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第一個自行車機械碼錶誕生到第一個電子碼錶誕生,用了近百年!
Hello,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對於大部分的自行車來說,我們車上唯一的電子產品,可能就是我們的碼錶了,我們用它來記錄我們的實時速度,騎行裡程,最快速度,騎行時間,更高級一些的還會有心率功能,踏頻記錄,功率或者還會在訓練模式中增加影子騎手幫助自己訓練。
對於碼錶來說,功能已經越來越強大,可是你知道世界上一塊碼錶誕生在1895年嗎?那一年威海被日軍佔領,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興中會成立,日本佔領臺灣島和澎湖列島,臺灣人民奮起抵抗……但是今天,我們的祖國站起來,而且走在世界最前列,經濟騰飛,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不在使用made inchina。咳咳,有點跑題了。
我們繼續聊碼錶,最早的碼錶更像是一個計數器,安裝在車輪旁邊,車輪轉動一次,碼錶記錄一次,最後通過手工計算出騎行裡程。之後通過複雜的齒輪聯動,又陸續有了速度和裡程同時記錄的機械碼錶。
所以那會碼錶還不叫碼錶,叫自行車儀器,而且確實也很像個儀器。
而今天的碼錶的雛形,是從上世界80年代前後成型的,碼錶的英文叫法叫做自行車電腦之所以會有這種叫法,我覺得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在它有今天雛形的年代,也是電腦開始準備起步騰飛,小型化的年代。
上個世紀的8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在美國流行,而把電腦應用在自行車,不管對於專業選手,還是業餘玩家都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這臺碼錶是由一家生產掌上遊戲機的廠家生產,乍一看會更像一臺我們常用的計算器。幾乎每一個功能都配備了獨立的按鍵。不僅僅是在當年,即使是在今天,它的功能也可以說是異常強大:可以記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當前速度,分段速度,目標時間,目標距離,剩餘距離,總裡程,甚至還配備了一個可以和你競爭的虛擬騎手,可以進行虛擬比賽。
而且如果你購買心率帶,它還可以顯示心率區間。就算是和現在的碼錶相比,這些功能也都是很完整的。此時的感應方式就已經是磁鐵感應,而且在當年也是被當做一大賣點來宣傳:無阻力感應模式。
80年代,我還沒出生……2000年才用上電腦,那會雖然就開始騎車長途,但是碼錶是什麼玩意兒我都還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東西,速度全憑感覺,平均速度全考看地圖手工計算。
如今的碼錶已經越來越高級,除了傳統的安裝在車頭位置的碼錶,還出現了手錶類型的碼錶,或者智能眼鏡顯示類似於抬頭顯示器的碼錶,簡直也是五花八門,但是如果看功能,當年的這臺ENTEX生產的自行車電腦,從功能上來說就算放在今天也是一樣不落伍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本期的所有內容,單車基械匠,每天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