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地處浙江腹地,被譽為「浙江之心」。曾經的金華,歷史厚重,人文薈萃;如今的金華,浙中崛起,聯通中外。
9月底,2020全國晚報總編金華行大型採訪活動舉行,包括新民晚報在內的全國45家媒體組成採訪團,深入金華市金義新區、金華開發區、義烏市、蘭谿市等地,見證金華發展變遷。
圖說:金華開發區 受訪者供圖
小商品之都怎樣實現「買賣全球」?金華如何連續兩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測評第一?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金華,解鎖「浙江之心」的發展密碼。
關鍵詞:通達
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
說起金華,不得不提以世界「小商品之都」為特色的義烏。義烏國際商貿城聲名遠揚,當地人這樣形容:「如果每個攤位逛3分鐘,全部逛完需要花一年半時間。」
有人說,這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從雞毛換糖到市場萌芽,從電商換市到買賣全球……如今,義烏為全球30多萬家中小企業提供貿易服務,市場主體已超60萬戶。
圖說: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孵化區 受訪者供圖
為打造全渠道進口商品貿易中心,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孵化區2019年正式亮相。西班牙、義大利、喬治亞……走進孵化區,國家館內的當地特色產品琳琅滿目。據介紹,孵化區經營面積12萬平米,在這裡,匯集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種源頭日用消費品。業態布局上,孵化區設置了網紅直播區、餐飲體驗區、休閒娛樂區、配套服務區等,更加符合生活化、場景化消費模式。
記者留意到,每個商位門前都安裝有觸摸顯示屏。它們與市場高清大屏、客商手機互聯互通,信息化採購更加便捷。從選品、導航到下單、提貨,採購環節均已實現在線「一屏購」。
貨通天下,全球布局——通達,正助力金華更高質量騰飛。
圖說:義烏國際商貿城 受訪者供圖
在金華市中部,一片新區百日築基,拔地而起。今年5月18日,浙江省政府批覆同意設立金義新區,6月16日,金義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根據規劃,金義新區未來將與金華市區和義烏城區共同形成浙中城市群核心區。
9月21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重磅升級,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正式獲批。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涵蓋三個片區,其中,金義片區35.99平方公裡,包含金義綜合保稅區1.26平方公裡。
此前,金義綜合保稅區已屬於跨境電商綜試區和義烏國貿改革綜試區範圍。如今,金義綜保區已開發完成750畝,完成投資24.2億元,已籤約落地網易考拉、義新歐班列等一批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加工貿易等業態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以來,金義綜保區不斷實現業績逆增長,1-8月實現進出口額約8.41億美元,同比增長29.78%;跨境小包出區約269萬個,同比增長60.5%。
關鍵詞:精細
小巷有顏值 網格有「大腦」
國慶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神筆馬亮繪製的牆畫栩栩如生,成為鄉村一道靚麗風景線;而在金華開發區江南街道高畈社區,也有可與之媲美的美麗街巷。
圖說:睦鄰巷經過精心設計,顏值提升 楊潔/攝
走進睦鄰巷,映入眼帘的便是色彩斑斕的鮮豔牆繪。經過妙筆點綴,巷子裡的老物件也自然融為畫面的一部分,變身一道道「立體景觀」:牆角裸露的水管背後,有「水桶」蓄滿清水,正欲澆灌蔥蘢綠植;木窗下的舊臺階,則延伸出一條「通道」,不遠處的「觀景臺」靜待客來……
「改建後真是大不一樣!」巷口的雜貨店老闆娘在此居住多年,她告訴記者,這裡原本像是一個城中村,賣菜的、擺攤的、賣夜宵的時常擠在一處,嘈雜不已。巷子深處總是瀰漫著一股臭味,那是多年沒有清理的淤泥。「現在巷子裡的牆面、屋簷、門窗都改造過了。有多漂亮,你也看得到!」
高畈社區打造的睦鄰巷、平安裡、知禮巷、書香裡、善行巷等特色巷相互貫通,成為獨特的文化風景線。除了牆繪,在細節上也有許多精心設計:地面上漆畫著藍色方格,電動車也要停得整整齊齊;設置漂流書屋,為沿街住戶提供閱讀服務;特闢吸菸角,一旁寫著小貼士「菸頭投桶不中,掃地一天」;擺上數張愛心長椅,讓附近居民在葡萄架下歇腳聊天。
金華不僅有顏值高的小巷,更有數位化手段智慧管理。
與百姓息息相關的「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在高畈社區,可以「碼上看」。無論是麻辣燙還是牛肉麵,在店鋪門口「放心消費示範餐飲店」的招牌上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隨時查看食材進貨日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信息。此外,線上平臺還有明廚亮灶直播功能,並支持監管人員遠程喊話。
「我們剛剛開始試點,目前覆蓋的店面約18家。」線上平臺設計者、金華市江南市場監管所所長羅成泳告訴記者,平臺的上線,讓食品安全「有跡可循」,也有助於小餐飲綜合規範整治。
除了本職工作外,羅成泳還有另一個身份——網格員。在金華開發區,像他這樣「一員多能」的網格員共有5089名。現如今,群眾有事都習慣尋找身邊的「紅馬甲」。
圖說:金華開發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 楊潔/攝
金華網絡經濟中心大樓二樓,坐落著一個集信息統一感知、數據統一匯聚、事件統一指揮的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現實生活中看不見的網格,在大屏幕上統一顯現。網格員籤到情況、事件處置流程與結果一目了然。無論是各類業務的指揮、基層事件的處理還是人事物高位的監管、使用人員的統一服務,都能在城市感知「一張網」上實現。
經過多年努力,金華開發區吸納更多的微網格員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截至目前,已上報100餘萬條創建事件到系統,處置率高達99%以上。
關鍵詞:融合
綠水青山間 創客燕歸來
「藍色是用板藍根染成的;橙色用的是柿子,太陽曬過後才會出現這種顏色。這條絲巾上的紅色圖案,是尤加利葉的形狀……每一件都是手工製作,獨一無二的哦。」在「銜泥小築」扎染工作室內,到處是剛剛染好的布匹與成衣,見到遊客,一身民族服飾的店主沙漠立刻熱情介紹起來。
圖說:「銜泥小築」扎染工作室 楊潔/攝
「銜泥小築」所在的村落名叫李祖村,位於義烏西北部。這裡背靠青山,風景優美。然而,由於地處偏僻、相對閉塞,它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別人習慣把它叫做『水牛角村』,就是發展不起來的意思。」村幹部介紹。
如何將活力注入鄉村?義烏李祖村引入了「國際創客村」項目。扎染工作室,就是李祖村首期引進的13家創客基地之一。
沙漠生於1992年,年輕的她已經是一位擁有自己品牌的創業者。「我是學服裝設計的,對手工藝和布藝非常感興趣。在雲南旅遊時無意間找到一家百年染坊,於是便開始了解、接觸扎染。」回到義烏後,原本居住在市區的她,赫然把工作室搬到了鄉村,「這裡有山有水,我喜歡這樣的環境,每天都會出門散步。」
「由於四面環山,李祖村就好像是一個燕窩的形狀。我們也希望成為燕窩,吸引年輕人、吸引創客們像燕子一樣歸來。」村幹部告訴記者,依託「德勝古韻」精品線建設,李祖村吸引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當前,村裡建有20多家創客基地。陶藝吧、銅器店、布藝坊、樹葉貼畫、親子閱讀中心……充滿文創氣息的小店,吸引了不少遊客打卡。
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除了發展文旅產業、吸引人氣集聚,也要注重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圖說:依託「德勝古韻」精品線建設,李祖村人氣集聚 楊潔/攝
曹宅鎮雅裡村是金義新區的鄉村振興示範村。通過村莊整治,原來「髒亂差」的村莊變成了一個「水清、路平、燈明」的文明村。村民家門口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尤其讓人眼前一亮。「在這裡,老人們每天都可以吃上熱飯熱菜。按一葷一素一湯的標準,75歲以上老人每頓收2元,80歲以上老人每頓收1元,90歲以上老人免費。」村幹部介紹,如果遇到老人行動不便,還有送餐上門服務。平日裡,老人們的大件衣服也可以拿過來,由工作人員幫忙洗滌。
彩牆黛瓦綠樹,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記者在金華鄉村看到的景象。這裡古韻悠長,不乏蘭谿市諸葛八卦村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也有如義烏市李祖村等吸引創客的「國際範」。
在舊與新的融合中,一幅綠水青山的畫卷徐徐鋪展;美妙的是,年輕人與老年人,都能在此間找到心儀之所。
記者手記
乘坐高鐵,用時最短僅需1小時30分鐘——金華與上海無疑是親近的。當然,這樣的親近不僅在於空間上的互聯互通,更在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同頻共振。
圖說:金華科技城9月30日開園 受訪者供圖
今天的金華,正跑出新時代的加速度。金義新區迎來發展新機遇,宛如一顆新星冉冉升起;金華科技城9月30日剛剛開園,將建設成為浙江中西部科技、人才和產業新高地;義烏信息光電高新區,全球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有4家已落戶,光源科技小鎮蓄勢待發……
緊扣「一體化」與「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上海與金華的跨區域協同創新也在穩步推進。
上月,「2020上海-金華周」在滬開幕,搭建產業、科技、金融、人才、公共服務等合作平臺。而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的節點城市,金華在上海還新設了一塊「科創飛地」——9月底,位於松江的長三角G60金華(上海)科創中心正式投入使用,7家來自金華的創新企業入駐,將打造「研發在上海、生產在金華,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金華」新模式。
今天的金華,魅力已不僅在於「市場+製造」,還有更多「發展密碼」值得借鑑。我們也期待著這顆「浙江之心」蓬勃躍動,持續賦能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
新民晚報記者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