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都知道,心臟是我們身體之內最為重要的器官之一,被稱為我們人體的「發動機」,自身體內的血液其實就是依靠這臺」發動機「的動力在體內進行循環的流動。
而動力則就是來源於我們人體心臟通過不斷的收縮以及舒張,從而將身體的血液攜帶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至我們身體的各個臟器以及器官,就好像是我們要將井中的水輸送到田地裡面是一樣的,心臟就好比是那個水泵。
身體的心臟一旦出現停止或者是跳動,我們身體的各器官、臟器馬上就會出現缺氧,尤其是腦細胞,缺氧4分鐘以上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這意味著人將「死去」,這就足以可見人體心臟的重要性。
為什麼心臟會跳動?心臟跳動所需要的能量來自哪裡?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一般成年人的心臟要比緊握的拳頭稍大一點,重大約300克左右(大致相當於一個大蘿蔔的重量),儘管我們在賀卡上面看到的是,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倒立的梨。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相關數據,人體平均每天心跳10萬次—每分鐘60-100次左右—到我們70歲的時候,累計心跳超過25億次左右。
那麼心臟的結構是什麼?
心臟上面有四個腔,兩個上腔和兩個下腔。上腔被稱為右心房和左心房,下腔則稱為右心室和左心室。一個瓣膜連接我們身體心臟每個心房和相應的心室。三尖瓣連接右心房和心室,二尖瓣連接的則是左心房和心室。
另外兩個瓣膜完成了這套裝置:肺動脈瓣連接右心室和肺動脈,主動脈瓣連接左心室和主動脈。這四個瓣膜的功能類似於閘門,允許身體的血液隨著每一次心跳向一個方向流動—每天大約有2000加侖的血液。
那麼我們人體心臟的能量到底是來自哪裡哪?
其實人體的心臟和其他的臟器是一樣的,這也是通過身體血液之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來供應能量的,在人體心臟表面和肌肉之中分布著很多的血管,可以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至心肌細胞,染紅轉化成為能量,維持我們人體心臟的收縮以及舒張。
其中的動脈其實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冠狀動脈,如果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冠心病,而冠狀動脈的急性堵塞,或許就會出現急性的心肌梗死,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死亡率還是非常高的。
滑膜房結(SA結):被稱為心臟起搏器,這個結每隔一定的時間則發射一次,從而引起身體心臟的跳動。
房室結(AV結):上下心室之間的電中繼站。
房室束(希斯氏束):傳導調節心臟心跳的電脈衝的肌肉纖維。
右房室束分枝:與房室束(希斯氏束)相連,通向身體的下腹壁。
浦肯野纖維:嵌入內皮下的組織,這些纖維通過心臟傳導脈衝。
如果當所有這些成分都正常工作的時候,我們人體的心臟就健康了,心率大約為每分鐘60-70次左右,或者會更高,這主要還是取決於各位的年齡以及其他的因素。
不同的其他臟器所獲得的血液供應是在身體心臟收縮的時候,而我們人體心臟的本身獲得血液供應是在舒張的時候,因為收縮的時候心肌收縮將肌肉之中的血管也壓縮了,不利於自身的供血,而舒張期血管正好是可以充盈。
這樣相信各位就明白了,其實心跳過速的時候,由於心肌長時間處於一種收縮的狀態,本身就是不利於心臟供血的。
福克斯則解釋說:「人們可能有不同的內在靜息脈搏率,其原因是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的平衡。」比如:運動員在繼續訓練的過程之中會產生更高的副交感神經的張力,因此,在休息的時候,他們的脈搏會比相應老泡在電視機之前的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