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長三角地區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三省一市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凝聚強大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小標題)新經濟新動能增強一體化發展活力
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8月17日拍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革命老區江蘇鹽城,呼嘯的海風正成為助推該地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這裡的風電產業匯集了大批跨江北上的風電企業,綠色新能源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鹽城新能源產業始終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目前該市正打造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融合的供應鏈,為新能源產業全球合作、技術研發應用、數據共建共享打下堅實基礎。
事實上,鹽城積極利用長三角資源和產業協同優勢,挖掘綠色新產業、新機遇,只是三省一市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新能源增添新動力,新基建催生新動能。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正緊抓推進新基建的機遇,聚焦5G、區塊鏈、AI等新技術,大力推進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引導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開放應用場景,推動行業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引導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安徽省著力促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基礎設施新型化,引入阿里、用友等雲服務商來皖開展業務。僅2020年上半年,安徽省就新增2800家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較去年同期增長87%。此外,科大智能、長江工業大數據等皖系企業與長三角地區的中國商飛、阿里巴巴、徐工信息等企業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產業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安徽省經信部門聯合滬蘇浙籤訂智能網聯汽車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汽車產業合作明顯加快,蔚來汽車高端新能源乘用車智能工廠建成。
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的康力電梯試驗塔(5月28日拍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小標題)從「三張圖」到「一張圖」 跨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形成
今年以來,長三角各地加快制度創新,積極發揮制度創新策源地功能。在僅掛牌1年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已協調推進統一規劃編制,從原來的「三張圖」實現如今的「一張圖」。
企業家代表在浙江湖州參加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啟動儀式(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表示:「探索跨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是示範區的核心使命。我們將重點圍繞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項目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和公共信用等8個方面率先開展一體化制度創新,示範引領全國區域協調發展。」
張忠偉認為,生態綠色是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未來,示範區將加快探索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新模式,以水為脈,保護水生態、提升水品質、做好水文章,以青浦西岑科創中心、汾湖高新區等發展,形成藍色創新珠鏈,探索發展路徑,展示示範效應。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馬春雷透露,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省一市通力協作共推出實施了69項制度創新,籤署了132項合作協議,建設了67個合作平臺,制定了56項規劃和相關政策。
滬浙聯合推出跨省市戶口網上遷移便民措施,這是原籍浙江湖州的王秀麗(中)在上海市徐匯漕河涇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公安綜合窗口前展示她拿到的戶口簿(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小標題)要素自由流動 長三角邁向更高質量一體化
來自江蘇南通的神馬電力,去年入駐上海的虹橋綠谷廣場,把工程總包、海外拓展等業務放在上海,把智能製造工廠放在南通,藉助上海的人才、金融優勢整合全球資源,把電網工程建設新解決方案推向世界。
神馬電力董事長馬斌說,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該公司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為上市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獲得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相關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權。
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工地(5月30日拍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黃博涵攝)
今年以來,長三角區域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等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在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看來,長三角各城市正強化合作思維和主動服務精神,聚焦規劃對接、戰略協同、專題合作、市場統一、機制完善,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性,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和一體化布局,在深化區域分工合作中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傳統園區共建「飛地經濟」模式的基礎上,上海和浙江著力打造的「創新飛地」和「人才飛地」已成為長三角資金和人才要素一體化實踐的熱點。如上海張江(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瑞安市(安亭)飛地創新港等「創新飛地」已在「研發在上海、生產在浙江」協同創新模式方面進行了實踐。「雙招雙引」一體化趨勢成為三省一市的共識。
正如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張為付所言,長三角地區正扣緊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戰略定位,打破資源條塊分割,去除不合理的市場準入門檻,實現三省一市科技資源、人才優勢和教育成果的協同利用和開發,協調發展的新動能正成為長三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文字記者:鄭鈞天、程士華、屈凌燕、楊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