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太溺愛,溺愛的孩子「長不大」

2021-01-14 大錘情感

寶貝,心肝,或者是名字前面加一個小字,這是父母叫孩子的專門稱呼,代表著特別心疼孩子,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過度溺愛孩子到底是好還是壞?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飯,有什麼好處的,第一時間想到是小孩,生怕他吃不到。

第一:孩子其實很堅強。

沒有父母在旁邊的時候,孩子摔倒了,看看周圍沒有其他人,自己爬起來拍拍屁股就算了。

父母在旁邊的時候,他肯定要哭,甚至哭得一發不可收拾,要不就是一直躺在地上不起來了,要別人拉他。

過度的溺愛孩子,孩子不會變得勇敢,只會越來越懦弱。

孩子的堅強不是溺愛出來的,父母不可能天天陪在他身邊,長大了要離開父母的懷抱,過自己的生活。

第二:犯錯父母不能慣著。

亂拿東西,打其他小朋友,和老師父母頂嘴,這些都是小孩經常範的錯誤,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父母只會說:「小孩子不懂事,長大以後就懂事了,就不會頂嘴,不會打人了」。

犯錯就要受到懲罰,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教育孩子,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

父母越是慣著他,第一次不說,第二次孩子就會變得越膽大,他會產生一種錯覺,他做的事情是對的,好的習慣很難形成,壞的習慣特別容易形成。

不能說是現在還小,長大了再教育,但是各位家長想過沒有,長大以後孩子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有了自己的思想,還會聽你的嗎?

第三:打解決不了問題。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打完以後孩子也不敢問為什麼打他,迷迷糊糊地著了一打。

棍棒下面出孝子,但是打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什麼情況該打什麼情況不該打,比起打,我覺得說更有效。

打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一定要給孩子講其中的道理,會有什麼樣的危害。

孩子犯錯了,單純的打一頓不和他講道理,下次他還會繼續,因為他認為範這樣的錯誤,打一頓就過去了。

情感寄言:

好的孩子是教育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

打罵孩子只會讓他性格越來越暴躁,長大以後個都比你高,請問你怎麼打。

要從小教育孩子,告訴他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益長大後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溺愛下沒有未來?每個長不大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當牛做馬的父母
    繼續旁觀旁觀,只有關雨晴這個二姐在忙前忙後,尤其是關震雷離婚把錯誤都歸咎在二姐上的橋段,簡直是應了那句「溺愛下的孩子沒有未來」,溺愛下的關震雷吃不了苦,更擔不起責任,儘管這個受人譴責的角色,在劇中對女朋友貝貝一家人的細心、體貼,完全超越血緣親,但尤其是套路關家父母搬走、準嶽父母同住的橋段,給人一枚妥妥「白眼狼」的形象。
  • 溺愛對成長中孩子的影響,慣子如殺子,給孩子有規矩的愛
    但也有一部分父母,沒有意識到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依仗超強的經濟實力和對孩子滿心的愛,偏離了正常的教育軌道,寵愛溺愛,慢慢地體會到了一個任性寶貝帶來的煩惱和崩潰。如今,嬌滴滴的「小公主」和只會向父母伸手的「小皇帝」也不少。他們成長為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挑擔、嬌貴高傲,目無他人,他們沒有同理心,沒有道德感,自私自利,這個群體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巨嬰或媽寶等。
  • 父母租房為孩子陪讀,孩子卻大喊大叫「兇」父母:溺愛孩子太可怕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教育好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教育不好孩子則是一個家庭的災難。前不久,我一位從事房產中介的朋友給我講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對從農村來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讀書,為了照顧孩子他們還專門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 7.溺愛孩子的人,往往最不接納孩子
    越溺愛孩子的人越不接納孩子的情緒,越做不到如其所是的允許。我們提到的允許不免讓人想到溺愛,但什麼是真正的允許?是無底線地給孩子自由?是啥都不管?是放養不設規矩?是泛濫的愛嗎?好像都不是。事實上,不是管, 也不是不管:不是嚴,也不是松:不是多,也不是少;不是溺愛,更不是不愛,而是堅持一個重要的態度;溫和而堅定。我們可以把規則、自由與愛同時給孩子,在被充分允許後變得自律、自信的孩子眼裡,規則是來保護他的,而不是來限制他的,他不需要依靠「他律「中權威製造的恐懼感與人為設定的獎勵和誘感行事。我們還可以把溺愛理解成給予物質上的富足、精神上的壓迫。
  • 馬雅舒混血女兒遭到幼兒園退學,媽媽的「溺愛」,影響孩子一生
    吳奇隆跟劉詩詩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兩人也生下了自己的孩子,而吳奇隆之前其實結過婚,而他的前妻就是馬雅舒,兩人因為長時間的聚少離多,所以最終還是選擇分開了。01馬雅舒混血女兒竟然遭到幼兒園的退學馬雅舒為丈夫生下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兒,兩個孩子都完美結合了中西方的長相,男孩長得非常帥氣,而小女孩則長了一張洋娃娃的臉
  • 南懷瑾:溺愛是害,要讓孩子知道人生的艱苦!
    在這麼好的環境中長大,學位是拿到了,但因為太幸福了,人就完蛋了,除了能念些書,又能夠做些什麼呢?人情世故不懂。 真正要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老實說,我們這老一代,比他們都行。為什麼?我們經歷過這一時代的大亂,今日的年輕人看都沒有看到過。
  • 溺子猶如殺子,你還在溺愛自己的孩子嗎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也都是千嬌百寵,孩子說啥就是啥,要啥給啥,尤其是隔輩帶娃的家庭更是這樣,但是寵愛孩子不當會讓孩子養成很多的壞毛病。我們小區有一個奶奶帶的孫子那是各種的寵著,她的小孫子叫濤濤,一開始大家都挺喜歡他的,因為濤濤長得特別可愛,穿的衣服也好看,可是時間長了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玩了。
  •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就像被折斷翅膀的雄鷹,永遠無法展翅飛翔
    但若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極盡溺愛之事,這對孩子來說,不是愛,而是拉著他不斷下沉的枷鎖。01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未來難有大出息曾經成為飯後談資的狄鶯,就因為溺愛孩子而養出了一個吃牢飯的兒子。這種行為令人大跌眼鏡,但是對狄鶯來說,這都是自己愛孩子的表現。在狄鶯的溺愛之下,在她兒子十八歲的時候,因為恐嚇同學以及非法持械,被外國的警察監禁4個月,吃上了牢飯。狄鶯身為一位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溺愛孩子,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導致孩子長大後犯了事。
  • 霸道蠻橫的孩子,背後多半有溺愛他的父母,家長應教孩子積極改正
    貝貝這樣霸道蠻橫的性格,離不開父母長輩對她的溺愛,事事有求必應捨不得批評孩子,在孩子開始出現問題時沒有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為霸道不講理的性格,嚴重者口不擇言,極不尊重他人。父母對孩子錯誤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孩子更是需要父母的關愛,但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及時的給孩子指正萬事都容忍那就是對孩子的溺愛,孩子很難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對是錯,缺乏對事的判斷正誤能力做事就會變本加厲,潛意識內孩子不認為自己這麼做不對,形成習慣之後對孩子的將來也會帶去不好的影響。霸道蠻橫的性格對孩子的將來會有什麼影響?
  • 看哪|Behold:過度保護和溺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從而變得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
  • 替孩子背書包,是幫他減負還是溺愛?專家:沒超過這個重量就不用
    還有一些極少數家長是反對的,他們覺得這樣太嬌慣孩子,不可以使孩子獨立,並且認為書包的重量並不會對孩子的發育有什麼影響。那書包的重量到底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呢?家長認為孩子自己背書包會影響自身的身體發育,還可能會造成脊椎、肩膀損傷,個子長不高等等。上文提到,書包的重量只有超過了孩子體重的15%,並且連續背20分鐘以上,才會有對其發育造成影響。只要書包重量在這個範圍內,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 專家稱接孩子就是「溺愛」,別繼續害孩子了,家長:你家沒孩子吧
    家長很多行為都被指出是對孩子的「溺愛」,但有些並非如此,家長也有著自己的原因,大家發現國外的孩子都從小自己上下學,但國內並非如此,孩子都已經上六年級了,家長仍然在接孩子放學。
  • 孩子,你什麼如此殘忍?溺愛還是暴力,誰之過?
    李雙江、夢鴿、李天一另一類觀點認為,這些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們,是由於過於溺愛。老來得子,無疑會較一般做父親的更加嬌慣這個孩子,但也正是溺愛讓李天一走上無法無天的道路。據稱,李天一早年就玩弄過90後女性,曾有「海澱銀槍小霸王」的渾號,小小年紀就已聲名狼藉。可是李雙江和夢鴿夫婦用自己的名聲和關係一次又一次幫他搞定,這樣的孩子,出事情是遲早的事了。04 找到癥結才能避免悲劇
  • 對待孩子不能不愛,不能溺愛,要愛得有度,愛得有法
    我們經常討論誰家的孩子聽話,誰家的孩子讓人頭疼,而很少有人關注孩子這種品性形成的原因。在家裡經常有孩子不吃飯卻手持手機打遊戲不停,眼睛不離開屏幕,大人選擇直接一把奪過,驅逐吃飯或者不管不問,直接端碗送到口邊。我們取名為嚴管溺愛。
  • 孩子做錯事,家長卻對事主連番辱罵!不要因為溺愛而毀了孩子
    這個男孩無緣無故去推開廁所門肯定不對,但這個盲目偏袒孩子的家長顯然更加無知和愚蠢。作為母親,明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卻不但沒有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不讓孩子道歉,反而在不斷地護短,覺得孩子年齡小什麼都不懂,竭力想要孩子免於承擔責任,這無疑是害了孩子,把他推向一個火坑。「熊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不明事理的家長。
  • 愛是一件好事但溺愛卻是一種傷害
    因為我和溺愛長大的人共度了21年,非常的不開心。所以我不希望未來的兒媳婦。過著我同樣的日子。百家號的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所有視頻或圖文裡沒有我老公的照片和有關他的話題。今天溺愛的標題。就為我老公而取,我老公中等身材長相一般。我們都是小學文化。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話很少。地道的老實人。這樣的老公是不是?很多女人心中的好男人。是的,好男人。
  • 放養會讓孩子變散漫,家長要學會「逼迫式」教育,避免過度溺愛
    1、未成年的孩子自制能力差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年紀尚小的孩子還正是貪玩的年紀,如果這時候父母不稍加管教,他們基本是不會進行自主學習的,但這時候正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萬萬是不能放養的。對於一些行為散漫的孩子,這時候父母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 教育孩子不能溺愛,應該管教的時候必須嚴格
    郭德綱曾說:「天下爹娘沒有不疼孩子的,你寵著,外面那些人不全是他親爹,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就沒有人再罵他了!你說,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還是你把他管好了,大了他就知道好處了!」在教育孩子時,從不給予溺愛,該管教的時候必須管教。
  • 父母溺愛比橄欖球課更暴力 (圖)
    漫畫 薛紅偉    南京市30所小學將於今年9月開設橄欖球課程,一些家長表示擔憂,稱太暴力了。(《揚子晚報》6月4日報導)    都說中國的父母愛孩子,一點不假,小小橄欖球就折射出父母對孩子強烈的保護意識,即我們常說的溺愛,換句話說,父母的溺愛比橄欖球課更暴力,這是一種軟暴力。固然,橄欖球屬於衝撞型的運動,但它也分很多種,學校開設橄欖球課程,必然先考慮到孩子身體的承受能力,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 毀掉一個孩子,比手機更毒的是——母親溺愛+父親暴力
    孩子的父親發現之後對孩子一頓猛打,此後孩子的學習成績再創新低,現在甚至都懶得抄襲別人的作業了,直接把老師的話當耳旁風。面對這樣的情況,鄰居夫妻倆每日爭吵,孩子的爸爸怪孩子的媽媽太過嬌慣孩子了,孩子的媽媽又說孩子的爸爸過分暴力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面。一個在老師眼中完全可以穩上重本的女學生,是如何淪為問題女孩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