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季中超率先公布了外援出場的細節,這項看似照顧大多數球隊利益的新政,卻引發爭議。在聯賽開啟前各隊外援基本到位的情況下,「N+2」細則實際操作起來有點「雞肋」,同時也未能推動本土球員的成長。
圖說:中超外援新政引發爭議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不作為球隊 不該享受照顧
按照中國足協此前擬定的外援政策,今年中超聯賽依然沿用以往的政策,即每家俱樂部全賽季累計註冊7名外援、同時註冊6人、單場比賽報名5人,單場比賽同時上場外援最多4人,即「報5上4」。在這個基礎上,足協增加一項「N+2」細則:比如兩支球隊比賽時,如果一方僅1名外援歸隊,則對方同時上場外援最多3人;如果一方沒有外援歸隊,則對方同時上場外援最多2人。
因為疫情,此前許多球隊的外援滯留海外,足協出臺這項細則,主要考慮儘可能優先保障聯賽的整體利益或者大多數球隊的利益。不過,隨著我國出入境政策放寬,各隊均積極運作外援歸隊。截至昨天,申花、上港、恆大、大連人、深圳佳兆業、北京國安、石家莊永昌7家俱樂部的外援已全部返回中國,其他俱樂部的多名外援也基本到位。目前重慶當代的5名外援全都未歸,河北華夏幸福僅1名外援在隊,山東魯能、武漢卓爾、天津泰達和青島黃海各有2名外援待歸。離7月24日球員報名截止時間還有兩周,上述球隊的外援大都已踏上或準備踏上歸途,屆時,絕大部分隊都能滿足每場上場4名外援的要求。
圖說:各隊均已積極運作外援歸隊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這樣一來,這項規則照顧的球隊實際是極少數。有圈內人為此發出質疑:「外援出場遷就外援少的球隊真的不應該,畢竟從大連人的龍東和恆大的保利尼奧回來那時開始,各隊都在努力把外援弄回來,自己不作為的隊還要享受特權,不應該。」
具體操作來看,相比細則,聯賽前幾輪各隊在外援方面更實際的考驗是球員狀態是否及時調整到位。比如申花的莫雷諾剛剛結束隔離觀察,此前3個月他都是居家單獨訓練,還需儘快提升狀態以符合聯賽上場要求;後衛姆比亞兩天前才抵達上海,待他結束隔離與球隊會合後,同樣需要時間來找回狀態。而魯能的高中鋒佩萊和攻擊手德格斯仍待歸隊,球隊要在聯賽初期考慮如何彌補兩名主要得分手缺席帶來的影響。
圖說:莫雷諾此前3個月都是居家單獨訓練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本土球員 該得到更多鍛鍊
另一方面,中超存在「外援依賴症」,如今的細則下,各隊仍缺乏足夠的積極性挖掘本土球員的潛力。這些年,一旦外援缺席或缺陣,中超球隊的技戰術水平就受到很大影響。不管是球迷、媒體、俱樂部還是其他管理者,其實都深知這一點,也都呼籲希望能夠改變現狀。中國足球水平尤其是國家隊水平要有實質提升,聯賽是基礎的鍛鍊平臺。
假設沒有規則的照顧,外援少的球隊就必須安排更多本土球員上場,也會給隊裡的年輕球員更多機會。本土球員在比賽中參與核心攻防的主動性將大大增加,承擔的責任也大得多,得到寶貴的鍛鍊機會。像近鄰的日本J聯賽、韓國K聯賽,都已揮別依賴外援的年代,本土球員成為各隊的核心力量,這也是這些國家足球水平特別是國家隊水平高於我們的重要因素。如今既然規定已定,只能期待在新賽季有限的機會中,中超的本土球員自己抓住機會,與外援爭奪上場時間,給同行、球隊和球迷帶來更多信心。(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