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助力?寧波餘姚的做法或許可供借鑑。
作為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先生的故鄉,從文化底色到基層社會治理,餘姚踐行著「知行合一」的理念,為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文化力量。
10月31日,王陽明先生548周年誕辰,以「陽明故裡 良知善治」為主題的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寧波餘姚開幕。在當天舉行的「中天閣論道:『陽明心學與良知善治』主題峰會」上,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王陽明心學對當下社會治理的啟示與意義,很多觀點與餘姚現在的做法不謀而合。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式現場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陳雅儒 攝
親民思想與「執政為民」無論被貶龍場還是在江西剿匪,王陽明都推行親民思想。「民主仁政,也是當今儒家所提倡的理想的治理模式。」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浙江省儒學學會會長吳光在主題峰會上說。
在《王陽明親民思想及當代意義》一文中,吳光闡釋道,王陽明的親民思想提倡為政之道在於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其根本的精神就是堅持為政以德。
在餘姚的農村,「道德立村」「執政為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邵家丘村村委會主任姜海軍介紹,2012年開始,該村推出了「道德積分」制度,為每戶家庭建立道德積分檔案,道德評定優秀的家庭可獲得銀行免擔保貸款、利率下浮,商家購物折扣等優惠,倡導讓「有德者得」。
「經過8年的實踐,我們明顯感受到了村風民風的大幅進步,『道德立村』的理念已經滲透到村民心中。」姜海軍說。
不僅如此,在村級管理工作方面,邵家丘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為民」的執政觀,推出網格「微治理」,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
2016年9月,邵家丘村正式落實推廣網格管理制度,將全村795戶村民劃分為30個「微網格」,並通過網格內村民自發投票,選出威信高的代表義務擔任「微網格長」,收集村民的大事小情,有突發事件第一時間上報處置。
村民王仙招告訴澎湃新聞,在察看葡萄園時,他發現田邊的溝渠出水不暢,遇上雨天,汙水就會溢到葡萄園內。他將情況反映給網格長,網格長上報村裡,三天內,問題就處理好了。
重視民眾的訴求、以德提升村民思想覺悟,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是餘姚鄉村踐行王陽明基層治理思想、實現鄉村振興的生動體現。
合適的人幹合適的事,發揮制度優越性「君子之政,不必專於法,要在宜於人;君子之教,不必泥於古,要在入與善。」這是王陽明在《重建月潭寺建公館記》中的論述,也是王陽明的政治思想。
江蘇省社科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胡發貴在峰會發言中說,良法從哪兒而來?是人。王陽明認為,比較理想的政治,依法的同時,也需要合適的人來治理。一個有至善追求的人能促進社會對公益良俗的敬畏和執行。在現代社會中,如何讓合適的人或者社會組織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也是很多地方政府面臨的一個大課題。
餘姚一直在探索基層治理的「量」與「質」的平衡。基層治理的人少了,對老百姓反映的問題就會應接不暇;人多了,互相掣肘、管理越位就時有發生。餘姚一方面在管理機制上創新,一方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讓合適的人幹合適的事情,最大限度的發揮制度優越性。
餘姚有千餘名「兩代表一委員」以及數萬名群眾活躍在一線,參與餘姚基層治理。以前,代表們反映問題主要通過人代會等人大系統渠道反映,需要人大——政府——部門——鄉鎮之間的流轉,時間上有時需要半年之久。今年,餘姚進一步打通了代表委員們參與基層治理的通道,直接向鄉鎮反映問題,鄉鎮的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牽頭落實,這使得很多問題實現了「一步到位」。
目前,餘姚全市1341名「兩代表一委員」已提出社會治理相關問題千餘個,95%以上已得到解決。
此外,秉承著「公共事務共同管」的理念,2018年,基層社會治理「阿拉一起來」正式提出,餘姚為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搭平臺、理機制,創造了更多參與條件。組織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社會組織,成為餘姚重點培育、引入的對象。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針對基層治理的新需求,每年孵化約30家社會組織。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率,也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得以提高。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禮賢儀典現場
文化教育,潤物細無聲貴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貴州省儒學研究會會長張新民在峰會演講時說,王陽明的思想除了良知本體、致良知以外,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良知教。教育是王陽明十分重視的環節,對人的成長和社會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陽明故裡」, 近年來餘姚始終堅守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的職責,重視陽明思想的研究傳承,既抓有形的遺蹟修繕、活動推廣,又抓無形的內涵挖掘、文化傳承,發揮陽明思想對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價值,通過陽明文化「五進」(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等載體,把陽明文化浸潤到寧波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讓陽明先生的心學思想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煥發出更強生命力。
在陽明文化進學校方面,餘姚中學便是一個例子。近年來,該校制定了基於創新力、學習力、人格力為核心素養的「三力」課程。從2017年起,該校還開始在人格力課程中重點打造「心之力」課程,學習王陽明精神,上正能量的課、講正能量的故事、唱正能量的歌、讀正能量的書,進一步引導孩子能夠擁有一顆清澈、光明、向上的心。當前,餘姚中學「心之力」課程已經成為姚中學生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德育課程。
在社會層面,陽明文化周活動也成為餘姚的一項傳統。自2015年創辦以來,陽明文化周形式越來越豐富,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據了解,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持續到11月5日,活動豐富多彩,包括禮賢儀典、「王陽明祖居地」紀念館開館、微廣播劇大賽、各類主題論壇及展覽等。
餘姚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活動的集中開展,進一步樹立和展示寧波餘姚「陽明故裡,心學聖地」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讓王陽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精髓更加深刻地融入市民群眾的思想品質,展現陽明思想的現代意義,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為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文化力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