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郝瑞鈴 金艾琳/文 圖
「塑膠袋不讓用?那讓用啥呀?」桶子雞店老闆反問。
「25號之前全部要(把這些全生物降解塑膠袋)鋪到它所有的商超裡面去,(下月)1號不是禁塑嘛。」新材料生產商囑咐同事。
「今天是我們把包裝企業給你們請來,你們倒好,不積極,你們感覺自己才年方十八,美麗動人?」行業的管理者詰問快遞公司。
「史上最強限塑令」還有20天就要迎來第一個關鍵節點,各方的反應迥異,是積極應對還是依舊我行我「塑」?新「限塑令」的到來,到底會「隔靴搔癢」還是「直擊要害」?
【1】「限塑」新潮已來,他們積極響應積極響應者不在少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在發生改變。
餐飲行業有不少店家已經接到新的「限塑」通知。喜茶國貿360門店已經全部換上了紙吸管;CoCo都可花園路丹尼斯店店員說,儘管紙質吸管因為材質原因「會軟」,但因為「限塑」期將至,店內也正在籌備更換紙質吸管;半調子熱乾麵門店月底準備更換可重複利用的湯勺......
肯德基宅急送已經更新了食物打包袋,可樂打包袋標明了「非食品直接接觸用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GB/T 38082-2019」字樣,材質為「(PBAT+PLA)+St20」。此外,吸管和勺子也已更換為紙製品。
肯德基宅急送包裝袋內的紙質吸管和勺子
漢庭酒店黃河路店從開業之初就給一次性潔具換了「新裝」。店長劉聰介紹,封包內的潔具包括潔具包裝,都是用麥秸等可降解材料製成的,漢庭在上海的門店內潔具封包都是被要求放在前臺的,客人沒有需要的話不主動提供,但鄭州還沒有大面積要求這麼去做,在需要時會全部從房間中撤出來。
酒店裡提供的一次性環保牙具
【2】「限塑」新潮已來,他們還在觀望但河南商報記者也發現,有部分商家還在「等動靜」,做好了「兩手準備」。
家家康醫藥超市工作人員稱:「有文件,不讓主動提供塑膠袋」,但河南商報記者發現,結帳時,他們還是會從桌下抽出塑膠袋,給顧客打包裝藥;河南商報記者走訪經五路四季鮮農貿市場時,從商販口中得知,市場方已經全部要求他們換上標有「可降解環保袋」字樣的袋子。但現實中,不少攤主仍做了「兩手準備」,在無人注意時不符合標準的塑膠袋仍被使用。
連日來,河南商報記者在美團、餓了麼等平臺訂外賣發現,即便已主動標註「不要餐具」,絕大多數商家仍會在袋中放置餐具,且為了保溫,包裝盒外還會加蓋保鮮膜或多套一層保溫袋或者塑膠袋。
被問及「訂餐平臺方是否對環保商家有一定獎勵政策」時,不少商家表示「不清楚」。
此外,河南商報記者走訪時發現,像拜特超市等大型商超、7-11等連鎖便利店仍然在提供塑膠袋,但工作人員解釋,這些塑膠袋都是符合規定的可降解塑膠袋,袋上印有「可回收」的三角圖標和「GB/T 21661-2008」的字樣。
到底會不會嚴格查處、什麼時候查處,到底什麼樣的塑料製品不符合規格,大家說辭不一。觀望,可能是看起來比較「明智」的選擇。
【3】「限塑」將至,快遞行業還沒有準備好快遞行業對塑料包裝膜袋、膠帶、塑料填充物需求量巨大,它們和上述還算「平靜」的行業不同,新「限塑令」,似乎就是一場將至的「風雨」。
「今天是我們把包裝企業給你們請來介紹'對象',你們倒好,不積極,你們感覺自己才年方十八,美麗動人?」在近期河南省郵政管理局組織的一次會議上,市場監管處主任科員李順臣顯得有些著急,「會議9:30開始,9:25分,還有7家快遞企業沒到!」現場的氣氛有些凝重。
這場會議集結了河南省內二十多家快遞公司的代表,和十餘家綠色包裝材料生產商代表,離新「限塑令」的第一個節點——2020年底僅剩20多天,作為塑料包裝使用體量巨大的快遞行業,正在郵政管理局的組織下加緊探討改進措施。
其實,新「限塑令」給快遞行業的緩衝時間比較寬鬆,要求是:「到2022年底,鄭州、洛陽、濮陽、許昌等4個試點市先行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2025年底全面禁用」。
儘管如此,但是UPS鄭州分公司經理劉智峰介紹,從去年開始,UPS上海站點已經開始明確減少膠帶用量,鄭州分公司也著手減少封箱膠帶使用量,「60公分的變成小規格35公分的了,對西安、天津等其他方向來的、使用寬膠帶的快遞也做了溝通,要求改成小規格。」劉智峰說。
會上,李順臣點名抽查各個快遞公司代表,看是否了解代號為「9792」的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四項目標。被抽到的代表們啞口無言,臺下有窸窸窣窣的笑。
「風雨」將至,多數人其實在被推著走。UPS等快遞公司尚未將塑料膠帶更換為可降解的或者其他環保材料,他們在等郵政管理局的規劃,「我們會按照規定提前規劃這些東西,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時間表。」劉智峰說。
【4】「限塑」層層加碼,「禁塑」成為大勢事實上,這場看似來勢洶洶的「風雨」並非毫無徵兆。
早在2001年國家經貿委發布的《關於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通知》,就曾要求生產企業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25毫米);2008年5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及工商總局公布《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
由於種種原因,塑料汙染「屢限不止」,國家層面對「限塑令」不斷「加碼」,對塑料汙染的聚焦持續升級。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禁塑」被提上議程,這也被叫做新「限塑令」。
2020年6月3日,河南省發布《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制定了治理白色汙染「三部曲」,鄭州等4地先行先試的舉措。《方案》指出,2020年底前,這4個試點市將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制度體系,城市建成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2020年7月10日,發改委等九部委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這個被稱之為新版限塑令的配套文件,在附件中明確了相關塑料製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
2020年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塑料垃圾的分類回收進行了細化規定。
2020年11月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和《塑料購物袋》2項國家標準,該標準自2020年12月31日起實施。
至此,「禁塑」成為大勢。
【5】「禁塑」大勢已來,早下手的已經乘上「風口」「25號之前全部要鋪到它所有的商超裡面去,1號不是禁塑嘛。」河南省龍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龍都天仁」)集團大客戶經理沈世航,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間隙電話不斷。
看得出來,新「限塑令」正式實施給生產傳統塑料替代品的新材料廠商帶來了不小的機會。
(全生物降解塑膠袋)
沈世航介紹,龍都天仁主要生產全生物降解材料改新料和製品,所用原料來自於玉米、甘蔗等非石油產品,一般在25度左右的溫度下自然堆肥60天內就完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且沒有任何殘留和毒性。
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旺在接受河南商報機者採訪時表示,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際上有三個類別的解決方向:一個是使用降解材料,一個是使用重複使用的材料,再一個是回收再生產,變一次性為可循環。
使用降解塑料進行替代,是其中的一個方案。原先的不可降解塑料,主要是PE、PP或PVC材質,而可降解塑料可以使用的材質有PLA(聚乳酸)、PBAT等。「這些材質性能接近PE的原料品,經過特定配比,基本上已經可以完全替代傳統的PE。」沈世航說。
大力「限塑」防治汙染的背景下,可降解材料熱度大漲,新「限塑令」實施潮讓龍都天仁坐穩了「風口」。
沈世航透露,從2017年開始,龍都天仁每年訂單都成倍地在翻,目前在已經實施「限塑」的一線城市,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商超已經在使用他們公司的全生物降解塑膠袋。待2021年1月1日,其他城市一旦正式「限塑」,也將全面鋪貨,供永輝超市河南大倉的貨已經全部就位。「出口的訂單現在已經壓了500噸,國內壓了有1000噸。」沈世航說。
訂單翻番帶來的憂傷是產能不足。「我們公司現在原料產量一天是30噸,製品產能一天在15噸左右,但還遠遠不夠。」沈世航說,「我們想借風口產能再擴大一點,倒是真的。」
【6】這塑膠袋到底符合標準不?消費者傻傻分不清,背後原因是這禁塑,還要全民參與和監督。
但是,對消費者而言,那些與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塑膠袋,究竟哪個是符合標準的,哪些是被禁用的,大家傻傻分不清楚。
即便看懂了塑膠袋外印的標識,也並不能保證用到的一定是「可降解塑膠袋」。
農貿市場的可降解塑膠袋,但事實上這種袋子依然還有PE成分
對此,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旺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塑膠袋是否「可降解」,「非常難以區分,基本區分不了, 專家們對可降解認識還不統一。」
在沈世航的眼裡,「可降解塑料」意味著「100%可降解」、「可以自然堆肥,成為無害環境的物質」,全生物降解非常完美地契合這個需求,「唯一的缺陷就在於它的價格,全生物降解塑料成本是傳統塑料生產成本的2-3倍。」
河南科技大學軟包裝研究中心主任魏風軍則對「可降解塑料」的定義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全生物降解』這個名詞本身就是錯誤的,全生物降解成本過高,很多企業會承擔不起,厭氧微生物降解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沈世航解釋,基於PE的厭氧降解技術產品,本質上是PE加碳酸鈣等填充劑的,降解後不能完全被環境所吸收,會裂解,變成塑料碎片或者微粒,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塑料汙染。
他認為,解決價格問題還需要整個市場的成熟和市民的自覺。「可能以後在原料緊缺的情況下會走兩條路線,如果是用PE的,以後可能建立一個完善的回收體系和一個垃圾分類體系。還有一條路線就是可降解的耗品,直接降解。」沈世航說。
業內對於「可降解塑料」的標準和範疇還在不停探索。河南商報記者從降解塑料專委會了解到,全國生物基材料及降解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20年標準審查會於12月初召開,會上將討論制定《可降解材料與產品的標識及檢驗方法選擇通則》、《降解塑料定義、分類、標誌和境界性能要求》等國家標準。
「禁塑」,或許越來越近了。
(首席編輯: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