配套、代工生意做大了,也紛紛發展為「中心工廠」,不但不再依附臺資工廠,甚至自己「當家作主」,和臺商形成競爭局面。在這過程中,陸資廠商掌握了一項主場優勢,就是藉大陸內需市場掘起,很快把生意做大,並且開創了一連串的著名品牌。
一旦成了品牌大廠,則其供應鏈的布建,就有了高度的自主性,可以委由臺外商來供應,也可以和自家的陸資廠商結盟。剛好近10年來,大陸各地區經濟講求「均衡發展」和「全面發展」,一些較落後地區為快速發展經濟,特地撥出土地和人力資源,來和陸資品牌大廠合作,共建零組件或中間材料生產基地,因而成為品牌大廠的堅實供應鏈;此為新興的產業生態。
另方面,大陸對臺招商引資,多年來也一直強調「吸引臺灣供應鏈西移」,以在大陸建立「臺灣產業集群」為目標,且已達成一定成效。大陸上的這種臺資供應鏈,和上述的陸資品牌大廠供應鏈,共構成當前熱門的「紅色供應鏈」。
換言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興起,臺資廠商不但是初始的催生者,而且現在還是該產業鏈的一部分。當然這是指在大陸投資的臺商而言;至於留在臺灣的臺資廠商,就邊緣化了,因為大陸上既然有了堅實的供應鏈,就要減少自臺灣本地採購。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兩岸經貿能否持續穩健發展,實是個大問號。
回看過去,大陸紅色供應鏈的步步興起,其主事者的動機是擺明的,並不是在玩什麼「陰謀」;而紅色供應鏈興起的過程中,大陸臺商的積極參與、加入,也是臺灣方面耳熟能詳的事情。那麼,臺灣的產官學各界,以往為何沒有採取有效的辦法,來防止紅色供應鏈過度排擠臺灣產業呢?譬如,近年來臺灣方面一直呼籲,兩岸雙方應該建立合理的「產業分工」機制,使臺灣能保有優勢產業的生產體系,但這項呼籲,並未獲得具體成果。
紅色供應鏈的掘起,說明兩岸產業分工樣態已經偏差,臺灣方面爭取合理分工的條件也已弱化了。其背後原因,是臺灣方面爭取的方法不對,或是大陸方面不把兩岸產業分工當一回事?這問題很值得各方深入省思。
另外,紅色供應鏈還有一個重要的「去脈」,就是大陸積極推動中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一帶一路(海陸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計劃,都有擴大及優化產業供應鏈的設想。紅色供應鏈藉這兩大平臺,肯定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這會給臺灣方面帶來很大的壓力,即一方面會有更多臺商西移,去加入紅色供應鏈,二方面則是臺灣本土廠商,從大陸獲得的供貨訂單更為減少。
臺商西移參與紅色供應鏈,並不是壞事,因其可以直接掌握大陸產業掘起的商機;儘管如此,留在臺灣本地的廠商,卻也不能越來越邊緣化。兩岸產業的合理分工,確實很有必要,雙方主事機關,不妨在近期內就此課題,進行深入協商,並形成具體可行辦法,以讓臺灣工商界放心。
(工商時報)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謝謝!聯繫郵箱:416000888@qq.com 電話:13174190103。歡迎打賞我們
圈子能穩定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圈子有一個點,比任何人都跑的快,做圈子就一個點:你能持續提供價值。
不知道大家感覺這個圈子是否有價值呢?你願意加入嗎?
掃描加微信,預登記加入半導體圈
......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內容不錯,相信下面的公眾號的內容也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有所幫助,推薦關注!!
半導體行業觀察(icbank)
半導體行業觀察:半導體行業第一垂直媒體【www.icbank.cc】
半導體圈(icquan)
半導體圈是由半導體行業領軍企業家、創業家、投資人、ICT技術人才組成的人脈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