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課題組
2020-12-08 16:46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 王煜 製圖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從市場發展(15%權重)、產業配套(20%權重)、基礎設施(15%權重)、政府服務(10%權重)、要素供給(10%權重)、宜居品質(10%權重)、法律保護(20%權重)等七個角度對上海的營商環境進行總體評估,對比20個全球城市,深入分析目前上海的優勢與不足。
上海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排名第10,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香港。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排名情況
總體來看,上海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表現為「三長、三短、一中」。其中,「市場環境」上海排名第5,經濟增長率和對外貿易規模優勢突出,但外商直接投資監管限制較多、國際會議舉辦數量較少、獲取信貸便利度不足,反映了上海市場開放度和市場信用度短板。「產業配套」上海排名第5,製造業總體規模和能級較強、領先金融機構數量較多,但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為代表的全球領先的高端服務企業數量有待提升。「基礎設施」上海排名第4,地鐵運營裡程與港口實力表現優異,但通勤時間較長、擁堵指數表現較差,機場樞紐性和信息設施服務能級仍需提高。
「三短」,即「政府服務」、「宜居品質」和「法律保障」排名較為靠後,均在13名之後。其中,「政府服務」上海排名第16,開辦企業天數、電子政務發展等指標表現較好,但口岸貨物進出口審核時間較長、稅收激勵不足等短板顯著。「宜居品質」上海排名第13,犯罪指數較低、中小學學校數量較多奠定了上海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務優勢,但醫療衛生服務和文化設施供給不足、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風險較高、綠色空間較少、空氣汙染較嚴重等成為上海吸引全球功能機構和高端人才的重要制約因素。「法律保障」上海排名第13,合同執行方面表現突出,但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破產辦理差距顯著。
「一中」,即「要素供給」排名第9,位居中遊。其中,人力資源供給低成本優勢和資金融通規模優勢較明顯,高質量大學、優質辦公空間和創新要素供給表現也較好,但人才國際競爭力與貨幣自由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鑑於此,對標最高標準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體系,建議上海接下來在四個方面下功夫,提升營商環境。
一是補齊短板、做優長板。要繼續「補好短板」,全面提升在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的表現,繼續在增強企業獲得感上下功夫,更要「做優長板」,圍繞功能性機構在要素流動便利性、企業運行環境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市場環境、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服務全國、輻射亞太、連通世界中構築獨特戰略優勢。
二是對標頂級、創造一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全方位對標頂級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改革實踐,加快構築營商環境全生態,拉長補短、降本增效,深化推動營商環境制度供給,從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把優化營商環境向縱深推進,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
三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始終用改革開放的思路和辦法破除制約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瓶頸難題,深化市場開放、政務服務和法律保障等領域改革,著力增強高水平制度供給能力,推動營商環境整體水平系統性提升。
四是軟硬並重、同步提升。充分關注政府監管制度,既持續優化政府服務效率和政府激勵等軟環境,也注重改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要素供給等硬環境,推動軟軟環境、硬環境同步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構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營商環境優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上海戰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