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挖出87歲太監墓,堪稱是唐玄宗的心腹,專家:史上最猛的太監

2020-12-16 騰訊網

說起古代封建王朝中太監這個群體,確實我們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同情這一批人,因為他們被剝奪了作為男性的尊嚴,而且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主子服務,就像周星馳、吳吳孟達主演的電影《鹿鼎記》中,吳孟達飾演的海大富海公公說:太監是一個不完整的男人,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太監確實是備受歧視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許多的太監確實是非常的陰暗,特別是掌握了權力的太監,的確會做出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忠賢、劉瑾、李蓮英、安德海等人。

但也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一無是處的,總歸還是有些太監非常有正能量,雖然說他們在某方面失去了尊嚴,但是在其他方面卻切切實實的彌補了回來,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墓主人,專家評價他是歷史上最為勇猛的太監,而且他生前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哦!

那是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地點在陝西西安緯十路南側的一處工地上,當時這裡在進行施工建設,結果有工人卻挖出了一些意外的東西,而後就被考古隊證實是墓葬了。

當時西安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迅速的維護好現場的秩序,而後施工自然是被暫時叫停了,畢竟古墓的發掘工作非常的重要,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古墓出現了意外的損害。

在考古隊發掘墓葬的時候,發現此墓規模非常的大,而且很可能是一座來自唐朝時期的墓葬,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幸運了,唐墓出土的數量畢竟不是非常的多,本來以為這座墓葬的主人是一個王侯將相呢,結果卻證實是一個叫做楊思勖的太監。

一個唐朝的太監楊思勖居然有如此高葬制的古墓,看來這個太監楊思勖不簡單啊,隨後歷史學家給出了答案,原來這個楊思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而且楊思勖不單單是一個太監,更是一個武將,曾經幫助李隆基立下了赫赫的戰功。

楊思勖是少年之時進宮當太監的,後來被宦官收養,所幸的是在景龍政變中立下了功勞,為此之後的楊思勖一路直上,據悉楊思勖這人殺伐果斷,而且勇猛好鬥,根本不像是一個太監的樣子,如果不是被淨身過,估計此人更加能有一番作為。

到底楊思勖在李隆基心中是如何分量的心腹呢?我們知道高力士吧,高力士算是李隆基非常喜歡的太監,其實楊思勖比之高力士更加的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

開元二十八年,87歲的楊思勖病逝,如今卻被我們的考古隊給挖了出來,其實楊思勖墓中還是發現了不少陪葬品嗎,像什麼陶俑、壁畫等,這些文物的價值不容小覷哦!

而楊思勖墓的發現也讓我們見識到原來太監中也有如此勇猛的人,真的不簡單啊!

相關焦點

  • 高力士這個傳說中的壞太監,是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好朋友
    最後,因為高力士多次在唐玄宗跟前嚼舌頭根子,導致我們的大男主偶像李白被貶出京。大家讀完這個故事後,眼前通常會浮現出一個滿臉褶子、翹著蓮花指奸笑的形象,於是我們合上書本,憤憤然罵一句「死太監」。與那群把歷史攪得烏煙瘴氣的壞太監相比,高力士可以被稱為太監中的「白蓮花」了。他是官二代出身,本名馮元一,太爺爺馮盎被封為耿國公,老爹本來也是刺史,結果慘遭上級陷害,家破人散,10歲的小馮瞬間體會到了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感覺。但這還不是他生命中的最低點,因為長得聰明俊秀,嶺南討擊使李千裡相中了他。
  • 唐肅宗李亨為什麼會被被太監嚇死?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也是唐朝第七位皇帝,於756年—762年在位。
  • 太監只能是反派?盤點歷史上名留青史的五大太監
    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官員役使的男性,又稱「宦官」。他們的人生是悲劇的,身體及精神上都受到了摧殘,變成了一個不完整的人,因此他們的心理一般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和厭惡,這也讓太監這個詞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都是結黨營私、殘害忠良、致使國家腐敗的惡人。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如此,歷史上曾有這五個太監成就非凡、名留青史。
  • 《成華十四年》汪直顏值爆表雙商在線 圈粉無數 堪稱史上最香太監
    網友評價本以為這部被寄予厚望的《成化十四年》會雖評分就此跌落,但劇中一角色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好評和追捧,他既不是官鴻扮演的推官唐泛亦或是傅孟柏扮演的錦衣衛隋州,而是另一位男主西廠太監汪直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大家對此角色情有獨鍾,紛紛愛上了這個「太監」呢?一個閹人又能厲害到哪去呢?
  • 史上第一大太監——魏忠賢
    他是明代熹宗時期的太監,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之一,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他組織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閹黨,排除異己,專斷國政,達到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地步,可見其囂張的程度及影響力之大。魏忠賢,原名李進忠,河間肅寧人,生於公元1568年。此人從小就是無賴品性,從來不務正業,鬥雞走狗無所不好,尤其是爛賭成性。
  • 李蓮英:慈禧最喜愛的太監,死後卻遺臭萬年!
    1966年,李連英的墓被砸開,在該墓中發現了四樣天價陪葬品。但最令人令人驚訝的還是棺材中僅僅只有一塊已經腐爛了的頭骨!頭下面的被子裡卻空空如也,甚至連一塊碎骨都沒有!棺材裡的頭骨是李連英的嗎?如果是,他的軀幹去了哪裡?如果不是,真正的他又埋到了何處?棺材裡頭骨的主人又是誰?一堆的疑問不禁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 古代太監淨身過程大揭秘
    元代的太府和各監,多有「太監」一官(如儀文監、典牧監、典室監、太府監等均設太監)。明代諸監不設此官,但在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專設掌印太監等,在宮廷內專門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葉以後,太監的權力擴大,擁有出使、監軍、鎮守、偵察臣民等大權。清代相沿,太監成為宦官的專稱,設總管太監等為首領,隸屬於內務府。我國歷代宦官的人數以明朝為最,號稱10萬。
  • 唐朝,太監的美好時代?到唐朝當太監可還好?
    太監的由來「太監」一詞源於唐朝,可是「太監」這份正經職業,卻要比唐朝的歷史要久遠很多。據文獻記載,早在西周、秦朝之時,就有了「太監」的記錄,不過那時的「太監」還叫宦官。那麼宦官是怎麼來的呢?當時唐朝有一個機構,叫做內侍省,其實就是一個「太監開會」的部門,而管理這個部門的主官被為「太監」,此外還有「少監」等職,後來「太監」就成了宦官的代稱。這就像是我們見到生意人,往往會稱呼某某總一樣。
  • 唐玄宗老邁昏庸,聽信太監一句話就斬殺兩員大將,後無奈逃出皇城
    文/馮玄一說到太監專權,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明朝,可能是魏忠賢。但是,太監之禍在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在唐朝,宦官控制了軍隊,控制了朝政,主持皇帝廢立。魏忠賢那點兒小把戲在這些唐朝權宦看來,簡直是小兒科。
  • 順治剛駕崩30天,孝莊立即誅殺心腹太監,清朝從此再無宦官幹政
    東漢、唐朝末年、明朝末年,宦官都是朝堂上最強大的勢力之一。然而,有清一朝,卻極少有宦官幹政的事情發生,究其原因,這和孝莊曾殺過一位太監有關,這位太監名叫吳良輔,曾是順治皇帝的心腹。其實,吳良輔的「十三衙門」是脫胎於明朝的「二十四衙門」。
  • 明朝最狠毒的太監是誰?不是魏忠賢!
    要說中國歷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時期,首推明朝,而後是東漢。明朝的太監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著很大的權力。比如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有代天子批紅的權力,天下各大奏章先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先過目,他認為重要的事就向皇帝說一聲,不重要的事就擱一邊,那什麼是重要的事呢?
  • 太監段子11則:風光之下蛋涼涼
    但史上首個留下姓名的宦者,卻是春秋時齊國佞臣豎刁。齊桓公見狀,竟也疼得直齜牙咧嘴:「刁,今後你就是我最相信的人。沒有之一。」後來,豎刁作亂,活活把病臥在床、最相信他的桓公給餓死了。直至躺屍兩月有餘,蛆蠅滿室,方才下葬。當然豎刁也沒得好,被亂刀砍殺。估計砍他的刀,也快不到哪兒去。
  • 為什麼說高力士是中國古代最好的太監
    在中國古代史上,太監這一群體常常以惡名流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以阿諛諂媚著稱的李蓮英等人,又或者是魏忠賢、劉瑾等禍亂朝政之流。在史學家筆下,對這類人的記述和評價以負面居多,戲劇中也常在這類角色的鼻尖上點一團白,使其居於丑角之列。
  • 唐朝名將李光弼:男人的戰場,讓太監走開
    打仗的時候,放一個太監在戰場上,將會發生什麼呢?唐肅宗就這樣幹過,他將自己寵幸的魚朝恩放到了軍營中,讓這個宦官作為對抗安史之亂的總指揮,讓將軍李光弼處處聽他的。一個將軍、一個太監,兩人在戰場上發生了十分奇妙的化學反應。
  • 文安歷史上最有名的太監:王承恩
    無奈時運不濟,在他十四歲這一年,家鄉鬧大水,迫於生計,他在村東娘娘廟自淨其身,遂入京,託門路投於太監曹化淳門下,入宮當了一名小太監。改名王承恩,其時在萬曆四十二年。據傳說,王承恩來到北京後,投靠無門,沿街乞討。這一天傍晚,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不大一會兒下起了大雨,王承恩來到前門樓子避雨。
  • 太監也能拜侯封王?看了唐朝中後期太監的爵位你就會明白了
    不光是公爵,唐朝居然還有位太監被封為郡王,要知道整個中國歷史貌似也就只有三位太監被封王:一位是北魏的宗愛,一位是北宋的童貫,還有一位就是肅宗和代宗時期的李輔國。今天就大致盤點一下中唐之後的那些郡王和國公太監們。
  • 大名鼎鼎的三寶太監最終葬於何處?
    在戰亂中,年僅11歲的馬和被明軍俘虜,被閹割,在軍中做秀童。後來,進入南京宮中,在14歲那年來到北平的燕王府。燕王朱棣見馬和聰明、伶俐,便把馬和留在身邊,成為燕王的親信,為了提高身邊服務親隨的文化水平,朱棣不僅挑選學識豐富的官員到府中授課,而且還讓他們隨意閱讀府中的大量藏書。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馬和很快便成了學識淵博的人。
  • 中國古代第一太監,害死兩位皇帝,專家:中國第一個封王的太監
    對於太監,大家對他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冷血,殘忍,貪婪成性,心理扭曲,對他們的評價大部分都是負面。畢竟提起太監,大家的腦海中自然的會浮現出,秦朝的趙高,三國的張讓,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賢,清朝的李蓮英等太監,這些太監給眾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 歷史鉤沉:三寶太監下西洋
    1731年出生。1381年,明軍以博友德、藍玉為首領進入雲南。第二年明軍平定雲南。正在這一年,鄭和的父親病故,由於家庭遭受如此變故,再加上當地連年戰爭,鄭家的生活更加艱難困苦。12歲的鄭和被送到北平,成為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僕人,後來做了宦官。 鄭和做宦官期間,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又勤勞謹慎,很快取得了燕王的信任。
  • 古代歷史的權力遊戲:皇帝與太監之歌
    前言:要說什麼最吸引人,那非權力不可了,有了權力啥都有了,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被捲入權力的漩渦,奏響一曲又一曲是非曲直的權力之歌,今兒個小編給各位讀者,講一講:皇帝與太監的權力之歌。(皇帝與太監之歌)太監指的是服侍皇帝及其後宮生活起居的男性僕人,皇帝為了防止后妃們紅杏出牆,將所有男性僕人的生殖器官給閹割掉,太監也稱作「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