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只剩最後一個月就將結束了,今年對於留學生來說是非常不易的一年,受疫情和政策影響,大部分的留學生無法正常開展學業,在家上起了「Zoom大學」。
而今年留學圈被提及最多的問題就是:「留學美國還值不值?」畢竟川普政策高壓,加上疫情嚴重,很多同學的留學計劃被打亂。
有些學生和家長擔心:
「疫情這麼厲害,還能不能讓孩子出國?」
「美國那麼亂,還能去留學嗎?」
「還在觀望中,該不該讓孩子留學?」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這種事情還是要參考權威的觀點,讓我們看看教育部部長是怎麼說的吧:
在12月7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開幕式上發言稱,中國正在在全力推進2030年教育議程的開展,釋放了鼓勵留學生出國學校的積極信號。
他認為,疫情終將過去,但世界已回不到過去,教育也不會再是原來的教育。疫情對於出國留學的影響只是暫時的,疫情過後,留學還是會逐步恢復正常。
他在發言中提到,教育全球化趨勢明顯,我們追求發展,就不能坐井觀天。當下我國所掌握的先進科技相對有限的,而國外在這方面有一定成就,因此國家鼓勵出國留學,借鑑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教育模式,是我們要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於媒體頻繁曝光留學生素質問題,他呼籲客觀看待留學生群體:「當我們去客觀看待這個群體,你會發現被報導出來的那些留學生正因為是個案所以才會被媒體關注,全國近百萬名出國留學生,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人的低素質而否定整個留學生群體。更何況,留學生在近些年教育交流、文化交流上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教育必須面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展。」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力支持留學的態度。我們需要走出去,學技術、提升實力,才更能實現自身價值,推動國家、社會的新發展。
無獨有偶,不久前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岑建君針對中美教育問題提出了「兩個不變」。
2020「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國際學校年度盛典上,岑建君這樣表示:
第一個不變,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還是主流。
美國擁有超過4000所大學,教育資源豐富且優質,使得中國學生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按照拜登上臺後的預期,美國在教育和籤證方面更加開放,將會產生比以往更強大的吸引力。
第二個不變,美國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歡迎態度不會變。
美國大學1/3的實驗室基本上都被中國學生「承包」。如果中國學生無法前往留學,那麼數量眾多的實驗室將無法正常運轉。同時,中國學生每年創造150億美元的學費收入,美國大學當然會一直歡迎。此外,美國科技界對中國人才求賢若渴,留學生發展空間巨大。
從申請情況上來看,雖然今年疫情之中,大多數學生無法正常赴美留學,但是由於部分大學降低了申請門檻,導致湧出大批量的申請者相繼提交申請,申請人數暴增。由此可見申請美國大學的熱度並未受疫情的太大影響。
總之,隨著美國大選結束,政治趨於穩定;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留學領域的局面也將「重啟」。準留學生們要做的,就是在專注自己之外,關注美國關於教育的各方面政策變動,做好隨機應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