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出自: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近義詞有:忍氣吞聲、含垢忍辱,反義詞有:忍無可忍,忍辱負重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忍辱負重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忍辱負重(rěn rǔ fù zhòng)成語釋義: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近 義 詞:忍氣吞聲、含垢忍辱反 義 詞:忍無可忍成語用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辨析:忍辱負重和「委曲求全」均有忍受屈辱;以求改變之意。但忍辱負重偏重於「負重」;即擔當重任;是「忍辱」的目的;而「委曲求全」偏重於「求全」;即以求保全;是「委曲」的目的;兩者目的不同。忍辱負重含有褒義;語氣重;「委曲求全」有時含有貶義;語氣較輕。成語辨形:負,不能寫作「付」。成語正音:重,不能讀作「chónɡ」。忍辱負重的典故/故事:公元221年,蜀主劉備不顧將軍趙雲等人的反對,出兵攻打東吳,以奪回被東吳襲奪的戰略要地荊州(今湖北江陵),並為大意失荊州而被殺的關羽報仇。東吳孫權派人求和,劉備拒絕。於是孫權任命年僅38歲的陸遜為大都督,率領5萬兵馬前往迎敵。次年初,劉備的軍隊水陸並進,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在長江南岸六七百裡的山地上,設置了幾十處兵營,聲勢十分浩大。陸遜見蜀軍士氣高漲,又佔據有利地形,便堅守陣地,不與交鋒。當時,東吳的一支軍隊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軍包圍,要求陸遜增援。陸遜不肯出兵,並對眾將說,夷道城池堅固,糧草充足,等我的計謀實現,那裡自然解圍。陸遜手下的將領見主將既不攻擊蜀軍,又不援救夷道,以為他膽小怕戰,都很氣憤。眾將領中有的是老將,有的是孫權的親戚,他們不願聽從陸遜的指揮。於是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天下知名,連曹操都畏懼他。現在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勁敵。希望諸位將軍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同消滅來犯敵人,上報國恩。我雖然是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率軍隊,我當克盡職守。國家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調遣,就是因為我還有可取之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的緣故。軍令如山,違者要按軍法從事,大家切勿違反!」陸遜這一席話,把眾將領都鎮住了,從此再也不敢不聽從他的命令了。陸遜打定主意堅守不戰,時間長達七八個月。直到蜀軍疲憊不堪,他利用順風放火,取得了最後勝利。劉備逃歸白帝城,不久病死。忍辱負重的例句:1、戰爭時,往往有許多無名英雄忍辱負重,做著反間的工作。2、公司經營失敗後,他忍辱負重,多方奔波,希望能捲土重來。3、忍氣吞聲忍辱含羞忍辱負重唾面自乾委曲求全。4、他忍辱負重做這件工作,是為了尋找機會破獲那個販毒集團。5、受這一觀念的影響,我國的稅法變成了稅收管制法,納稅人本來是國家財政的衣食父母,卻在稅收徵收中忍辱負重。6、學生領悟越王勾踐之所以能轉敗為勝,是因為他具備了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立志圖強的精神。7、不爭功諉過,敢擔風險,敢負責任,不遷怨他人,不以勢壓人,必要時不惜忍辱負重,委曲求全。8、作為勞動力供給者,新生代農民工面對廠方提供的低廉工資待遇和惡劣工作環境,不再像其父兄一輩那樣忍辱負重,無所作為。9、母親是默默的老黃牛,忍辱負重,從不叫苦。10、九尾妖獸沉默了,這些年陳淵魚忍辱負重韜光隱晦,朝乾夕惕步步為營,他都是看在眼裡的。11、那麼他就忍辱負重既往不究,伸伸脖子把杜鵑給他弄的羞辱給咽了,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再也不幹自找其辱的事,安安生生的把日子往下過。12、越王勾踐打戰失敗了,他忍辱負重,天天臥薪嘗膽,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終於轉弱為強,滅掉了吳國。忍辱負重的成語接龍:忍辱負重 > 重規疊矩 > 矩步方行 > 行家裡手 > 手疾眼快 > 快馬加鞭 > 鞭長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獸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燻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忍辱負重]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