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1994年9月。田明建是駐守通縣的北京衛戍區三師十二團中尉副連長,因往日工作中的矛盾,由對上級領導產生不滿情緒,發展到建國45周年國慶前屠殺戰友,到天安門廣場製造影響的地步。
這位「揚名國際」的兇犯系駐守在通縣的北京衛戍區三師十二團的中尉副連長,剛滿三十歲,來自河南農村的田明建。該人軍事素質極高,特別是槍法出神入化,是學員中的尖子。在團司令部任參謀時,深受上司賞識,上下左右的關係也十分圓滑,許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關頭,常常託他代為疏通。一次,某戰士重禮進貢,但求事無成,一氣之下將他受賄的隱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到連隊任職。
田明建擔任副連長職務後,按部隊慣例是負責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請假探親,田未批准。該戰士平素與田關係不好,知道他借職權之便作梗刁難,與之爭吵不休,田盛怒之下,對他拳腳相加。不打人不罵人是部隊的紀律,毆打戰士更是絕對禁止的。這就成為了轟動軍營的事件。田明建停職反省,但一直思想不通,拒不承認錯誤,並與營團兩級主管言語對抗,上級遂決定予以處分,而且,公開警告說:再不悔過,將令其還鄉務農。
此時又發生了另一件事促使田明建決定鋌而走險。田在農村的妻子曾與其生下一女,像大多數農村子弟一樣,他一直盼望妻子能為其生個兒子,他受處分之前他妻子即已懷孕,由於農村嚴格的計生政策,他一直對部隊隱瞞了自己老婆懷第二胎的事。結果受處分後團裡檢查田的家信,得知其妻懷孕後即通知地方計生辦,派人帶其妻去鄉裡作了強制人流,結果由於懷孕已近七個月,出了醫療事故,不但孩子(後證實為男嬰)沒了,連大人也因失血過多而死亡。田明建見似錦前程化作泡影,老婆兒子也沒了,頓感心灰意冷人生絕望,他決心採取極端方式來報復社會。
九月十九日晚,他請槍庫保管員吃飯,並從他手中借了鑰匙。他從連隊的武器庫中取出一支部隊剛剛裝備不久的八一式步槍和滿滿六匣子彈。出操之前他把槍藏在檢閱臺旁邊的椅子下面。之後,他又和平時相熟的老鄉戰友打了招呼說第二天出操他叫臥倒就趴下(事後這幾人因發現徵兆卻未舉報受了處分)。
九月二十日晨,連隊出操之際,他站在旁邊觀望,誰也沒覺得會有什麼意外發生。誰知,當團政委來到操場上作例行視察時,田明建突然喊臥倒然後出槍射擊,團政委等四人當場死亡,十多人受傷。軍營一時大亂,田明建趁機竄上公路,劫持了一輛過路的吉普車,直奔天安門廣場而去。
車過建國門立交橋附近突遇紅燈,司機趁機將車撞到路旁的樹上後棄車便逃,豈料遇上田明建這樣的槍手,只一槍就把他撂在那兒再也起不來了。田轉身朝迎面駛來的黃色「面的」衝去,出租汽車司機見兇犯朝自己來了,急忙開車門想逃,但未容他離車,無情的彈雨就蓋了過來。
緊接著,田明建的槍口轉向了路上的行人,車輛和建築物,一時間血肉飛濺。田一下車就被已經接到警報的特警二支隊和特勤發現,田與警察在立交橋附近展開了激烈的槍戰,大批武警持槍趕到,企圖用強大的火力將兇犯消滅。在綠地草叢中,警察有一人殉職,多人受傷。田以街心交通護欄為掩體,時而臥倒時而半蹲,準確射擊,數十名武警竟一時無法靠前。
恰在此時,一輛44路公共汽車駛來,如果司機冷靜機智,以最大油門全速直衝,本可有驚無險。但哪個司機受過這種訓練呢?被橫飛的槍彈嚇懵了的司機,竟然把車剎在了路中間,子彈成串地飛到車裡,乘客紛紛倒在血泊之中。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從自行車上掃下來的,造成17人死亡。正當硝煙瀰漫,槍聲震耳之際,伊朗大使館政務秘書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納裡架車送孩子上學由此路過,一串子彈飛來,尤素福當場身亡,四個孩子中一死兩傷。
在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政府*中,田明建充分的展示了他的戰術動作,在低姿快速前進,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沈著冷靜對敵方面相當有素養。在此次交戰中徹底證明了野戰軍軍人的素質要高於武警和警察,警察真正到了實戰中,一個個都躲在後面,沒有敢衝上去的。真正衝上去的都是軍人武警。
在政府*現場,敵我雙方都趴在路邊草坪裡,偵察兵、區政府防暴隊和市政府刑偵、特警擠在一起各喊各的明語聯絡,當即招來田犯的短點射,東城分局民警曹付昆哪裡會想到田明建軍事素質如此過硬,槍法如此精準,他還像抓捕普通流氓一樣伸頭察看田明建的位置,就在伸頭的一瞬間,田明建證明了他神射手的稱號,一個點射後曹付昆戴的鋼盔被7.62mm步槍子彈擊穿,腦顱受重創,當即死亡。
困獸一般的田明建只是針對社會發洩不滿鬧事尋死,沒有更慎密的思考和謀略,所以,槍戰了一陣之後,便且戰且退被軍警圍困在雅寶路的一塊空地上,所帶的近兩百發子彈將近打光,他便用短點射壓制警方火力,田向使館區逃竄,被射傷後轉向雅寶路市場,後來部隊狙擊手進入使館區的高樓從背後向他射擊他才中槍斃命。
「田明建事件」後,北京衛戍區領導進行調整。據稱12團於1996年被撤銷編制。
看到錄像的老外們,以前他們只知道中國軍人厲害,但到底厲害到何種程度,只怕親眼見過的不多,在那幾個錄相片段中,最讓他們驚奇的是田明建居然能在射擊中『單手換彈匣』?!!!
單手換彈匣過程:右手持槍,左手掏彈匣,然後左手用新彈匣猛頂槍械上的彈匣卡榫,頂開後,空彈匣鬆動,這時新彈匣向前一擠,空彈匣向前方掉下,新彈匣按正常順序裝上。左手伸到向右邊一拉槍機,子彈上膛(這個動作不可少,因為AK系列沒有空倉待擊功能,必須手動上膛),換彈夾完畢,如果有意識地等到最後三四發子彈時再換,就不必有上膛的過程。
「單手換彈匣」這個動作據說是由我軍的某戰士在對越自衛反擊時發明的,隨即流傳開來,但也只是老兵們私下裡練練,軍隊的教材裡是沒有這方面的教程的,而且也禁止(至少是不鼓勵)士兵們練習此動作,理由是容易損壞彈匣卡榫和下護木,但是這個戰術動作卻確實有很實在的意義,在戰場上,單手換彈夾只用2~3秒就行,比用正規的方法要快上很多,如果是那種打過N多子彈,對槍械很熟悉的老兵,會等到前一個彈匣只有三四顆子彈時再實施單手換彈匣動作,這樣連用左手拉一下槍栓上膛的動作都免了,這樣的火力持續性豈不是令人瞠目結舌?這事充分表明我軍裝備的八一式步槍的優異性能。
當時整個北京的警方,被田明建的八一式步槍,壓在馬路上,不敢抬頭。當時北京沒有一支專門的特警部隊,最後不得不靠部隊的狙擊手,也是田明建所在部隊的人將他擊斃。
這一場發生在野戰軍軍人與武警和警察之間你死我活的實戰,在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展示了專業高素質軍人令人佩服的軍事槍械動作,後來在香港和好萊塢的警匪片中,以及各國特種部隊才開始紛紛仿效這一手漂亮的單手換彈匣動作。
單手換彈匣,是一個非常規的戰術動作。我軍中早已有之,但是揚名於天下居然是由於一名喪心病狂的殺人狂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事後教訓:
「田明建事件」反映出了我軍部隊中還存在著一些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如能妥善謹慎處理田明建之前發生的一些問題,這樣素質過硬的軍事人才也就不會如此令人扼腕嘆息了。
「田明建事件」後,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兼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何道泉中將遭到降職處理,北京衛戍區政委張寶康少將被撤職,兩個副司令員也遭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