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升職上位的潛規則
警惕「玻璃天花板」現象
「玻璃天花板」的意思是指,雖然對某個群體來說公司高層的職位並不是遙不可及,卻無法真正接近。
在西方國家,整個勞動大軍中近半數都是女性員工,然而在許多大公司中,女性職員大多從事底層的工作,在公司高層中,女性所佔比例少之又少,男性是女性員工的10倍。自20多年前《華爾街日報》用「玻璃天花板」一詞對職業女性的無形壁壘進行描述以來,這種比例嚴重失調的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改觀。
在中國歷史上,權力爭鬥是永恆的主題。中資高管頭上最厚的玻璃天花板就是對權力的貪念。怕能人,是貪權之惡的普遍表現,特別是怕不聽話的能人,怕威望高、功勞大的能人。怕自己的光環被他們搶走,奪走了自己實現自我的舞臺。
當年牛根生在伊利主管生產和銷售,老牛主管的各個事業部的營業額都佔伊利總營業額的80%以上。一時威望如日中天,甚至在一些行業會議上,許多人不邀請鄭俊懷反而邀請牛根生,在伊利內部,牛根生待人慷慨厚重,也使其擁有大批追隨者。這些,都讓鄭懷俊逐步心生忌恨,欲除之而後快。於是,逼不得已的牛根生只得選擇了離開,伊利親手造就了自己最大的敵人——蒙牛。
同樣,陸強華在4年之內將創維的業績翻了6倍,但是,對於黃宏生來說,與業績相比,在創維這個王國中的操控權更為重要:一種傲視眾生、意氣縱橫的感覺,一種按照自己意願來玩轉地球的酣暢淋漓。於是,要張揚自己生命力的黃宏生,必然會致力於消除陸強華巨大身影的籠罩。
在中國企業中,一個十分奇特的「赫魯雪夫」現象出現了:就像一個政治體系內的修正主義者一樣,企業未來最強大的對手,常常產生於企業內部。
職場玻璃天花板的根源在於人性的貪慾,其中有對權力的貪婪,也有對金錢的貪婪,兩者相輔相成。在紛爭中,很多人的命運發生了轉折,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女性高管的玻璃天花板是個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在中國,在延續了幾百年的封建思想中,「男女有別」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男性與女性之間的確是有區別的,但是這不能成為界定男女職業發展的玻璃天花板。在職場中,尤其是高層,男女合作創造的績效會更大。在沒有女性觀眾加油喝彩的球場,男性球員就不能正常發揮其球技,更不可能超常發揮。
據統計:在公司經理層中,女性為42.1%,男性為57.9%;但在總經理層,男性高達83.4%,女性僅為16.6%。這表明,職業生涯中很多女性在尋求進一步發展時,都會遭遇到瓶頸現象。
埃克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亞歷克斯·哈斯拉姆和米西爾·安心教授提出了一個「玻璃懸崖」的理論:常常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公司才會把女性提升到管理層,「激活」企業,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在危機時刻女性比男性的表現更勝一籌,可一旦女性處在高管的位置,與男性高管人員相比,她們所需要的企業支持和幫助往往更多,她們為企業創造的業績也往往比較差。突破「玻璃天花板」後的高層女性主管會發現,隨後她們就會站在「玻璃懸崖」邊哭泣。
女人對自己容貌的自信,男人的肯定是其主要原因;女人對自己工作的自信,同樣要來源於男人對自己工作的肯定。玻璃天花板大都是由人為的因素形成的,要衝破它也可以通過人為的力量。
一般而言,美國500家大企業只有3%的女性高層經理。然而越到高層,女性越少,就越顯眼,適應也就會變得更難。創造佳績固然重要;但實際上,你越追求完美,就越遠離他人、拒人於千裡之外。因為你不知道與人怎樣合作你的缺點才不會暴露。你懼怕與人的親密關係,認為關鍵的業務合作會受到幹擾。
能夠坐到高級位置的女性永遠是鳳毛麟角,得到這一切也需要超常的付出。在《改變世界的十三位女性》列舉了諸如瑪麗·凱·阿什、琳達·沃切納等在各個領域獲得超凡成就的女性,她們無不或把自己的女性身份忽略了,或放棄了做母親的權利,或把家庭的時間犧牲了,而成為一個狂熱的工作愛好者。吉恩·N·蘭德勒姆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女人想要取得像男人那樣的成就,她必須具有男人般的性格,視事業目標高於一切,包括高於家庭。婦女一般要選擇個人的職業和生活,根據選擇確定成為哪方面共同的主人,然而無人能成為兩個領域共同的主人,所以她選擇的結果往往很危險。
【職場潛規則】
職場中,對一些人來說高層的職位並不是遙不可及,卻無法真正接近。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