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了,你是先救我還是先救你媽?當事人:寶貝,當然先救你啦,你是以後陪我度過一生的那個人呀,沒了你誰陪我走過這漫漫人生路呀,我怎麼捨得你離開呢。媽媽:兒子,如果我和你女朋友掉水裡,你先救誰呀?當事人:媽媽,當然是先救你呀,女人如衣服,可以換,但媽媽只有一個,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再加個條件,要是兩人同時在場呢?
當事人:兩個都救,同時救,要是同時救不了,我就和你們一起淹死,沒有了你們其中一個,我活著都是飽受痛苦。
以上牆頭草般兩邊倒的回答堪稱完美嗎?這樣抖機靈地回答真的好嗎?關於#女朋友和媽同時掉水裡#要先救誰的問題,該怎樣答才是正確答案呢?
民法典要弄懂,對象該哄還得哄
然而在法律上卻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的第二章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中的第一千零五條規定:「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
所以,女朋友們不要再問你和他媽媽落水先救誰了,問就是先救媽媽,因為這是法定義務。負有法定救助義務有能力而不救助造成嚴重後果的,還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
但假如是妻子問,那答案就不一樣了,因為救妻子和媽媽都是法定義務。
其實這樣的問題通常是女朋友或者妻子問得多,那麼男方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得看下女方性格。無論對方現在身份是女朋友還是妻子,男生都不必太較真,非得搬出民法典跟女方解釋一番,或者去責怪她問這種無聊問題。
大可根據她的性格來選擇答案進行回答,比如她是那種活潑幽默的,就可以說:「寶貝,我沒有告訴你,我媽是遊泳能手嗎,她就能救你,不用我下水救你吶。」然後一把抱住。
如果對方是安靜內向的,你可以說:「寶貝,對不起,都是我的錯,讓你這麼沒有安全感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你放心,我會一直愛護你的。」然後一把抱住,親吻一下,還可以附加帶點淚花。
陪你走到最後的是妻子
或許有些男士覺得這樣的回答或者舉動是套路,但這是給女性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或者說是給予她更多她想要的安全感。畢竟女方問出這個問題的初衷並不是想要為難男性,她根本沒去想這背後的理性邏輯。她只是單純地想知道伴侶心目中更在乎的人是誰。女性希望通過這個問題,窺探到她才是伴侶生命中最為重要的那個人,她希望以此感受到伴侶深沉的愛。
但如果男士理性地去考量這個提問,而不是只花言巧語地去回答,那在此問題上真的會感到萬分為難。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倡導:「百善孝為先」。因此,如果回答先救伴侶,可能會讓男士多少有些心理負擔。而在國外,外國男人若是被問到這個問題,他們就不會像中國男人一樣猶豫不決,他們承認這是個殘酷的問題,但必須作出選擇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妻子,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只是國外的文化決定的,在母親和妻子之間選擇妻子,並不是他們不孝,是因為聖經這樣描述夫妻關係:丈夫愛妻子,就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丈夫的職責是保護和愛妻子,就像上帝愛自己的子民一樣。聖經強調,孩子長大後要獨立,夫妻雙方組成新家庭,與原來家庭分離,重心要在自己的小家,男人要把以往對父母的依賴轉變為對妻子的疼愛。
而這樣先救妻子的舉動他們的母親也是十分理解的,而且母親也會建議兒子先救妻子,國外的父母是十分注重夫妻間的感情的,認為母親有父親的愛,而兒子就負責愛護好自己的妻子。
國外文化差異導致處理夫妻關係的方式不一樣的關鍵因素,往往是我們的孝文化影響下所忽略的點,那就是:陪自己走到最後的終究是自己的伴侶,而不會是父母,也不會是子女。我們要懂得孝順父母,但也不要忽略了枕邊人,只要處理好夫妻關係的,才是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