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中國足球主動歸化球員的浪潮洶湧澎湃,廣大球迷更是對未來的中國國家隊充滿了嚮往。
傳說中的歸化球員:來自巴西的埃爾克森
應該說,走出歸化這一步,證明了我們今天越來越開闊的心胸。在改革開放多年後,海納百川的時刻到了。理論上說,全球任何具備專業素養的優秀足球人才,願意為中國足球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就應該尊重他們,拿過來為我所用。就像我們其他領域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引進一樣。
但是,歸化球員也引發了不同的聲音,而究其原因,大多也不在歸化本身,只能說,這一次發生歸化的背景板實在是太難看了——
我們之所以歸化球員,不是源於中國足球的蓬勃發展,而是中國足球再一次爛得毫無希望,我們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實際上,上一次中國足球的崩盤也不是多遙遠的事,恍如昨日,那次崩盤是從中國足協管理層、俱樂部管理層、裁判員到足球運動員,全面淪陷,最終以司法與監獄來收場。
那時,中國足球遭遇了嚴冬,球迷們更是嘗到了絕望的滋味。然而,這種嚴冬沒有持續太久,中國足球就迎來了一次有些意外的突破。
這次突破,是由許家印入主恆大足球俱樂部所帶來的。
許家印與馬雲在亞冠奪冠慶功宴上攜手倒出慶祝香檳
許家印以不惜重金的方式,引入了新的玩法:高薪屯集國內外高水平球員與世界名帥。當很多人還冷眼鄙夷許家印外行,等著許家印栽跟頭的時候,恆大隊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一舉統治了中國足壇,痛扁日韓及西亞球隊,拿下亞洲冠軍,整個亞洲足壇為之震撼。
恆大模式,激活了中國足壇。更多世界頂尖的實力教練、更高水平的天價優質外援,成為國內聯賽的一道風景,令全世界嘆為觀止。
恆大的示範、帶動也重新將寥落的球市救了回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什麼是更職業的俱樂部。恆大俱樂部對於職業競技體育規律的尊重,也贏得了球迷對足球的重新尊重。
然而,恆大並沒有改變中國足球孱弱的本質,俱樂部和國家隊是兩個層面的東西。而且,恆大足球隊的成功光環,反過來更加映襯了中國國家男足的尷尬,這支中國國家隊變得越來越不堪一擊:無技戰術,無體能,無戰鬥精神,無責任感,無榮譽感……最後輸到了主教練裡皮連天價高薪都不願意要了,憤怒地辭職走人。
中國國家隊教練裡皮
現在我們又把裡皮請了回來,從各方分析來看,許諾歸化更好的球員,應是重要原因。
作為國家隊的主教練,裡皮心裡裝著國家隊的成績天經地義,但作為中國人,相關專業人士也好,普通球迷也好,我們的要求並不只此,我們心裡記掛著中國足球的未來。
可是,現實傳遞給我們的是更加不堪的畫面——
中國備戰奧運的男足剛剛參加了土倫杯,在以大打小的情況下,在法國被對手痛扁,而同時參賽的日本球隊卻強勢血洗了歐美強隊,一路殺進決賽。在決賽中,日本隊與巴西隊戰平,最後以點球決勝的方式5:6惜敗,險些捧杯而回。
日本隊的表現,其實我們一點也不意外,我們很清楚這些年日本隊的發展,在很早的時候,日本隊就在奧運會上戰勝過巴西隊。
再看韓國,剛剛在U20世青賽殺進了決賽,惜敗於烏克蘭,拿到了世界亞軍。
韓國U20國青隊在世青賽先後擊敗南非、阿根廷、日本、塞內加爾、厄瓜多,負於烏克蘭,奪得亞軍
在這個時候,我們在幹什麼呢?
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我們在歸化球員。
我們的青訓呢?
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青訓呢?
別說搞足球的專業人士,就是我們這些業餘球迷,也知道青訓無果是怎麼回事。
當一個孩子踏進足球這個圈子,他所面對的就不是可以踢出好球,在不斷進步中健康成長的環境。
你要想從這個環境殺出來,你首先要有錢。
學足球就意味著燒錢,就憑這一點,有多少孩子就被擋在了足球的門外。而且,這種燒錢並不只不是僅僅支付訓練比賽費用,還有要去行賄教練,以求上場,否則你的天賦、技術、努力、汗水,一切都沒有用,甚至孩子媽媽為了孩子能上場,把自己都送給了教練(自己百度去看新聞)。再後來的故事就是一路行賄上去。這樣走出來的孩子,他的心中裝著的會是對足球的熱愛嗎?無技戰術,無體能,無戰鬥精神,無責任感,無榮譽感……這根本就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足球是什麼?對於今天的環境而言,就是一種投資加投機,是一塊未來有可能吃到的大蛋糕,僅此而已!足球運動本身對於中國踢球者來說,什麼都不是!
如果說,上一次中國足球的爛掉,是爛到俱樂部層面,現在的中國足球,差不多爛到了根。
再多說一句,體育之所以叫體育,就是因為它包含著體育精神的示範教育作用,它是關於國民規則、陽光、健康、勇敢、團結、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等諸多精神的承載物,並不僅僅是競技與輸贏。而我們現在,對於足球來說,剩下的卻只有北京工人體育場異口同聲高喊的那兩個字。
為什麼很多專業足球人士會在歸化球員的問題上質疑?因為這一政策並沒有針對中國足球的病症開藥,只是一個提高國家隊成績的討巧舉措。而這種討巧的舉措,一旦成功,則會繼續掩蓋已有的病症,其效應未必是好事——歸化這塊遮羞布,遮住的那些東西,才應該是我們關注的。
理論上說,以目前中國足球隊的狀況,所謂歸化球員,大多都是其他國家淘汰的球員。也就是說,當日韓把世界冠軍作為奮鬥目標,自己來培養世界級球員的時候,我們卻把目光鎖定在其他國家淘汰不用的球員身上!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好像當別人傾全力打造引領全球高端晶片研製、加工產業體系時,我們卻滿足於買人家淘汰下來的零部件,來製造表面看起來還有競爭力的產品。再過幾年,當我們全面引入歸化球員之後,我們仍然被日韓全本土球員痛扁,那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