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節:二十九蒸饅頭

2021-02-16 讀史隋筆

二十九蒸饅頭。饅頭是春節麵食的統稱。就北方來說,不外有以下品種:大餑餑(棗餑餑、小供養),米糕、豆包、菜包、發糕、米包等等。

先說餑餑。餑餑又稱饃、饅頭,據說源自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宋·高承《事物紀原》饅頭條載:「諸葛武侯之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向之,為出兵也。』 武侯 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麵,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後人由此為饅頭。」由此可知,最初的饅頭是有餡的,作宴會祭享之用。晉之後或稱饅頭為餅。唐時形態漸小,並被用作點心,且不再是人頭的形狀。因有餡,又稱包子。也有無餡者,仍稱饅頭。清代的時候,北方有餡的稱包子,無餡的叫饅頭。而南方則稱有餡者為饅頭,倒將無餡者稱為大包子。在膠東地區,一般稱呼節日所用的饅頭為餑餑,而平時食用的為饅頭。

餑餑是春節家常麵食,個大,內中包有慄子、棗、花生等,亦可用於喜事,則有早立子、兒女雙全之寓意。喜餑餑要貼餑餑花,而春節的餑餑,很少貼餑餑花,雪白的一個,麵皮上嵌個紅棗,引人遐想,就叫棗餑餑。做棗餑餑,需要很好的技藝。手藝好的農家婦女,做出的餑餑雪白渾圓,無裂紋,無燎泡,掰開來層層疊疊,是經過了千揉百戧的見證,觀感結實,口感柔嫩。年三十晚上,雪白無暇的棗餑餑擺在供桌上,不知引來多少人的讚嘆!

小供養是餑餑的一個衍生物。年三十上墳,請老爺老媽(先人)回家過年,要帶供品。大餑餑不方便帶,或是彼時生活拮据沒有足夠的麵粉,就做一些小的餑餑,有拳頭大小,雪白玲瓏可愛,專供上墳之用。膠東方言稱之供養。

米糕有多種,形式有多樣。先說內容,有黃米糕,白米糕,有紅米糕。黃米糕是黍子(較小米略大,黃色)米作成,白米糕又有兩種,糯米糕和粘玉米糕。先時生活拮据,買不到糯米,就地取材,用白色的粘玉米加工成米粉作成。紅米糕是粘高粱做成。做米糕要先粉米。將黃米或是糯米、高粱淘淨、潤透,再用石碓搗碎,細籮籮面,叫做粉米。將米粉加糖、水和成糕面,用發麵作劑子,包上米粉蒸熟。米糕有完全包裹的,有敞口的,叫咧嘴,是喜悅的意思。米糕敞口有捏折的,有無折的。

蒸熟的米糕冷卻後很硬,再熱不容易透,所以做米糕都是做成扁圓的餅狀。

豆包都做成圓圓的樣子,雪白小巧如饅頭,內裡卻包著豆沙餡。如今一般用紅豆、豌豆、綠豆或是其它沙餡如慄子、花生等,加糖,吃起來清香綿軟而甘甜。舊時作餡的原料少,只好用爬豆(音,一種豆類作物)和瓜幹。買不起糖的,用糖精(化學合成物,非碳水化合物,味極甜)。瓜幹爬豆放鍋裡煮爛,搗成沙餡,就可以包瓜幹豆包了。豆包又稱黃,瓜幹豆包又叫瓜幹黃。瓜幹黃較豌豆黃、紅豆黃份量重,故鄉人又戲稱手雷。瓜幹黃一般自食,很少用來待客。但彼時人們吃得也很甜,就有了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的俗語。

於今的豆包越做越精緻,豆沙種類愈多,又有一種冷凍的半成品,解凍後蒸熟可食。

菜包尋常都做,無甚可記。過年做菜包,取其發財之意。唯舊時豬肉價雖賤,口袋裡也空,餡裡豬肉極少,為彌補缺陷,加了豆腐。白菜餡居多,也有包蘿蔔餡的。與平常不同的是,過年的菜包都包成麥穗的樣式,大概又寄託了來年豐收的企盼吧。

米包是用糯米大蔥豬肉包成。糯米泡好,豬肉切小丁,最好肥瘦各半,蔥花切碎,把豬肉丁與泡好的糯米同炒,適量鹽調味,加適量水蒸熟,以此為餡,做成包子。也有用黃米包的,別有風味。

發糕是用細玉米面做成,早時候細糧少,只好粗糧細作。玉米面用酵母粉發好,加糖,在蒸籠裡攤成厚厚的一層,蒸熟,切成方。發糕暄軟酸甜,猶如蛋糕,金黃可愛,唯入口粗礪,現在條件好了,仍有人做發糕吃,則是為了換口味,吃粗糧。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二十九,蒸饅頭
    春節民俗之「大年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被稱為小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 2021年春節課程之二十九蒸饅頭
    場景一:(主講人:張昌爍)節日習俗「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不管多忙,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幾鍋。「做過年的喜慶饅頭,做出明年更大的豐收來。」大家好,今天是臘月二十九,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為什麼要在二十九蒸饅頭呢?
  • 幸福年味 | 二十九,蒸饅頭
    和面添薪水翻沸,饅頭出屜屋飄香。佳餚品食勝甘醴,饋贈親鄰祈吉祥。爆竹楹聯鬧庭院,大紅福字報安康。(唐琢: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四平市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林佔新: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平政協書畫院院士,四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衛輝春節風俗之四】二十六,蒸饅頭
    這一天蒸饅頭是很講究的,前天傍晚參與發麵的人需有兩位老人,也就是家中長者,如果老人體質弱病,可以端坐中堂壓陣;如果是單面老人,要請出過世老人遺像敬放於中堂條幾右側邊沿;再有家中長子、長媳依次類推。家中閨女是不能參與的,因為她將來要出嫁結婚成為別人家媳,這就是民間傳統的「重男輕女」,這個「重男輕女」可不是小瞧女性,是地道的自我姓氏傳承自私表現,這也是民間的「兒媳熬奶奶,閨女外家人」之說。
  • 明日提醒 | 臘月二十九 蒸大饅頭迎新年!
    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這發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來蒸饅頭啦,因此民謠中自然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
  • 舌尖上的鄒平----饅頭
    苦菜兒花一片黃,蒸上饃饃看親娘,來了妮?好啊娘。饅頭,鄒平俗稱饃饃,是我們的日常主食,再普通不過了。饅頭在前些年(大約三十多年以前)雖然是主食,但由於受條件限制,卻不能常吃。早前,在農村,走親訪友,蒸上一鍋饅頭,用箢(yuan)子裝上,包袱一包,提著或兩個用扁擔挑著就算是一份厚禮了。
  • 蒸饅頭的做法
    臘八過去了,農曆一年更接近了尾聲,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忙乎著準備年貨,蒸饅頭是北方家庭比不可少的年貨。
  • 舌尖上的京城——老北京的「蒸食」
    這個行當就是以賣蒸食為主,那蒸食品種非常豐富,除了老北京人主食之一「饅頭」外,那蒸食還有糖三角兒、豆沙包兒、開花兒饅頭、混糖饅頭、棗兒饅頭、豆餡兒蒸餅、芝麻醬花捲兒、椒鹽兒花捲兒、棗兒蒸餅,等等。還有一種蒸食,是橢圓形圓餅狀,中間有很多層面兒,那每層都均勻撒有椒鹽兒,我們稱之「千層餅」。那些「蒸鍋鋪」每天從早兒到晚,要蒸不少蒸食賣。
  • 天津春節天氣太刺激了......今天,除了蒸饅頭,還有這件事......
    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中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秉承著北方人傳統的飲食習慣,從前臘月二十八這一天晚上把面發好,臘月二十九一早開始蒸饅頭。但做麵食從臘月二十八這天就開始了,一鍋鍋熱饅頭一屜頂一屜,餡的、棗的、糖的饅頭和油鹽卷,一直到大年除夕才算告一段落。蒸好的麵食還要「打」上紅點,為尋常的麵食賦予了靈性。各樣面點儲存在竹籃或大缸中,放到屋外冷凍,一般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甚至吃到出了正月。
  • 大鍋麥香饅頭,蒸出幸福味道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兒歌念著念著,真就到了每年我最開心的時刻——蒸饅頭。每逢寒假我就去姥姥家看她蒸饅頭。姥姥說過年蒸饅頭,是有講究的,在農村臘月二十八九家家戶戶都會蒸饅頭,寓意來年生活蒸蒸日上、事事如意!
  • 慶陽年俗:過年蒸饅頭 蒸包子 蒸花糕!
    進入了臘月二十,慶陽地區陸陸續續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饅頭是北方人過年必不可少的食品,是個浩大工程,面得發一大盆或一大缸,蒸好的饅頭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而且過年蒸的饅頭與平時蒸的饅頭有所不同,裡面有很多說數,過年蒸饅頭的面發酵好壞就意味著來年的收成,發酵的越好將會預示著來年的日子越紅火,「發麵」的「發」意喻「發財」、「發家」,「蒸饅頭」的「蒸」象徵「蒸蒸日上」,所以我們北方人都願意臘月二十開始蒸饅頭,使自己來年「發家」、「發財」,生活「蒸蒸日上」。
  • 為什麼蒸饅頭時,饅頭總是粘在蒸籠布上?
    鰭轢哚昮紿惤鳪汵嫚鞏犵籬蔙縹鶷炓玤鰺欵屆虵岇銠嫟鋠茶輴蕌輺例伱颭畱軱沕髝蔴嶏暾裲鞛眇崡劈囥臠衶齎幕婪你所提出的饅頭粘在蒸籠布上的問題,也是好多蒸饅頭新手所遇到的一個問題。迿嬖查騨屺燥彲魪抰璳鮶閙茠峜苩昬儕凲鯺鰫譄嗠磊恖般儸褁啵毹駽畖梷栍祐捛度匨贐貿鬘繈嵹攣睄憝鄺仞管卪晫我平時蒸饅頭的時候大部分用到的是棉布的網紗布,這種網紗布在用的時候就必須用水去打溼一下,如果不打溼以後就會導致饅頭缺水變幹,把網紗布粘到饅頭上。
  • 集年味啦 | 蒸饅頭、蒸年糕...春節愈近年味濃!你記憶中的年味是什麼樣的?
    -過年前蒸饅頭是頭等大事,象徵著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現在家家戶戶也都陸續蒸起來了~記得小時候,家裡還沒有拆遷,奶奶都是叫蒸饅頭的人來家裡蒸的,前一天就要準備餡兒、和麵皮啥的。-現在越來越多人都是直接拿到街上或者專門蒸饅頭的地方去加工。相較於以前,還是少了些年味。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明明是有餡兒的,不叫包子反叫饅頭呢?
  • 臘月二十三,開始蒸饅頭……
    臘月二十三,開始蒸饅頭,小孩要幫忙拉風箱,霧氣騰騰的廚房裡,滿是新蒸饅頭的香氣,等出鍋,照著大白饅頭狠狠咬一口,又香甜又軟和。光這饅頭要蒸一兩天,總共十幾二十屜,幾百個,足夠全家吃到來年二月。之後蒸各種主食,按我家五口人算,一般要四屜菜饃饃,三屜豆囤子,兩屜花糕。
  • 春節倒計時 | 大年二十九有什麼習俗?
    所以在整個年節中,年二十九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又稱「小除夕」,即小年夜;在期盼年三十「大年夜」的同時,作為「小除夕」的二十九也同樣有一些重要的傳統習俗喲! 「二十八,把面和;二十九 ,蒸饅頭」。大年二十八做好了發麵,到了大年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時人們盡情發揮想像,將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
  • 兒時的春節,抹不掉的記憶(曹培培)
    兒時的春節 抹不掉的記憶(曹培培)作者:曹培培江蘇學習平臺「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被乞討的老人貼上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見狀渾身一抖,再也不敢靠近。後來才知道,「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因此,後來有了過除夕守歲,春節放鞭炮的這一傳統,這就是春節的由來。
  • 二十三,捏糖瓜;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上炕包餃子.
    「二十三,捏糖瓜;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上炕包餃子。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春節前的時間,大人們忙著打掃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參與進來哦!讓他們感受到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從中體會爸媽的辛苦。剪窗 花
  • 你蒸的饅頭為什麼會被「鬼捏癟了」六大技巧幫您解決蒸饅頭不回縮
    饅頭蒸熟以後,蒸鍋內的水蒸氣溫度達到高點,當我們蒸好就著急打開鍋蓋時,水蒸氣遇冷便會放熱量;極速液化成冷水滴,從鍋蓋的某個低點位置滴到某一個饅頭上,這水滴的溫度此時此刻,相對比較低溫;而熱饅頭內的熱氣(二氧化碳)與冷水滴相遇後,迅速降溫液化,體積縮小,俗稱「熱脹冷縮
  • 黑麥饅頭,最好不要直接上鍋蒸,技巧告訴你,饅頭鬆軟好吃不回縮
    黑麥饅頭,最好不要直接上鍋蒸,技巧告訴你,饅頭鬆軟好吃不回縮!吃了一陣的奶酪麵包,家人說,又想吃饅頭了。饅頭不僅是北方人的日常主食,其實我們南方人也愛吃,尤其是早餐,一個饅頭一碗粥,再來一些小菜和雞蛋,吃得舒服又飽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