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五代十國那麼亂的期間,契丹都沒有藉機南下統一?

2020-12-26 騰訊網

天佑四年,隨著唐哀帝李祝的禪讓退位,大唐王朝的最後一絲榮光也隨之消散,天下分崩之勢再也無法挽回,歷史的車輪就此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先前大一統的唐王朝被一個個地方勢力所割裂,而此時代替唐王朝,號稱正統的那個後梁王朝,細算下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地盤稍大的地方政府罷了,實在是力量有限,而在各個藩鎮相互徵伐之際,北面的遊牧民族——契丹,正開始迅速崛起,然而縱觀五代十國之際,契丹雖然有擊敗中原王朝的例子,卻始終沒有趁勢完成南下統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裡面的原因有必然也有偶然,主要是契丹自身的原因,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不強也沒啥可說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段歷史,一起看看為何契丹會錯過統一的良機。

首先,五代十國,對於中原王朝來講,是虛弱、混亂的時期,然而對於契丹來講,契丹在這段歷史時期也並非是一個強大的帝國。

唐末時期,隨著黃巢起義的爆發,大唐內部事態開始變得危急非常,為了應對黃巢起義軍,大批唐廷精銳軍隊開始從河東北部、朔方藩鎮南下勤王,連原先唐王朝一直堅決打擊的沙陀叛部,唐廷對之也選擇了寬恕、詔安,

此時大唐昔日的塞北羈縻、平衡政策被打破,在唐帝入蜀避難之時,整個塞北地區處於權力真空狀態

,而此時已經頗有實力的契丹部,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之下,開始蠶食其他小部落,並邁出了崛起的步子,可以說,契丹的崛起,與大唐的衰落密不可分,

用一句俗話來描述,那就是——撿漏。

後梁時期,

契丹開始迅速崛起,耶律阿保機在鎮壓了契丹貴族叛亂之後,興兵完成了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的徵服,將草原諸部最終混一在契丹的部下,而此時中原戰亂,為了逃避戰火,大批普通民眾、書生、官吏北逃,為當時的契丹部族帶來了中原文明,在接觸到中原文化之後,耶律阿保機最終下定決心,在塞北築城,自此邁出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融合步子。

而此時的契丹在經濟上比較富裕,其掌控著蒙古地區的高產量鹽池,在政治上遊走於後梁、河東、盧龍藩鎮之間,爭取自己最大的發展利益

,但從此時盧龍藩鎮劉仁恭父子經常出塞焚燒草原、襲擊契丹散部來看,當時的契丹的軍事力量雖然已經不容小覷,但應該還不足以對河東、盧龍實行毀滅性的打擊,當然不可能進一步完成南下統一了。

到了後唐時期,

契丹已經開始與後唐王朝加劇摩擦,前期耶律阿保機傾族圍困幽州,並頻頻入侵易、定之地,而此時後唐正值開國之際,軍事實力爆棚,在強悍的唐莊宗帶領之下,硬碰硬使得契丹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而此刻,身後的渤海國也讓契丹每次南下如芒刺在背,無法全力南下,最終契丹在數次嘗試失敗之後,耶律阿保機最終選擇了先滅渤海國,再圖中原的策略,回軍北上,平滅渤海國。

渤海國的滅亡,讓契丹國本身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融合這個佔有國,特別是大兒子與次子耶律德光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大兒子耶律倍叛逃後唐,使得契丹國內政治不穩,也無力再染指中原,直到石敬瑭的叛亂,才給了契丹一次絕好的時機,押寶投資石敬瑭,穩賺不賠的投資,最終讓契丹獲得了燕雲十六州,將軍事觸角直接越過了長城,進入了傳統的農耕王朝勢力範圍之內。

隨著後晉皇帝石崇貴的強硬,

後晉與契丹撕破臉皮,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最終進行了南下統一的嘗試,而最終的結局卻是兩敗俱傷,耶律德光被做成了木乃伊送回塞北,當時隨軍的耶律倍長子耶律阮卻趁勢被將領推上皇位,北上與叔叔耶律李胡爭奪地位,

在中原被打得一團糟爛的時候,遼國自身陷入了一場皇位爭奪危機,而隨著這場危機最終塵埃落定,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也完成了對中原王朝爛攤子的收拾,再次稱帝,

此時的遼國面臨著新舊勢力更替,太后、三叔、先皇昔日的勢力盤根錯節,使得作為耶律倍一系的遼世宗根本不敢再派大軍南下,以免禍起肘腋之間。

在後漢、後周時期,

遼國高層權力之爭更是從來沒有歇停過,遼世宗在睡夢中被耶律察割殺死,而皇位又落回了遼太宗耶律德光長子耶律璟的手中,更奇葩的是這位遼穆宗經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而且長時期不理朝政,國人稱之為「睡王」。

遇到這種皇帝,遼國的國力自然難以振作,而與此同時,五代時期最厲害的君王,柴榮登場,並整合軍隊、國力,制定了一些列的統一政策,

面對後周的強勢崛起,此時的遼國更加傾向於積極防禦,聯合北漢、南唐等地方勢力,一起遏制後周,而沒有想過去南下統一,因為太不現實了。

結語:

在五代時期,看似中原紛亂,而契丹自身其實也是矛盾重重,使得其根本無法聚集強大的力量,來推行南下統一的進程,因此五代時期,雖然亂,契丹依然無法南下統一,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確實也做不到呀!

相關焦點

  • 要說古代最亂的時期,五代十國當數第一!
    要說古代最亂的時期,五代十國當數第一!短短53年,五個主角依次上臺,也就是五代。臺下十幾個配角群魔亂舞,也就是十國。可以說五代是主線,貫穿全片;十國是支線,作用是豐富劇情。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終於滅掉後梁恢復大唐,史稱「後唐」第三代,趁著後唐內亂,大將石敬瑭跪舔契丹出賣幽雲十六州,幹掉後唐建立晉朝。石敬瑭養子即位後受不了這窩囊氣,對契丹只稱孫不稱臣,於是契丹立馬滅掉了這孫子,改國號為遼。
  • 為何印象中經歷了很久?五代十國故事太多了
    正式宣布為期長達300年的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正式拉開序幕。公元960年,趙匡胤在一幫手下兄弟的擁護下,帶著人逼迫後周小皇帝柴宗訓禪讓,建立了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唐朝和宋朝看似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其實仔細一算,中間只有53年而已。那麼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錯覺呢?
  • 一文讓你了解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沒有想像的那麼亂!
    五代十國期間為什麼又有朝代又有國家,他們之間到底都是什麼複雜的關係?這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的問題。
  • 冰哥文學A003---五代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平海軍、吳越、北漢等地方割據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禪讓,建立後梁,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後唐,同年滅後梁。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
  • 有關五代十國的歷史記載為什麼那麼少?這期間都有哪些大事件?
    其他的軍閥基本上都是唐回末藩鎮割據的遺毒,歸入唐史的研究裡就行了。 3、相比五代代而言,十國大部分都有過向中原稱臣的時期。按照習慣,也會把發生在他們那裡的大事件記錄到五代對應的中原王朝史書裡。這樣就顯得十國自己的歷史空洞了好多。
  • 五代十國之五代
    五代十國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與十國的合稱。
  • 揭秘五代十國:似乎只有兩個明君?
    五代十國形勢圖其實五代十國時期,在十國中,還是有一些明君的,但大多晚節不保:王建、李煜、孟昶。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在五代,只有後唐明宗李嗣源和後周世宗柴榮。但其實,後晉還有一位半個明君,那就是被契丹滅國的後晉出帝石重貴。之所以說他可以算半個明君,是因為他寧死也不做契丹的兒皇帝,對契丹用武,但是他在政治上並不成熟,不會使用手段,而是一味冒進,讓契丹忍無可忍。以契丹的實力,直接吃掉他後晉非常容易。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相對而言則熟悉的人比較少,魏晉南北朝至少還有個三國時期至少也帶動了一波熱度,而五代十國真的是很少有人問津,那麼這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能讓人選擇性的忽視?
  • 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哪十國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
    五代十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而這段時期對中國整體歷史的影響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段時間很亂,亂到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出現5個朝代,換了13位皇帝並且在華夏大地上還地方割據著10多個政權。北方遊牧民族也在這一時期不斷幹擾中原。
  • 五代十國皇帝關係表
    朱友貞在外期間,任用無能之輩,導致國勢衰頹,最終被後唐李存勖滅國,朱友貞身死,死後被李存勖追廢為庶人。後唐李存勖前半生勵精圖治,即位之後,驕奢淫逸,重用戲子伶人,荒廢政事,最終發生叛亂,死於亂軍之中。諡號莊宗,後世稱後唐莊宗。
  • 宋朝與大理國並存長達三百年,兩國之間為何沒有爆發戰爭?
    唐朝中後期的「安史之亂」以後,李唐皇室就失去對全國的統治權,全天下處於軍閥割據狀態之中。而朱溫取代唐朝建立後梁之後的短短幾十年中,又出現了後唐、後漢、後晉、後周以及其餘十幾個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
  •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起初朱溫是想一統全國後再行稱帝,但徵淮南失利朱溫大怒之下於907年逼迫李祝禪讓不久後又殺之,李祝死後李曄一脈盡皆被殺傳承289年的大唐宣告滅亡但同時也宣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五代十國登場。五代十國的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 史書為什麼對五代十國避而不談?
    五代十國,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幾十年的歷史時期,這期間中原地區出現了五個疆域比較大的政權,即後梁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很多人既然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也對五代十國沒有太多的了解。鑑於此,我們就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五代十國。 從時間上來看,五代出現的時間為公元 907 年,而十國出現的時間則為891 年。所以若將五代和十國看成一個整體的話,那五代出現的時間明顯要早於十國出現的時間。
  • 為何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古代契丹人,現在在哪?
    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隨著電視劇《燕雲臺》的播放我們開始了解這個歷史上鮮少提及的遼代,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只有清朝比契丹存在的年限長,古時候的契丹非常強大,甚至直到今天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扔把「契丹」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 終於搞清楚了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了
    今天我們來講講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期間為什麼又有朝代又有國家,他們之間到底都是什麼複雜的關係?這一直是好多人都搞不清楚的問題。 今天我們一起把這段歷史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相信你就會明白五代十國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五代十國存在時間並不長。五代十國是從907年到979年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正統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最地圖~│10分鐘欣賞五代十國興衰(11幅地圖)
  • 中國亂世那麼多,為什麼史學家都覺得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年代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變革時期,其中又以戰國時期變革最為顯著。戰國大概是指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二百多年。 在春秋戰國期間,紛爭不斷。期間百姓一直生活在戰火中,因為自己的國家一旦被滅掉自己很可能就會成為奴隸,所以戰國時期是一個比較混亂動蕩的年代,這是史學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