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宮燈大文化!蓬江非遺項目享譽「海內外」!

2020-12-18 澎湃新聞

小宮燈大文化!蓬江非遺項目享譽「海內外」!

2020-12-16 2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

蓬江發布

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

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小小宮燈

背後承載著的是

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

宮燈源於東漢,盛於隋唐,而蓬江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藝宮燈發軔於南宋年間,1279年,江門新會崖門海戰結束後,南宋宮廷藝人、御師流落在江門一帶。南宋宮燈匠人把美術工藝傳承到江門地區,隨著地方文化的融入,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南派宮燈,東藝宮燈作為南派宮燈的傑出代表流傳至今。

東藝宮燈包含紅木雕刻、玉雕、中國結、中國書畫等多種元素,其製作工藝複雜,包括備料、開料、出槽、挑花、拼件、配活插件,在絹、玻璃上作畫、上色,並固定、安裝、結穗、掛飾、裝燈。雕刻時先以鐵絲鋸穿,再用刀刻,之後用鐵絲磨其空隙,另外還需要經過多次打磨修整。

江門東藝宮燈工作坊成立於上個世紀80年代,產品主要用於庭院裝飾、宗教祈福、景區市容裝飾等方面。工坊以「工作室+農戶」為模式,利用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宮燈訂單派發。宮燈製作工藝並非一日之功,農戶完成工坊訂單也是分工合作,工作室製作完成一部分,農戶完成一部分,一件宮燈產品由多個環節共同完成,而東藝宮燈傳承人李仰東工坊裡的農戶多以製作中國結、流蘇等裝飾品為主。

東藝宮燈紮根民眾,是一種生活化的藝術,具有吐故納新的文化生命力。目前,東藝宮燈的主要市場除東南沿海、港澳臺外,還出口至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0多個國家,在海外華僑華人聚居地被廣泛使用。近100年多年來,東藝宮燈隨著貿易發展和華僑華人遷徙來到了世界各地,為了讓更多人喜歡東藝宮燈,也為了讓東藝宮燈被更多的海外華人華僑喜歡,李仰東還對東藝宮燈進行了改良,改良後的東藝宮燈變得更加美觀而又不失傳統。適應時代要求,滿足海外華僑市場需求的東藝宮燈去年生產超過2萬盞,2019年銷售量比2018年增長45%,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預計仍能與往年的銷售量持平。「2020年央視春節戲曲晚會上也用了我們的東藝宮燈做裝飾,將傳統節日氣氛烘託得淋漓盡致。」李仰東自豪地說。

除了向海外傳播傳統文化外,工坊還注重東藝宮燈技藝的傳承與傳播,目前,已形成民間傳承、學校傳承、資料傳承、文化館傳承等一套傳承體系。面對今年突發的疫情,多項民間節慶活動停辦,李仰東和他的工坊員工利用短視頻平臺來傳播宮燈的傳統美術工藝,致力於將非遺多元化融入社會。「我們不僅要加強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還要提升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加強文化自信,讓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宮燈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

原標題:《小宮燈大文化!蓬江非遺項目享譽「海內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江門蓬江:重大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當前,蓬江新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蓬江以重大項目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正躍然成形。接下來,蓬江力爭吸引更多優秀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集聚培育起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優質業態,在引領蓬江產業升級上作出更大貢獻。
  • 蓬江「創鄉」激活本土詩詞文化資源
    在嶺南著名的文化之鄉——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誕生過一位大儒,他就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古琴家、詩人陳白沙。受白沙文化影響,蓬江自古以來詩詞名人輩出,詩詞佳作異彩紛呈。    改革開放以來,蓬江詩詞創作日益活躍,詩詞文化活動層出不窮。2015年,蓬江區被評為「廣東省詩詞之鄉」,此後全力向「中華詩詞之鄉」邁進。
  • 2019山東淄博非遺文化項目在臺北展出
    中新社臺北9月21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以「共享、交流、傳承、發展」為主題的「2019淄博非遺臺灣巡展」21日在臺北開展。愛美琉璃、雨點釉、錦灰堆、銅響樂器技藝、葫蘆畫、齊氏剪紙、淄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出,吸引了不少臺灣民眾前來觀看。
  • 非遺產業成文旅名片 文化支撐千年僑都江門再出發
    目前,江門正全力做好新時代的「僑」文章,延續僑鄉文脈,紮實推進現代文化產業,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  深厚底蘊哺育人文熱土  山海相逢,千年僑都。位於南海之濱,西江與蓬江匯合處,江門自古以來受到海洋文明和嶺南文化的影響,造就了開放包容、勇於創新的文化氣質。
  • 【品非遺】賞非遺 品文化 購特產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項目籤約此外,非遺小鎮與中青旅、途牛、騰旅文旅匯等企業還進行了現場籤約。一直以來,璧山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指示為統領,高度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深度挖掘優秀民族文化資源,創新非遺傳承方式,實現活態傳承與創新轉化,讓非遺煥發新的生命力。
  • 這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上 河南10大非遺項目亮相講述「黃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實習生 尚怡菲氣勢恢宏的開封盤鼓,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歡快活潑的河洛大鼓……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河南非遺精彩綻放齊魯大地,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 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月底正式亮相「四葉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上海報導第三屆進博會上,山東老字號暨非遺企業展區大放異彩。經過一個多月的修整和裝修,煥然一新的「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以下簡稱「山東館」)再度亮相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四葉草」展館,首批30家老字號暨非遺企業正陸續入駐,預計月底將正式亮相。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舉行。這是順德區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全區59項非遺項目"全家福"首次集體亮相,市民在冬日暖陽中享受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會。
  • 衡水文化產品和非遺技藝在廈門大放異彩
    第46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開幕,衡水市委宣傳部作為特邀主辦方應邀參加衡水文化產品和非遺技藝在廈門大放異彩11月27日上午,第46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暨第六屆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在廈門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 國內舞蹈界「大咖」齊聚蓬江,在戴愛蓮故鄉獻花起舞!
    廣場上,人人都跳起來,圓圈越來越大……12月19日至20日,在2020「戴愛蓮杯」人人跳全國群眾舞蹈展演(廣東省)選拔活動舉行之際,國內幾十名舞蹈行業頂尖「大咖」齊聚戴愛蓮先生故鄉——江門蓬江,獻花起舞、群策群力,為江門市進一步打造「中國舞蹈之城」、擦亮戴愛蓮舞蹈品牌貢獻金點子、匯聚新力量!
  • 廈門同安區1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單位,祥平街道佔3個
    臺海網11月27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公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同安區共有12個項目入選,祥平街道轄區的錫雕、薄餅製作技藝、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數量在同安區各鎮(街)中排名第一。
  • 甘南5項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甘南5項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單 2021-01-06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檢查蓬江「創鄉」,蓬江詩詞大會總決賽明日有約!
    專家檢查蓬江「創鄉」,蓬江詩詞大會總決賽明日有約!「白沙故裡 詩意蓬江」蓬江詩詞大會總決賽將於12月20日在蓬江區美麗豪酒店舉行,來自全市的8名選手將進行最後的角逐。本次總決賽為現場比賽,分為必答題、搶答題和飛花令環節,涉及詩詞填空、詩詞魔方、詩詞糾錯、詩詞線索等題型。總決賽最終將誕生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5名。
  • 濮陽非遺文化知多少?非遺「探秘」,安排!
    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徐翠微講話啟動儀式上,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徐翠微總結了近年來濮陽非遺工作的發展情況。她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濮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近年來,濮陽非遺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8項、省級非遺項目43項、市級非遺項目258項、縣區級非遺項目711項,非遺之美正日漸滋養著濮陽百姓的生活。非遺的保護在於讓非遺走進我們的生活,讓非遺在日常生活中綻放光彩。
  • 名師名家引領非遺文化傳承 廣州金蘭苑小學7個非遺項目課程全面鋪開
    名師名家引領非遺文化傳承 廣州金蘭苑小學7個非遺項目課程全面鋪開金羊網  作者:  2020-01-19 金蘭苑小學接過荔灣區文化局授牌
  • 【永興坊非遺講堂開講啦!】明天一同品嘗千年文化——韓城花饃
    個市107個區縣把整個陝西的老味道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儘可能的搬到了這裡呈現給八方來客目前永興坊不僅成為了文化與美食對話的空間還是陝西非遺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在永興坊非遺劇場定期為海內外遊客活態展示非遺文化明天
  • 2019,記住蓬江——
    2008年,荷塘紗龍入選國家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蓬江區唯一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月3月份,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三批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名單,蓬江區是江門唯一入選該名單的區(市)。
  • 大別山: 一座享譽海內外的自然與文化複合型大觀園
    蘄春縣不僅是享譽海內外的《教授縣》,《教授村》更是層出不窮,有十名以上的教授村達三十二個,其中一村二十名以上教授的村有七個,張榜鎮汪瓢鋪村走出專家學者教授二十七人。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這條五百米長的街道,竟走出了一百二十六名博士,多半在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甚至很多父子、兄弟皆為博士。如李寶珍女士一家五名博士,分別為美國一些著名大學生化、物理、醫學博士,被傳為佳話。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說。「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舉行春秋二祭,正月十五點燈,結婚儀式的情景。」伍志和指出「非遺是生活上的一種文化傳承。」
  • (都市圈)非遺「全家福」亮相!順德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來襲
    這是順德區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全區59項非遺項目「全家福」首次集體亮相,市民在冬日暖陽中享受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會。 據了解,目前,順德共有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有4項,分別是龍舟說唱、人龍舞、香雲紗染整技藝以及八音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