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
小戳愛收藏
用視頻帶您了解郵幣知識
中國郵政近年來深挖設計創意潛力,集合社會各類創意設計力量,加大了產品創新力度,豐富了產品內容。2021年的賀年專用郵票及有獎明信片就都有了創新,受到廣大用戶的肯定和歡迎。
不過,就2021年賀年極限型明信片這個新品種而言,本人認為有兩個地方很值得商榷。
第一是是否與沿襲了數千年的春節習俗相符合。
2021年「極限型明信片」,由韓美林大師設計,主要以水墨、巖畫的藝術形式表現「牛」這一主題。韓美林先生在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及有獎明信片發布現場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理念是,牛是奉獻、勤奮、勇敢的象徵,是忠誠、勤勉、美好的代表,做人做事應如老黃牛般腳踏實地,有如孺子牛般的謙遜和犟牛般的堅韌。大師手筆,創意新穎,圖案漂亮,藝術價值高自然是不在話下。
但是,本人以為這套「極限型明信片」的圖案、顏色用於賀年有些不妥。
首先是圖案,過於抽象,特別是第2套中的第2枚明信片,正面郵資圖和圖案,看起來好像是半頭牛的骨骼,藝術化了的牛屍骨架,寄一枚畫著「牛屍骨」的明信片給長輩拜年,長輩會有什麼聯想?寄一枚畫著「牛屍骨」的明信片給未成年人賀年,未成年人會不會有恐怖感?
其次是顏色,過於冷色。中國傳統新年中,滿目都是飽和度極高的顏色,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用紅色扮美。正因為這樣,這套「極限型明信片」才選用無色加密螢光紅油墨,點綴「恭賀新春」「2021」,使其在紫外燈照射下發出紅色光,熠熠生輝,預示著2021年紅紅火火,大放光彩。只是有多少消費者知道這個奧秘,又有多少用戶會使用紫外燈去欣賞明信片呢?
第二是是否會混淆概念,誤導集郵愛好者。
《新京報》11月5日以《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發布,極限明信片首次亮相》為題報導:「極限明信片是指在明信片圖畫一面貼一張同圖案郵票,並在郵票和明信片上加蓋相關郵戳製成。今天發布的《辛丑吉祥》極限明信片,明信片正面左下角圖案及背面圖案與郵資圖相同,因此形成了極限概念。」這段話對「極限明信片」的介紹是正確的,但是接著說「今天發布的《辛丑吉祥》極限明信片」就牛頭不對馬嘴了,而且該套明信片根本就與極限明信片風馬牛不相及;本人網上搜索一下,各種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都高度一致稱是「《辛丑吉祥》極限明信片」,就連賀年有獎明信片的發行單位官媒《中國郵政報》也報導稱「兩套《辛丑吉祥》極限明信片」。怎麼在明信片正面和背面印上與郵資圖相同圖案,就成了極限明信片了呢?對於不集郵的用戶和初集郵的集郵愛好者來說,這不就是混淆概念,誤導消費者嗎?為了博消費者的眼球,吸引消費,用創新性的「極限型」、「極限概念」,還說得過去,但是作為主流媒體甚至是行業的專業媒體,對專業術語的使用就必須慎重、嚴肅了。(廣東省潮州市郵政特邀監督員 楊旭坤)
楊旭坤,男,漢族,1963年8月生,廣東潮安人。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於汕頭教育學院中文系,曾任廣東省潮安縣浮洋福洞小學校長,共青團浮洋教委總支部書記,共青團浮洋鎮委員會委員,廣東人民廣播電臺特約評播員。現任全國集郵聯青少委委員,廣東省潮州市郵政特邀監督員,廣東省集郵協會理事,廣東省集郵協會青少委副主任,廣東省潮州市集郵協會副會長、潮州市集郵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溫馨提示:內容來源天岸集郵,旨在分享集藏知識,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