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鴻,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與孔屯結上了「扶貧緣」,開啟了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
2019年,組織選派我到冊亨縣巧馬鎮孔屯村駐村,並掛任鎮黨委副書記,從那以後,我離開了不到一歲的小孩,堅持每天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剛來時,孔屯還是一個未出列的深度貧困村,171戶657人還未脫貧,面對這種形勢,我首先想到的是必須引導群眾穩定就業和發展好產業,申請產業扶貧項目,增加收入。其次是對老弱病殘、鰥寡孤獨者用低保等政策兜底,確保他們實現脫貧。
既然幫,就要「真幫」。孔屯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要真正實現脫貧還差一口氣,我向單位申請幫扶資金15萬元,為孔屯脫貧攻堅助一把力。為壯大產業發展,今年7月,我帶領「村支兩委一隊三個人」、種植能人到冊亨縣弼佑鎮考察學習油茶種植和林下養殖經驗做法。之後,帶動農戶發展香蕉227畝、油茶192畝、甘蔗177畝、蜂糖李177畝、魔芋46.8畝,惠及145戶582人。
2019年巧馬鎮遭受特大洪災,孔屯村多條道路損毀嚴重,我爭取了三岔河至孔屯道路水毀維護項目400萬元資金報州報省立項,還得到州移民部門解決應急抗洪救災工作經費10萬元,解了當時救災和重建的燃眉之急。
針對孔屯村者耐組韋昌倫戶養羊、養鴨、養豬圈舍不夠的情況,我們及時聯繫愛心企業幫助他家修建62平方米生產用房,我力所能及拿了2000元給他建豬圈鴨圈,與幫扶責任人一同先後兩次為其申請產業補助資金1.02萬元。如今,他一步步發展成養殖大戶。
看望慰問孔屯村低保殘疾戶龍碧芬
到孔屯村走訪看望老黨員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今年,孔屯有5名學生考上大學,家庭都比較困難,為了他們能上得起大學,我向單位領導反映後,領導非常重視,給了每人6000元資助。當時,以590分優異成績考取武漢理工大學的陳民說:「有這麼多人來幫我們,我一定會學好知識,將來回報社會。」
扶貧工作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集中攻堅產業發展、老舊危房拆除等工作。白天動員,晚上談心,皮膚被曬得黝黑。在一次回州委辦公室開會時,領導問我和在丫他鎮田坎村駐村的徐海峰:「你們兩個怎麼搞得那麼黑,臉上、脖子、手上都是黑的。」我暗自欣慰,雖然工作苦了點,但是在基層沒有偷懶,是實打實地幹。
2019年孔屯村撕下了「深度貧困村」的標籤。今年,367戶1517人貧困戶全部脫貧。
我很榮幸能參與到脫貧攻堅這項工作中,這是我人生中最充實、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人物小傳】
徐鴻,男,漢族,2000年畢業於貴州省人民警察學校,2001年參加工作,先後在普安縣公安局、普安縣委辦公室、黔西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黔西南州委辦公室工作,現任黔西南州委辦公室檔案管理科科長,掛任冊亨縣巧馬鎮黨委副書記、孔屯村駐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