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了這座江南水鄉,就難以忘懷。烏鎮的畫面就如同張繼夜泊的楓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三言兩語,朦朦朧朧,留下無盡的空間任由想像。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幾乎所有描寫江南的詩句都離不開水,這一首是最有名的。水在不同地方,呈現出的顏色是不同的,碧海藍天,形容海是藍色的,黃河水清,形容水是渾濁的,獨在江南,白居易說「春來江水綠如藍」。
行舟綠水前、青磚黛瓦牆,構成了我對烏鎮的全部。不知從多久起,人們對那些古老的建築很是感性,稍不注意,就引來幾多鄉愁,我也不例外。走在鋪滿青石的街道,生怕錯過哪一道美景。站在烏鎮的橋上,看著那些熙熙攘攘的烏篷船,在綠幽幽的小河上,搖曳的船槳輕蕩起水花,偶有從水面吹過來的微風,帶著水鄉的微腥,打動你的心扉。
沒有機會在烏鎮多停留些時日,只是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浮光間掠不了多少烏鎮的魅影,只是那些慢下來的時光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海子曾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來到烏鎮,才發現,自己多希望能在這裡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河,炊煙四起」,於喧囂間獨享片刻的寧靜,在某個角落,悄悄傾聽烏鎮的美麗。
在這所老舊的房子裡,看一隻慵懶的貓在陽光下伸懶腰,聽一艘路過的船在門前搖曳出水聲,透過陽臺青磚堆砌的空隙,哼唱一曲《濤聲依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
有人說,烏鎮早已商業化了,如同街上匆忙的行人,浮躁沒有生機。我想,或許浮躁的不是烏鎮的景致,而是我們的內心,只有當我們學著慢下急促的步伐,俯身彎下腰來傾聽,於細微處才會發現,烏鎮的一幀一頻都是值得我們定格的美好。
就在烏鎮溼地旁的青石板上,一行四五人,架著畫板,提著筆,手中的水彩和心中的想像,肆意地詮釋他們眼中的美景。透過畫板,我們看到了這個鑲嵌在江南上的水鄉,南方的垂柳深秋還是一抹綠色,搖曳的三角梅在風中伸出枝丫,偶有一兩艘烏篷船搖曳過水麵,畫中的倒影就變得更加斑駁陸離。我闖入這樣的畫裡,最後就成了,「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烏鎮成全了你的夢,你成全了寫生人的畫作。」就這樣,在別人的畫筆裡,慢慢地,悄悄地,烏鎮的夜晚來了。
有的人留戀烏鎮,不是因為它的水多麼清幽,也不是因為它的房子多麼古樸,而是因為它的夜色,美得一塌糊塗。夜色下的烏鎮,在暖色調的燈光下格外溫暖,讓人想起萬家燈火,也讓人想到江楓漁火。
萬家燈火,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先生的這首《從前慢》,簡單的文字,三兩個名詞,便深情地為我們講述著烏鎮的美好時光。如今的烏鎮都還保留著白底黑字的「烏鎮郵局」牌匾,有一個可以寄明信片的郵筒,人們似乎在這郵筒裡找到了木心先生的那份心境,只希望慢一點,再慢一點,讓靈魂跟上我們的步伐。
不知今夕的烏鎮可還溫柔如故?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