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照明用燈,離不開三個要素:亮度,照度和色溫,亮度大家都明白意思,指的是眼睛所感受到的光線刺激強度,照度則是指單位面積獲得的亮度,色溫則可以理解為指燈光的顏色,常見如白光,暖光和暖白。下面詳細說一下這三者與平常家庭用燈的關係和搭配。
一、LED燈的亮度
我們知道不同質量的LED燈的亮度是不同的,大品牌的燈感覺就是亮一點,所以很難直接定義每瓦LED燈能夠發出多少亮度,但是一般品牌的燈都會有一個亮度參數,叫初始光效,比如我們168品牌的球泡,初始光效就是95lm/w,也就是說一盞10瓦的球泡燈,能夠發出950lm的燈光,這950lm就叫光通量。
如果說100流明恰好是客廳每平米所需的亮度。那麼對於20平米的客廳來說,只需要2000流明燈光通量就可以得到滿足,具體環境需要的光通量有一個手冊可以查詢,後面再介紹,回到這裡,20平米的房間就需要25W左右的LED燈——這裡的「25瓦」,可以是一盞25W的LED燈,也可以是多盞燈的總功率達到25W,這裡指的是實際功率,考慮到不是所有的燈都是100%功率的,比如我們168品牌的球泡就是90%功率,市面上大部分都只有70%功率,而某寶或者某多上的甚至只有30%功率,所以需要自己計算一下購買多大瓦數的燈。又因為不同燈具的發光效率不同,因此我們真正購買時,選擇30W的產品是比較保守的。
如果是臥室的話,對亮度的需求要小一些,大概是90lm/㎡。如果一間15㎡的臥室,需要的亮度就是1350lm。LED燈的效率是100lm/W,因此這裡就需要一盞13.5W的LED燈。
那位說了,那書房裡面需要讀書寫字,是不是需要更亮的光線呢?事實卻並非如此。如果燈具太亮,就會讓人感到刺眼。因此書房裡的亮度需求,也是100lm/㎡。想要感覺更亮,需要在照度上面動手腳。
二、led燈的照度
照度指的是單位面積內能夠得到的亮度,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面積的家庭和體育館,點上同樣亮度的燈具,一定是家庭中覺得更亮。為什麼呢?因為體育館的天花板高呀,燈具掛在天花板上,距離地面遠了,我們就會覺得暗。
家庭也是一樣,其實選擇燈具更專業的做法,就是選擇照度。上述所謂「客廳每平米需要100lm亮度」的說法,也是根據常見的家庭客廳層高(2.7m)估算出來的數字。
按照國標的規定,客廳裡的照度是300lx;臥室及其它房間裡的照度是200lx;讀書區的照度是500lx。相同亮度的燈具,想要提高亮度,方法就是做成吊燈,降低燈具的高度。
上面建議的22平米客廳使用22W的LED燈,指的是將燈具掛在2.7m高的高度上。如果你使用的是吊燈,則應該將燈具的亮度適當降低。
讀書區也是一樣,我們選擇的頂燈亮度比較低。此時我們又需要更高的照度,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光源高度——或者買一個檯燈。
三、LED燈的色溫
色溫說得直白點,就是光的顏色。它可以影響物體的顏色,進而影響人的感受——或者說心情。色溫越低,光色就越暗,物體的色彩就越不清晰。反之色溫越高,就越接近於自然光,物體的色彩就越清晰。
色彩模糊不見得是壞事,它有利於讓我們更沉靜。所以臥室裡的色溫就要低一點,一般建議選擇3000K左右的燈具。客廳就不一樣了,它的色溫至少要達到3500K才行,如果經常在客廳會客,建議選擇4000K以上的燈具。
書房,本身就是一個閱讀的地方。在這裡看東西,除了大腦要清醒以外,還要保證能夠看清楚書本上的顏色。因此閱讀區的燈具,需要選擇5000K左右的色溫。
色溫不是越高越好,當色溫超過6700K的時候,會出現一個藍光,對視力損傷比較大,部分不法廠家為了讓自己的產品顯得亮一些,以提高色溫來達到這種效果,給人感覺就是燈光很刺眼,其實並沒有提高亮度,評價一盞燈亮不亮的基礎是在合理懸掛的情況下能不能清楚看清書本上的字跡,而不是眼睛去看燈刺不刺眼!
四、總結:亮度、照度和色溫之間的關係
亮度跟照度和色溫都有直接關係,色溫高照度高,亮度就更亮,但選擇用燈不是越亮越好,以在燈光照明下人眼的舒適為第一選擇!照度和色溫同樣存在直接聯繫,色溫高照度也會大一點,但是色溫也不是越高越好,不超過6700K的色溫都是可以的,不同色溫搭配可以顯示出各種絢麗的燈光效果。亮度過高造成用電浪費甚至給生活帶來不舒適,亮度過低不足以滿足生活需求,合理採購合適規格的燈是每個家庭所必備的生活常識。
更多照明常識可以關注我!我是168led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