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關注」
中醫教你識中藥,中草藥秘方、偏方。
人手一本,不可多得!
琥珀
琥珀,中藥材名。本品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久凝結而成的碳氫化合物。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後,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產雲南、河南、廣西、福建、貴州、遼寧等地。具有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效。治驚風癲癇,驚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婦女閉經,產後停瘀腹痛,癰疽瘡毒,跌打創傷。
琥珀圖片
琥珀圖片
琥珀圖片
藥材名:琥珀
拼音:Hǔ Pò
別名:血琥珀、血珀、紅琥珀、光珀
來源:本品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久凝結而成的碳氫化合物。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後,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塊狀、顆粒狀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塊狀者可長達6釐米。血紅色(習稱"血珀")或黃棕色,表面不平,有光澤。質鬆脆,捻之即成粉末。氣無,味淡,嚼之易碎無沙感。以火燃之易熔,爆炸有聲,冒白煙,微有松香氣。
化學成分:主含樹脂、揮髮油。此外,含有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銀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
性味:甘,平。
歸經:入心、肝、小腸經。
貯藏:置乾燥處。
禁忌:陰虛內熱及無瘀滯者忌服。
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驚風癲癇,驚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婦女閉經,產後停瘀腹痛,癰疽瘡毒,跌打創傷。
內服:0.5~1錢,多入丸、散劑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內服:入丸、散,3~6分。--《中藥大辭典》
外用:研末點、撒。--《中藥大辭典》
內服:入丸、散,3-6分。--《中華本草》
外用:研末點、撒。--《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溫疫邪熱,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
真琥珀、天竺黃、檀香、人參、白茯苓各一兩半,粉草三兩,枳殼(麩炒)、枳實(麩炒)二昧各一兩,水飛硃砂五兩,山藥一斤(銼作小塊,慢火炒令熱透),膽南星一兩,金箔百片(去護紙,取見成藥一兩,同在乳缽內極細杵,仍和勻前藥末用)。前十二味,除硃砂、金箔不入研,內餘十味,檀香不過火外,九味或曬或焙,同研為末,和勻,硃砂、金箔每一兩重,取新汲井水一兩,重入乳缽內略杵勻,隨手丸如綠豆大一粒,陰乾。用蔥湯化服,百日內嬰兒每丸分三次投,二歲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活幼心書》琥珀抱龍丸)
②治天吊驚風發搐
琥珀末一分,真珠末一分,硃砂末半分,鉛霜半分,赤芍藥末一分半。上拌勻,每服一字,煎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琥珀散)
③治小兒胎驚
琥珀、防風各一錢,硃砂半錢。為末,豬乳調一字,入口中。(《仁齋直指方》)
④治小兒胎癇
琥珀、硃砂各少許,全蠍一枚。為末,麥門冬湯調一字服。(《仁齋直指方》)
⑤治健忘恍惚,神虛不寐
琥珀、羚羊角、人參、白茯神、遠志(制)、甘草等分。上為細末,豬心血和煉蜜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燈心湯嚼下。(《景嶽全書》琥珀多寐丸)
⑥治病後虛煩不睡
琥珀、真珠、生地、甘草各一錢,當歸、黃連各三錢,硃砂二錢。上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活人心統》琥珀安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