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或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這為冬季疫情防控敲響了警鐘。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是當前交通運輸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
小交從市道路運輸局了解到,本市道路運輸和交通設施行業防疫措施再次升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壓實道路冷鏈運輸企業和物流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城市安全。詳見下文~
道路冷鏈運輸
日常作業防護措施
冷鏈運輸過程中不得擅自開箱,不能隨意打開冷鏈食品包裝直接接觸冷鏈食品。
冷鏈運輸車輛進出,司機及隨行人員應避免與門衛值班員、工作人員等有不必要的接觸。
冷鏈運輸過程中冷鏈食品溫度應始終處於允許波動範圍內,不得斷鏈。
冷鏈運輸企業應做好交接貨環節的時間、溫度等信息記錄並留存,應嚴格查驗海關通關單證、消毒憑證並做好記錄,同時如實登記裝運貨物信息、車輛信息、司機及從業人員信息、裝卸貨及收發貨人員信息等,不得承運無法提供進貨來源的進口冷鏈食品,相關信息記錄材料留存備查。
消毒措施
冷鏈運輸車輛司機及隨行人員應保持個人手部衛生,車內應配備酒精類消毒劑和紙巾,確保作業前後對手進行消毒。
冷鏈運輸作業人員向企業員工傳輸、遞交配送文件前應當洗手或消毒,文件最好置於一次性容器和包裝材料中。方向盤、車門把手、行動裝置等表面,每次作業前後均要消毒。
冷鏈運輸企業需確保運輸車輛、冷藏貨櫃等運輸工具及容器的清潔和消毒;每次運輸前後,均要對運輸車輛及駕駛室實施徹底消毒。
人員防護措施
冷鏈運輸企業要做好員工14日內行程及健康狀況登記,建立上崗員工健康卡;
冷鏈運輸企業、貨運場站經營者應加強人員出入管理和健康監測;設置測溫點,落實登記、測溫、消毒、查驗健康碼等防控措施,實行「綠碼」上崗制度;冷鏈運輸企業組織一線工作人員每月一次核酸檢測。
冷鏈運輸車輛進出,門衛值班員、工作人員和司機應避免不必要接觸。
冷鏈運輸企業作業人員工作期間應正確佩戴口罩、手套,著工作服上崗,必要時消毒。直接接觸冷藏貨櫃,冷藏貨物的從業人員應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至少上下崗前各測一次體溫。往來中高風險地區的從業人員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備,並儘量安排集中居住。
企業應急處置
冷鏈運輸企業應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方案,及時處置和報告疫情情況。
地面公交
消毒措施
封閉環境下的首末站乘客接觸設施設備、乘客接觸區域、營運車輛車廂內部每天營運結束後消毒1次。
若出現人員發熱情況,立即對接觸區域及設施設備消毒。
通風措施
封閉環境的首末站的公共區域要保持持續通風,有新風條件的開啟新風系統;無新風條件的,儘量保持空氣流通。
營運車輛每趟保持通風;室外溫度允許條件下,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如為全封閉車廂,可採取空調通風換氣、設置外循環模式。
人員防護措施
封閉環境的首末站乘客應全程規範佩戴口罩,司乘人員必須全程規範佩戴口罩和手套;司乘人員應勸阻未佩戴口罩乘客乘車,若勸阻不成可延遲發車或停駛,必要時通知公安處理;
在封閉的車廂內乘客應全程規範佩戴口罩,在中途站點上客時司乘人員應提醒乘客佩戴口罩,並勸阻未佩戴口罩的乘客乘車,必要時通知公安處理;司乘人員每天發車前應測量體溫後上崗。
計程車
消毒措施
重點區域(司機方向盤、座套、安全帶、座椅、腳墊、後備箱等)營運結束後消毒,出現人員發熱情況,應立即對接觸區域及設施設備消毒。
通風措施
營運車輛應始終保持空氣流通;室外溫度和車速允許條件下,經乘客同意,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
人員防護措施
出租汽車在崗駕駛員必須規範佩戴口罩及手套;乘客必須全程規範佩戴口罩,對經勸阻後拒不規範佩戴口罩的乘客,駕駛員可以拒絕其乘車。
省際客運
消毒措施
客運站封閉環境的設施設備,進站口、售票窗口、檢票口等重點位置每天營運結束後消毒;
客運場站及車輛在每次消毒後應張貼消毒標籤;對駕駛員或乘客未規範佩戴口罩,以及未張貼消毒標籤或消毒標籤未註明消毒日期的營運客車嚴禁進出站。
營運車輛車內空調出風口、車身內壁及車窗、司機方向盤、車門及扶手、車輛座椅及安全帶、行李架、行李艙等重點部位,每趟消毒1次。若出現人員發熱情況,立即對接觸區域及設施設備消毒。
通風措施
營運車輛及客運站候車廳、餐廳、商店等公共區域保持空氣流通;有新風條件的開啟新風系統,無新風條件的,儘量保持空氣流通。
人員防護措施
司乘務人員上崗前應測量體溫,進站乘客應測量體溫,並全程規範佩戴口罩;設置臨時留驗點。
道路旅客運輸車輛運營期間如有人員身體不適,應隨時測量體溫;司乘人員必須規範佩戴口罩及手套;乘客必須全程規範佩戴口罩;班線客車和包車應配備消毒劑;查驗到站人員健康碼,黃碼乘客做好信息登記,紅碼乘客移交衛生防疫部門。
高速公路服務區
消毒措施
餐廳、超市、廁所等旅客、工作人員密集區域應每2小時消毒1次;其他區域每日消毒2次。
通風措施
所有區域保持空氣流通。
人員防護措施
工作人員必須規範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工作人員上、下班前各測量體溫1次;對進入餐廳、超市等區域的旅客進行測量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