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是目前終末期肺疾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同時這也是一項高風險、高花費的手術,移植受者術後將面臨出血、感染、排斥、藥物不良反應、臟器功能不全等諸多挑戰。其中,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移植術後的常見併發症之一。不同移植中心的VTE發生率存在較大差異。
2020年10月13日,2020中國VTE防治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聚集了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與學者就VTE防治的診治、護理、管理、信息、藥學、檢驗、影像學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四川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郭璐教授以「肺移植術後VTE的管理」為主題,對肺移植術後為何要進行VTE防治、VTE管理如何進行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淺出講述。
肺移植術後為何要重視VTE防治?
郭璐教授介紹,肺移植的患者術前常存在高凝原發病,如COPD、肺纖維化和肺高壓等,導致纖溶功能障礙;而術後早期機械通氣時間延長(>48h),同時術前與圍手術期長期臥床以及進行深靜脈和動脈置管等問題,這些都是導致肺移植術後VTE發病的根本原因。
據文獻報導,肺移植受者的VTE 發生率約 8%~43.8%,其中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PTE)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國外多項研究證實,VTE的發生不僅增加移植受者的住院時間與醫療花費,而且與受者的生存率降低也密切相關。「肺移植術後,VTE常與手術症狀相混淆,如胸痛、呼吸困難等,如果無法及時辨別,會危及患者生命。」郭璐教授強調。
圖1: VTE與肺移植術後死亡相關性
VTE是肺移植術後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發生VTE的移植受者死亡風險是未發生VTE者的1.7倍,與肺移植受者不良預防有關。不論是早發或者是晚發的VTE,都與肺移植術後死亡獨立相關。無錫肺移植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75例肺移植臨床資料分析VTE的發生率為6.0%,發生DVT的中位時間為62 d,發生PTE的中位時間為67.5 d。郭璐教授解釋道,病人從肺移植後,自身接受移植物尚且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這段時間內都要警惕VTE的發生。
因此,積極篩查並及時處理VTE等血栓性事件對改善移植受者的臨床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過肩肺移植術後VTE防治體系?
肺移植術後,VTE預防策略有以下3點:
1、預防措施取決於出血和VTE風險
對於VTE風險高而出血風險低的患者,應考慮進行藥物預防;對於VTE風險高,但是存在活動性出血或有出血風險的思者可給予機械預防。
2、內外科有不同的評估方法
VTE風險評估,外科患者推薦使用Caprini評分進行VTE風險評估;內科患者推薦使用Padua評分進行VTE風險評估。出血風險評估,由於內外科患者出血風險因素不同,因此出血風險評估方法也不同。
3、VTE預防措施
基本預防包括加強教育活動:注意活動;避免脫水。藥物預防方面,目前可選擇的藥物包括LMWH、UFH、磺達肝癸鈉、DOACs等。機械預防包括間歇充氣加壓泵、分級加壓彈力襪和足底靜脈泵等。
郭璐教授特別介紹了移植術後免疫抑制劑對VTE發生率的影響。目前的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劑西羅莫司相較於硫唑嘌呤,VTE的發生率更高,危險比高達5.2;而依維莫司相較於黴酚酸酯,VTE的發生率也更高。因此,在術後有較高VTE發生風險的病人要適當調整其免疫抑制劑的使用。
那麼,預防VTE時間需要持續多久呢?目前尚無定論。一項來自西班牙的研究將333例肺移植受者分為兩組,一組只在住院期間使用依諾肝素抗凝,另一組則將依諾肝素抗凝時間延長至90天,結果發現延長抗凝時間並未降低VTE的發生率。
圖2: VTE預防措施
郭璐教授強調,存在VTE風險的患者肺移植手術方式的選擇也需謹慎。肺移植術中,若病情允許,不推薦使用ECMO;若必須使用ECMO,不推薦在有DVT的肢體置入ECMO;雙側PTE的患者,推薦行雙肺移植;若條件只允許做單肺移植,應選擇血栓負荷大的一側行肺移植手術;單側PTE的患者,若條件只允許做單肺移植,應選擇PTE的一側行肺移植手術。
肺移植術後VTE如何進行監測呢?首先,需重視提前定期篩查的必要性;臨床上,推薦肺移植術後患者定期行VTE相關實驗室檢查(如D二聚體、CUS等);也推薦新出現PTE相應症狀的患者立即行CTPA或核素肺通氣/灌注(V/Q)顯像,新出現DVT相關症狀的患者立即行CUS檢查。
肺移植術後VTE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
DVT表現為左右不對稱的上肢或下肢腫脹,確診依靠血管彩色都卜勒超聲,警惕「靜默型」血栓形成,強調對高危患者的定期篩查;肺栓塞表現為突發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和咯血等。突發血氧飽和度下降。血氣分析示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心電圖可見竇性心動過速,典型心電圖改變可有I導聯 S波變深及皿導聯出現Q波、T波倒置。這是都是VTE的典型症狀,而確診需依靠 CTPA、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和肺動脈造影。
郭璐教授表示,目前並無針對肺移植受者VTE的抗凝方案與抗凝強度的專家共識或指南可供借鑑。因此,肺移植術後應維持生命體徵平穩;吸氧、鎮靜、鎮痛;充分抗凝,VTE的治療主要以低分子肝素抗凝為主,重症受者予普通肝素靜脈微泵持續治療,每2小時監測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急性期後可改為華法林(定期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或新型口服抗凝藥(首選利伐沙班)序貫治療;華法林與免疫抑制劑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對於肺移植術後VTE的介入治療方面,術後早期急性VTE,若出血風險大,有藥物溶栓禁忌,則可採用經皮局部溶栓的方法。國外有報導1例雙肺移植術後1周出現急性右下肢DVT的患者,採用經皮局部溶栓成功,再置入下腔靜脈濾器預防肺栓塞的病例。
圖 3:肺移植術後VTE的出血風險
我國的肺移植事業整體起步較晚,有關肺移植術後VTE方面的研究較少。郭璐教授表示,「VTE是肺移植術後的常見併發症,圍手術期ECMO應用為主要高危因素。具備VTE預防意識非常重要,VTE中高危患者應在肺移植圍術期開始預防性抗凝治療。VTE篩查應常規納入肺移植圍術期管理,及時發現VTE並啟動抗凝治療。抗凝方案應遵循個體化、精細化原則,時刻平衡治療獲益與出血風險,警惕嚴重出血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