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道的廁籌與澡豆

2021-02-08 土羊土山坡

  《世說新語》中說到初為駙馬爺的王敦(小名阿黑),被晉武帝司馬炎選中,賜婚舞陽公主。

    人有三急,新婚夜駙馬也要上廁所,駙馬爺松褲帶坐下如此如此。想必公主溷藩(hùn fān)裝飾布局不同於平日兵營,興致勃勃環顧四周,眼神瞥到一漆盒,放了幾顆紅棗,心道「真乃貼心」,以為是上廁所時的無聊解悶小食。出來就把空漆盒遞給婢女,「吃完了!」

    婢女們一愣,抿嘴而笑,又上前遞給駙馬爺澡豆和一碗水。澡豆顧名思義,是用豆子做的,我國春秋時以豆子為主食之一,加上天然植物香草製作而成,混合著豆子的香味,阿黑十分愉悅地將一碟澡豆倒入水中仰脖入肚,這下婢女們噗嗤一聲笑出聲來。

    原來,棗子是塞鼻孔用的——遮掩廁所異味;澡豆是洗手用的——相當於今天的肥皂。

      具體用何物拭穢呢,這個過程用到了廁籌。

    廁籌,也作廁簡,用竹或木製成。功用等同於今日廁紙,不過使用起來是刮的。傳說是隨 佛教一起從古印度傳入。當然只有官宦鐘鳴鼎食之家用得起,製作精美,還飾以花紋圖案。

    《南唐書》載南唐後主李煜親手為高僧師徒削制廁簡,為了檢測質量,會在自己面頰上試用光潔與否。

    我們知道古羅馬貴族會一邊上廁所,一邊聊天,完事後,用捆著棉團的棍子蘸水擦拭,擦完,又放進一旁的水槽中,有沒有洗乾淨不清楚。

    清楚的是,我們古代的廁籌是用後清洗乾淨,循環使用。而後又傳入了日本。


相關焦點

  • 除了慈禧的澡豆,這個90後美女還復原了什麼?
    所以有一個有名的典故,叫:不識澡豆《世說新語》裡說,有一個大將軍叫王敦,被皇帝召為駙馬。早上起床,婢女端上一盆水還有澡豆。這個澡豆應該放在水中化開,然後清潔用的,大概有點像我們現在用的香皂。可是王敦不認識,聞著有點香香的,於是他……就把澡豆放到水裡喝下去了……這就是「不識澡豆」。
  • 嚇壞項少龍的廁籌是什麼東西?
    不過,廁籌有優點也有缺點,畢竟是硬物依然「擦不乾淨」肛門,因此如北宋司馬光作《赤壁之戰》便說孫權如廁完畢還要更衣,便是因為廁籌擦不乾淨,有味道,孫權要與文臣武將議事,不得不洗沐更衣,順便也是洗乾淨屁股。那麼,古代有紙、布,為何不用來擦屁股呢?
  • 給你幾個做澡豆的方子,要不要?
    孫思邈在《幹金方》及《幹金翼方》中記載了很多澡豆配方,其中,《備急幹金要方》卷六上七竅病上,面藥第九:  【藥物組成】白芷、青木香、甘松香、藿香(各二兩)、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仁)、瓜蔞仁(各四兩)、零陵香(二兩)、畢豆面(三升,大豆黃面亦可)  【調製方法】
  • 在春秋戰國就有「洗手間」了?帶你了解古代「洗手間」的發展史
    從外形設計上看,室內側壁上設有通風的窗戶,門外設有臺階用來防滑。從內部設計上看,廁坑兩邊有腳踏板用來防止排洩物弄髒鞋襪,廁坑內部會放些碎石和草木輝痘較少盥洗室內部的氣味。從功能設計上看,這個時期有衝水式和收集式兩種,並有了男女盥洗室的區分。從這些細節的設計可以看出,秦漢時期人們的生活質量已經有了很大進步。
  • 古代的「更衣」與如廁到底有何關聯?為啥用「更衣」做如廁的代稱
    有一天,賓客劉寮欲在石崇家中如廁,卻發現這屋子裡裝飾有絳紅色帳子、墊子等精美的配件。除此之外,屋內還站有十幾位光鮮亮麗的侍女,列隊來服侍客人換衣,稱如廁後便不能再穿舊衣物。劉寮為人樸素勤儉。未曾料到如此陣仗的他向石崇說:"我錯進了你的內室。"解釋一番後,劉寮才明白這竟是石崇家中的廁所。
  • 書評|《佛坪味道》有味道——讀陳永明先生《佛坪味道》
    》有味道  ——讀陳永明先生《佛坪味道》  潘顯福  《佛坪味道》是陳永明先生所著的第三部散文集,與他的前兩部散文集《秦嶺深處》和《秦嶺有情》不同的是,《佛坪味道》把筆觸伸向了與佛坪人息息相關的日常飲食,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飲食習俗,因而這部書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才特別接地氣
  • 皮床有味道是甲醛嗎 皮床味道大該怎麼辦
    皮床有味道是甲醛嗎?有的人買回去的皮床味道大,很長時間經久不散,假如味道特重,並且嗆鼻,比較嚴重的還令人有落淚的感覺,購到那樣的皮床,甲醛超標的概率挺大,那麼,買回去的皮床味道大該怎麼辦?你可以考慮到找商家談一談了。
  • 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推送!
    紅門生活什麼樣子是不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過著複製粘貼般的枯燥日子這樣想,你可大錯特錯了紅門的生活其實很有趣也很有「味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唄紙墨書香的「味道」捧書細讀、線上聽課、集中探討火場硝煙的「味道」濃煙滾滾,火魔肆虐,每當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時,指戰員便逆火而行,架起安全屏障,踐行「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誓言,英勇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