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低風險地區電影院開始復工開業,復工初期,仍以老片重映為主,《美人魚》《戰狼2》等22部電影以復映的方式在7月20日這一天重回熒幕與觀眾見面。雖然很多備受矚目的新片仍未發布上線時間而選擇了觀望,但仍有少量影片如《第一次的離別》《璀璨薪火3D》等選擇了在復工初期這一特殊檔口進行首映,使得觀眾也有了更多的選擇,而每日發布的新片定檔上映時間則成了影迷們時刻關注的「要務」。在貓眼公布的8月7日新片上映名單中,由不少影迷也注意到有一部《又見牡丹亭》的電影也悄然上映,單從海報風格來看,這部影片似乎算的上是滿屏的商業感海報片單中的一股「清流」,而《牡丹亭》對於很多00後,90後,甚至80後眼中似乎已經變得逐漸陌生,很多人看到電影名及海報後第一反應是,「什麼?電影院開始放京劇了?」
【圖:電影《又見牡丹亭》海報】
江蘇俊牛影業公司董事長,也是本片的編劇馮廣俊回應稱:「剛開始看到網上這個說法,我們確實是無奈又苦笑不已,確實,作為江蘇南京一家民營企業,我們沒有多餘的資金進行宣傳介紹,但本片也絕不是什麼京劇,其實《牡丹亭》是崑曲伶歌系列專輯《粉墨是夢》中的一則著名曲目,而我們這部《又見牡丹亭》其實是植根於深厚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土壤,演繹的現代都市故事…」
崑曲(Kun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根據中新網之前的報導,這部投資僅有幾百萬元的藝術片卻在國際影壇,特別是北美地區大展風採,一舉斬獲第50屆美國休斯頓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雷米大獎第一名,電影節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等諸多榮譽。
【圖:《又見牡丹亭》主創團隊在休斯頓電影節現場領獎】
【圖:休斯頓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雷米大獎第一名獎牌】
【圖:休斯頓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盃】
而我們也注意到,這部在海外大受追捧的電影在近期電影預購平臺公布的「想看」人數中,遠不及海外的各類商業大片。這不經也引起我們的反思,當我們年輕觀眾對海外文化推崇膜拜的同時,又有多少本土年輕人還記得像崑曲這類民粹?
此次網間將《牡丹亭》叫做「京劇」烏龍,恰恰讓我們注意到,六朝古都的南京,有一群執著的民粹堅守者,他們摒除了利益的驅動,盡己所能,默默的嘗試著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注意到我們的古老文化。這樣的行為,在物慾橫行,外來文化盛行的時代洪流下,即便是螳臂當車,振臂一呼也比無聲無息被時代淹沒來得壯烈。
這可能就是《又見牡丹亭》創作團隊的初衷吧。
這樣的情懷,顯然徵服了由歐美老外組成的專家評審團,最終《又見牡丹亭》從72個國家送去的450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
但這樣的情懷,目前看來,作為院線電影主消費群體的年輕人,顯然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反而鬧出這次的烏龍。而根據該片導演閉業俊的闡述。這部《又見牡丹亭》電影講述的恰恰就是通過三代演員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的堅守、傳承中發生的故事,從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今外來文化的激烈碰撞!
這樣奇妙的巧合,卻透露著些許無奈。
如何繼承並將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下去,不僅僅是相關藝術從業者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作為影視工作者這也是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也由衷的希望,這部《又見牡丹亭》的票房能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就像此次重映的《流浪地球》也曾改寫過中國科幻的歷史,並從此激活了中國科幻電影一樣,我們也希望出現一部能夠讓中國民粹電影能夠被再次激活的作品,
能否如願?8月7日,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