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好累,想睡一會兒」:孩子從不是父母完成夢想的工具

2020-12-16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如今,孩子超負荷學習是基本現象,但大家都這麼做,並不代表著絕對正確。

小魏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但9歲的他,臉上卻沒有這個年紀應該有的天真和好奇,取而代之的是疲憊和滄桑。小魏的媽媽將他管得很嚴,每天都親自監督他做功課。

他每天除了在學校上課,做學校布置的任務,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為了完成這些超額的任務,小魏只能壓縮睡眠時間,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了黑眼圈。

有天晚上,小魏正在做作業,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我太困了,我就睡一分鐘。」結果剛說完,他就昏厥了過去,直至心跳停止。

送至醫院已經無力回天,醫生給出的解釋是:長期疲勞以及睡眠不足,導致體內多個器官衰竭,外加過大的壓力,讓孩子喪失了生的意志,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聽到這樣的事,震驚之餘,我也在思考,教育究竟怎麼了,為什麼看似努力向上的背後,卻有這麼多的不幸,究竟是方法出了問題,還是理念出了問題?

深思後,我認為方法和理念都出現了問題。當然,理念是根源問題,決定了人們會運用怎樣的方法去達成目的。

什麼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

原本,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如今,已經變成家長們的角鬥場了,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也就是說,他們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攀比,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應該比別人差,甚至是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願望。

大部分父母的確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不至於生活得太沒有尊嚴,但用錯了方法只會將孩子推向深淵。

就像小魏的媽媽,她其實對小魏抱著很深厚的希望,早早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

可恰恰是這樣的厚望,導致了小魏失去了生的意志。他作為人的邊界一直在被侵蝕,早已經失去了自我。

他的存在只不過是父母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一切都在父母的操縱下,任何一個人以這樣的方式存活,都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代償機制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代償機制」,即人們在追求某種東西又得不到時,就不再去追求,而是試圖「重新」設定一個目標,通常重新設定的替身是可以追求到的。

成年人自己能力有限,達不到想要實現的高度,就把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僅僅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他們的天,父母給什麼,他們就只能接受什麼。

可隨著意識的成熟,他們總能察覺事態的真相,在本應該充滿歡聲笑語的歲月,悟出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所做的一切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創造,是因為他對生命有渴望,內心希望自己能夠掌控住遇到的每一件事,而這種希望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在中國,不少孩子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沒有欲望,甚至在青春年少時,就患上了「空心病」。

他們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也能做得好,只是習慣性不敢讓對方失望,自己本身根本無所謂。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生命本身的悲哀。

紀伯倫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如果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很多家庭悲劇都能避免。孩子青春期叛逆,成年後不省心,中年後不孝順不愛父母。

歸根結底,是因為父母從來沒有尊重孩子,沒有發自內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沒有真正愛過自己的孩子。

一切果,都是自己種的因

那些把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長,真應該好好研讀一下沈石溪的《狼王夢》,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最終只會以愛的名義斷送了孩子的性命。

沒有高的要求,就沒有高的效率,更不會有優質的結果。但方法很重要,不是大家怎麼做,你也怎麼做。相比較方法論,言傳身教才是最高級的教育。

如果你是一個生命力旺盛、對一切充滿激情的人,你的孩子必定也不會太差;如果你是一個普普通通、做事磨蹭、對未來沒有希望的人,就不要痴心妄想孩子會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

父母都在混日子,憑什麼要求孩子拼命呢?讓孩子按照生命成長的規律,內心的意願成長,說不定會創造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你可以期望他,但不可以強行要求他,更加不能用愛威脅他。有一種效應叫羅森塔爾效應,它告訴我們:只要發自內心相信孩子、認同孩子,孩子就會收到這份期望正向反饋,努力並真的做到。

這個世界能讓靈魂得到寧靜、激活生命能量的東西,只有一樣,那就是愛,發自內心真誠的愛,而不是父母自以為偉大但自私的愛。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Alexia E. Metz (2018).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toys in the environment on toddlers』 pla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50, 78–87.

相關焦點

  • 「媽媽,我好累睡一小會兒好嗎」,還沒來得及同意,孩子就閉眼了
    確實,這種高強度的學習讓小張的成績,排在了班級裡的最前面,但孩子的精神狀態並不好,但對於他的父母來說,這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到了周末他們還會帶著小趙上興趣班,上完興趣班就是補習班,一門功課都不能落下。有一天晚上,小趙的媽媽正在旁邊監督著他做功課,好幾次小趙都忍不住開了小差,媽媽就在旁邊嚴肅地提醒他不要走神,可小趙確實非常累了,實在沒忍住說了一句:「媽媽,我好累睡一小會好嗎?」小趙的媽媽還沒來得及答應,孩子就閉眼睡在了桌子上。
  • 媽媽,我真的好累,好累……
    媽媽,您發現沒有自從大學畢業以後,我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爭吵卻越來越多。坐在一起吃飯永遠繞不過那些話:「都快30了,啥時候結婚」「準備在哪裡買房」「你看看和你一般大的孩子都好幾個了」。每當聽到這些嘮叨,我都是有意迴避。
  • 「媽媽我真的好累,讓我睡一分鐘」說完這句話,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10歲孩子深夜寫作業,過度勞累致死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10歲男孩深夜還在寫作業,他因為自己太累,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感覺好累,我想睡一分鐘」,說完他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誰知這一睡卻成了永別。孩子再也沒有醒過來。
  • 9歲女兒說完「我好累」,然後再也沒有醒來,媽媽後悔都來不及
    然後孩子每天放學以後還有寫不完的作業,但是媽媽卻總感覺作業很少還會給孩子布置一點額外的作業,就是怕孩子的成績往下滑,然後又給孩子報了幾個補習班,女兒每天在放學以後還要去那種補習班。等從補習班回來以後還要做很多補習班老師布置的作業,每天孩子光寫作業就要寫到11點多,孩子每天這麼累媽媽雖然看在眼裡,但是她卻一直認為自己這麼做肯定是對的,然後等孩子長大有出息了就會感謝今天這麼努力的自己,這天女兒在上完補習班以後回來感覺特別的勞累,然後就對媽媽說:我好累,想睡一會兒。
  • 「媽,我好累就睡一會行嗎」這句話成7歲孩子遺言,媽媽:都怪我
    有的時候就連學校的作業都寫不完,畢竟這樣的生活孩子哪有時間去寫作業呢?這一天晚上,麗麗依舊忙碌到半夜十二點,看著自己還有兩篇數學試卷沒有做完,可麗麗早就已經開始發困,她決定先睡一會兒,睡醒了以後再把這些作業給做完,於是告訴媽媽:"媽媽,記得叫我起床。"可誰也沒有想到,這是麗麗生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當麗麗被推進急救室的時候,早已沒有了呼吸。
  • 「媽媽,我好累,能睡5分鐘嗎?」8歲孩子閉眼後,再也沒有睜開
    現在的孩子身上承擔著很多不為父母所知的壓力,這份壓力來源於社會,來源於學校,來源於老師,來源於自己,但更多的還是來源於父母。 因為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所以會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希望能夠讓孩子更優秀,但事實也許會適得其反。
  • 「媽媽,我好累」孩子做完作業躺下後,卻再也沒有醒來
    文/小茹爸爸育兒現如今不光是做父母的壓力大,其實孩子的壓力也不小,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學習方面也是給孩子下了大功夫。終於有一天晚上,在十點多的時候,女兒跟媽媽說道:「媽媽,我好累,我想直接睡了。」對於孩子的這番話,楚楚也並沒有在意,而是讓女兒先把作業做完。
  • 「媽媽,我好累,可以不寫作業嗎」?孩子書桌上睡著,再也沒醒來
    小學四年級的豆豆今年11歲了,不負眾望,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前幾名,但豆豆的媽媽對這樣的現狀仍舊不是很滿意,豆豆每天晚上也需要學習到凌晨才能得以休息。除了每天學校老師布置的正常作業以外,題海戰術成了豆豆名列前茅的「秘訣」。
  • 「媽媽,我好累,可以睡一會嗎」話音未落,兒子的心跳就停止了
    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的期待,尤其是中國式父母,大家都盼望著孩子長大以後能夠出人頭地。抱著這樣期待的父母多了,社會競爭也就激烈了。受"贏在起跑線"這個觀念影響,人們總是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培養,尤其要重視全方面發展,除了學習之外,還要掌握很多才藝。
  • 當孩子說「我要當李佳琦」時,媽媽的回答很重要,如何引導夢想
    小時候孩子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有想當科學家的,改造世界;有想當老師的,可以給同學留作業,打紅叉,超酷;有的想當醫生,救死扶傷……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和你說,「我想當網紅」,你會怎麼回答他呢?從小長這麼大,這是孩子第一次和媽媽說自己的夢想,媽媽微微愣了一下,稍微考慮一會兒,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問孩子「為什麼想當李佳琦,而不是朱廣權呢?」
  • 「媽媽我好累,能閉眼休息嗎」,9歲男孩過勞死,只留下這一句話
    於是她們就把孩子送到醫院裡,在推進去急救的時候,孩子醒了然後跟他的母親說"媽媽我好累,能閉眼休息嗎?",孩子留下這一句話後,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了。 醫生最後診斷孩子為過勞死,這讓孩子的父母感到十分的自責。由於現在的社會競爭過於激烈,因此欣欣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拼盡全力的去培養他。
  • 「媽媽我好累,讓我睡一會吧」,話音剛落,孩子的心跳停止了
    曉音是個高材生,從兒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她就下定決心要把孩子培養成更加優秀的人,因此她給孩子上的都是最優秀的學校。除了學校之外,她還給孩子報了五個課外班,希望能讓孩子提高自己成績的同時也讓孩子們也有一項技能。因為曉音十分的嚴格,所以孩子一點都不敢偷懶。儘管他才六年級,卻繁忙的跟一個高中生一樣。
  • 「媽媽,我好累,能睡5分鐘嗎?」8歲男孩閉眼後,再也沒有睜開
    父母為了讓磊磊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幫孩子報個語文數學輔導班,當然還不忘記英語。除了學習上的輔導課,媽媽也沒有忘記讓磊磊全面發展,在沒有徵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就自作主張的幫孩子報名了圍棋和書法。雖然磊磊不喜歡,但是卻不敢拒絕,每節課都會硬著頭皮去。
  • 媽媽,我好累
    我很想你們很想很想……父母在自己就還是孩子有依靠等父母不在了有什麼事只能自己扛自己就是自己的依靠老舍先生也曾在《我的母親》中寫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沒了父母幫你遮風擋雨,你就成了沒有傘的孩子,只能被迫努力奔跑。子曰:「父母在,不遠遊」。可是現代社會,每個人成年後都要離家去闖蕩。
  •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時,這位媽媽的回答太贊了!父母該如何面對...
    之所以告訴你這些,並不是不認同你的想法,而是想讓你知道,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最後媽媽還鼓勵孩子,如果你能認定目標,吃下這份苦,無論你以後選擇做什麼,都不會讓媽媽失望。聽完這位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中教君真的很佩服她。
  • 「我是你媽媽,不是你的僕人」,孩子自立是解放父母的最好方式
    這樣的狀態持續久了,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孩子是國王,不斷下達五花八門的命令,而父母成了疲於奔命的奴僕,不是在執行命令的路上,就是在體驗違抗命令的酸爽與熱辣:孩子哭鬧不止,家庭永無寧日。直到有一天,可愛多的無心之言令我警醒。
  • 《狼王夢》的破碎告訴我們: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
    比如這本《狼王夢》,毫無疑問,紫嵐非常愛它的孩子,可它犯了兩個我們人類父母經常會犯的錯,一是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二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採用種種不當做法,最終害人害己,夢想破碎。1.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紫嵐是一頭年輕貌美,身強體壯的母狼。
  • 「我不要了,媽媽別打我了!」孩子吃痛大哭,媽媽才恍然覺得挫敗
    前段時間出現的那個,熊孩子為買玩具超市滾地事件,那位爸爸的做法讓人真的佩服呢,無視孩子的哭鬧,等孩子自己反應,不同於那位爸爸的做法,這位媽媽卻採用了更為極端的做法來管教孩子的這個毛病。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對貨架上的芭比娃娃情有獨鍾,猶猶豫豫的就是不走,媽媽一看價格居然有300多。覺得這個芭比娃娃有點貴,便商量孩子說咱們還有很多東西沒買,先去買東西。
  • 「長大後想當李佳琦」面對孩子脫口而出的夢想,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長大了想當太空人」、「我要當大明星」、「我以後要賺錢買大房子」…… 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夢想。
  • 爸爸》:父母把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成因及意義
    一、父母把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成因1、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彌補年輕時自己遺留的遺憾每個父母都有年輕時沒有完成,或者可以完成,卻因各種因素最後沒有實現的夢想。他父親這輩子未能完成的夢想就是留在部隊,而我的那個同學如他所願。像這樣的例子現實中還有很多,每個父母都有未曾完成的夢想,他們殷切的希望下一代,可以幫他們延續夢想,彌補曾經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