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與冰島之役的第63分鐘,阿根廷的梅薩在禁區中左路被馬格努松推倒,點球!梅西親自主罰點球,他選擇了半高球,角度不刁,但力量極大,冰島門將哈爾多松判斷準確,根本沒有向左側移動,而是直接撲向右側的半空,點球被他撲出。錯失點球良機的阿根廷只能接受平局,本場比賽,哈爾多松數次撲出阿根廷的刁鑽射門,其中第71分鐘撲出巴內加的射門相當精彩,賽後,哈爾多松被評為此役最佳球員。
對D組來說,阿根廷與冰島完全是兩個不同量級的球隊,儘管在兩年前的歐洲杯打入八強,但32萬人口的冰島在足球世界裡,顯然無法與奪冠熱門阿根廷相比。哈爾多松如同三千餘年前,站在巴勒斯坦阿因扎魯特平原上的希伯萊牧羊人大衛,面對巨人一般、狂叫不停的腓尼斯丁戰士歌利亞,他口中喃喃自語,用投石器擊倒了不可一世的歌利亞。牧羊人擊倒巨人戰士,幾乎成為三千餘年後阿根廷與冰島一役的真實寫照。
導演哈爾多松
哈爾多松全名為漢納斯—索爾—哈爾多松,你沒看錯,他的名字中有雷神索爾之名,哈爾多松出生於1984年,在2011年冰島對陣賽普勒斯的歐洲杯預選賽上成為冰島隊門將,當時他還有一個身份,他是一名紀錄片和MV的導演。
就在哈爾多松開始為冰島隊效力的同時,他作為導演,為歌手格瑞塔—薩洛彌(Greta Salome)和瓊斯(Jonsi)導演了MV《Never Forget》,這首「永不忘記」作為冰島歌曲,入圍了2012年在亞塞拜然巴庫進行的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
男歌手瓊斯本身出自冰島的Sigur Rós搖滾樂團,儘管冠以搖滾之名,但Sigur Rós更喜歡用古典方式詮釋搖滾,瓊斯最善長的是用大提琴弓去劃彈吉它,在「永不忘記」的MV裡,一個小男孩在冰雪未融的冰島世界上行走著,薩洛彌與瓊斯交叉歌唱,瓊斯同樣拉起了他最善長的吉它。
這首永不忘記,拿下了歐唱賽的第20名,歌詞如下。
「她在夜裡柔聲吟唱,祈禱黎明的到來,她夢見她們曾經的點點滴滴,黎明時分,她們將要重聚(薩洛彌小提琴伴奏);回憶繞在他的心頭,在無盡的黑夜裡將他救贖,她喃喃低語,溫暖而柔和,請你回到我的身邊,旭日東升,照亮大海,黎明破曉,黑暗消融;我們將永遠自由(瓊斯的吉它拉奏)」。
公平的說,這是一首質量較高的MV,而且帶有很強烈的冰島風格,整個MV也是在冰島拍攝的,除了男女歌手,還有一位冰島孩童,走過了白雪覆蓋的平原與山川。但帶有明顯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懷舊搖滾風格,新意不多,因此只得到第20名。
此外,哈爾多松還善長拍攝廣告片,他曾經服務於世嘉影視,2013年,哈爾多松開始成為冰島隊的主力門將,為冰島隊出戰2014年世界盃預選賽,當時他效力於挪威超級聯賽,但還是把導演當做主業,憑藉著「永不忘記」,哈爾多松在2012年和2013年又獲得數個廣告訂單,其中包括冰島航空的廣告訂單,導演事業的不斷發展,一度讓哈爾多松對自己的職業感到疑惑,在接受《體育畫報》採訪時說道,「我更願意稱自己為影視導演。」
崛起之路:歐預賽三連勝到世界盃首戰
2014年9月10日,哈爾多松代表冰島隊在歐洲杯預選賽上出戰土耳其,冰島3-0戰勝土耳其,哈爾多松零封對手,10月11日,冰島3-0勝拉脫維亞,他再次零封對手。
10月14日,冰島迎來荷蘭,第26分鐘,羅本左路斜傳,範佩西在小禁區右角的射門被哈爾多松撲出,第40分鐘,他撲出了倫斯的腳後跟射門,第87分鐘,他又擋出了普羅梅斯的勁射,是役,冰島3-0擊敗荷蘭,這場比賽讓不少賭徒們直接上了天台。
直到2014年11月17日歐預賽第四輪,哈爾多松的不失球金身才在捷克面前告敗,是役冰島1-2失利,冰島隊最終獲得A組第二名,力壓荷蘭和比利時,他們打入2016年歐洲杯,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在預賽前,他們被認為僅比哈薩克斯坦高半個等級,但冰島證明自己比土耳其和荷蘭高一個等級,而開局三連勝,零封土耳其與荷蘭,哈爾多松立下大功。
2015年,哈爾多松轉會至荷甲奈梅亨俱樂部,他開始把職業生涯的重心從導演上移開,專心做一名職業門將。2016年歐洲杯小組賽,冰島首戰葡萄牙,第3分鐘,哈爾多松就撲出了納尼的頭球,隨後他撲住了維埃裡尼亞的遠射,用腳擋出了納尼門前四米的頭球,他又撲出了格雷羅的推射和C羅的頭球,在這場歐洲杯的首秀上,冰島1-1戰平葡萄牙,最大功臣依然屬於哈爾多松。
在與匈牙利的第二戰中,哈爾多松擋出了伯德的射門,但被塞瓦松打入一記烏龍;在第三戰與奧地利的比賽中,哈爾多松在第72分鐘神勇擋出了舍普夫的單刀,最終幫助球隊以2-1戰勝奧地利,小組出線。
在八分之一決賽裡,冰島迎戰英格蘭。面對魯尼和凱恩組成的鋒線,哈爾多松在第4分鐘被魯尼點球破網,但再也沒有給英格蘭任何機會。他在第27分鐘擋出了凱恩的凌空抽射,隨後又封住了凱恩的兩記頭球,託特納姆前鋒三次射門均被哈爾多松擋出,在哈爾多松的神勇表現下,冰島最終殺入了八強。在八強戰中被法國隊淘汰。
即使這樣,冰島也創造了奇蹟,在率領冰島隊打入世界盃之後,哈爾多松說道,「打完世界盃之後,我將重歸導演行業,我希望能夠衝擊奧斯卡。」
在世界盃首戰中,冰島1-1戰平阿根廷,在這場比賽中,哈爾多松導演了一場精彩的平局,他如同阿英扎魯特平原上那個看似弱小的牧羊人大衛,一人面對強大的腓尼斯丁人。海上民族腓尼斯丁人,依然存有古希臘遺風,酷愛阿開亞人式的單挑,他們派出了他們最強大的戰士歌利亞,希望在一對一的單挑中,讓歌利亞結束希伯萊人的幻想。
在冰島與阿根廷一役,阿根廷人也派出了他們的歌利亞,與三千餘年前一樣,阿根廷的歌利亞罰失了點球,如同巴薩與羅馬的客場之役一般,阿根廷歌利亞幾乎崩潰,而讓他崩潰的,正是那位導演出生、直到2014年才開始以職業球員身份出場的哈爾多松。
冰島足球:最適應哈爾多松的土壤
對於哈爾多松來說,在六年前,他並未想到他能從足球上獲得如此多的快樂和榮耀,他甚至不能肯定自己能成為一名職業門將,他對自己的人生設計,還停留在導演階段,對於一名當時還未到三十歲的導演來說,哈爾多松已經算成功的。
守門員這個位置,與其他球員位置有很大的不同,守門員必須依靠強大的基本功訓練以及天斌才能成功。從體型來看,193釐米高且身材削瘦的哈爾多松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守門員,但問題是,身材高大的守門員必須擁有長時間的基礎訓練。
門將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瘦長高大型,代表人物是範德薩,第二種屬於強壯反應型,如舒梅切爾,第三種屬於矮小靈活型。在這三種門將中,矮小靈活型的門將,對撲救的基本功要求最少,他們活動能力大,撲救地面球反應敏捷,而瘦長高大型的門將,對於基本功的要求極高。
哈爾多松受過專門的訓練,因此他的基本功還算紮實,但始終無法與從十二歲就開始不斷進行基礎訓練的門將相比,畢竟他在二十五歲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如果換在歐洲其他國家,哈爾多松是不可能成為守門員的,也不可能成功。
北歐諸國的挪威、瑞典和芬蘭,對於球員的選擇非常寬鬆,但哈爾多松仍無法出頭,瑞典和挪威的國腳門將,即有國內聯賽球員可供挑選,也有歐洲聯賽的本國球員可供挑選;芬蘭也是如此。唯獨冰島,可供挑選的球員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哈爾多松才能出頭。
哈爾多松從2012年開始打上國家隊主力,但他對自己的未來依舊茫然,茫然的原因是因為,他不太可能從足球身上收穫到太多的快樂和存在感,因為畢竟冰島足球太弱。但是2014年的歐洲杯預選賽,改變了他的態度,冰島隊一上來就是三連勝,打的荷蘭根本找不到北,哈爾多松與隊友們,開始享受到了足球的樂趣。
此外,哈爾多松的心理調節能力十分強大,這大概與他的導演身份有關,他並沒有把守門員這個職業,當做心理的負擔,這使他從2014年至2018年的四年間,一直保持高水準門將的狀態,事實上,這對於門將的職業來說極難。
以德赫亞為例,他在西葡之戰就丟了一個黃油手球。與德赫亞相比,哈爾多松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失誤。
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哈爾多松的心理調節能力極強,第二,這種黃油手失球,往往是因為一名門將在比賽中太閒所致,西班牙門將當然很閒,在比賽中也容易精力放鬆,而冰島的門將,就必須百分之百的集中精神。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在冰島隊的防守體系中,經常出現數名後衛集中在禁區甚至是小禁區的場面,哈爾多松對冰島的後衛線非常有信心,他知道何時抱球,何時撲球,隊友隨時在他身邊。這種弱隊門將與後衛之間的緊密配合,在某種程度上也減少了門將自身的失誤。
因此,只有在冰島這個足球環境裡,才能出現哈爾多松這種門將,哈爾多松的確是個異類,而這個異類,是由北境之國冰島產生的。
那些小人物的高光時刻
哈爾多松在世界盃首戰的神勇表現,讓人想起那些世界盃上令人記憶深刻的小人物,他們曾經憑藉著一己之力展現奇蹟。
1994年世界盃,第一次採取勝一場積3分的賽制,加上442戰術的流行,使這一屆世界盃成為小人物爆炸的世界盃。小組賽裡,俄羅斯隊以6-1戰勝喀麥隆,當時效力於西甲洛格羅尼奧的薩連科打入5球,他以6球獲得金靴,還創下了小組賽就打入6球的紀錄。
四分之一決賽裡,保加利亞迎戰德國隊,保加利亞完全不被看好,在雙方戰成1-1平時,時年27歲、看面相酷似37歲、效力於漢堡的萊切科夫以一粒魚躍衝頂,將比分改為2-1,憑藉著這粒頭球,保加利亞淘汰德國隊,打入四強。萊切科夫的這粒進球幫助保加利亞贏得了那屆世界盃上最後一場勝利。
1994年世界盃四場四分之一決賽,最勢均力敵的比賽,是瑞典與羅馬尼亞一役,羅馬尼亞擁有當時效力於AC米蘭的拉杜喬尤,哈吉以及杜米特雷斯庫,他們在小組賽裡3-1幹掉哥倫比亞,十六強裡3-2幹掉阿根廷,士氣如虹。
是役,長了一張娃娃臉的布洛林,在第78分鐘為瑞典首開紀錄,這粒進球讓瑞典人看到了進軍四強的希望,效力於帕爾瑪的布洛林,在世界盃前並不為人熟知,但在這屆世界盃上表現出色,攻入羅馬尼亞的一球,也十分精彩。
拉杜喬尤在第88分鐘扳平比分,兩隊帶著1-1的平局進入加時,拉杜喬尤在101分鐘又入一球,瑞典人已被逼到絕境。
第115分鐘,瑞典高中鋒肯內特—安德森打入扳平的一球,身高196釐米的安德森,當時效力於還處於意乙的博洛尼亞,這粒進球讓比賽重新進入到平局,最後進入點球決戰。
瑞典的米爾德上來就罰失第一粒點球,整個重擔完全壓在當時35歲的瑞典門將拉維利的肩膀上,結果他撲出了佩德雷斯庫和貝洛德迪奇的點球。在史丹福大學球場,在AC米蘭的拉杜喬尤和中場陰謀家哈吉面前,三位瑞典小人物布洛林、安德森和拉維利上演精彩的表演,把瑞典帶到四強。
2002年世界盃,效力於巴黎聖日耳曼的羅納爾迪尼奧初出茅廬,雖然被稱作3R,但在羅納爾多和裡瓦爾多的巨星光芒下,小羅並不顯眼。不過一切在與英格蘭的四分之一決賽中改變。英格蘭先進球,小羅先是助攻裡瓦爾多扳平比分,接著他用右腳內側罰出一記內旋落葉任意球,幫助巴西逆轉英格蘭。也讓老邁的希曼加速結束自己的足球生涯。一球成名也許對於小羅來說非常合適。
到了2006年,這一次輪到了義大利偉大左後衛格羅索橫空出世。在與澳大利亞的鏖戰中創造點球,也讓託蒂一掃口水門的陰霾。在對陣德國的比賽中,又是格羅索的靈光一現幫助球隊挺進決賽。而在與法國隊的點球大戰中,最後出場的格羅索一錘定音。偉大這個詞,用在那屆世界盃上的格羅索身上,一點也不過分。
有些小人物的高光時刻不是通過比賽來展現,在2010年世界盃上,朝鮮頭號前鋒鄭大世在聽到國歌時淚流滿面,那是他和整支朝鮮隊在那屆世界盃上的高光時刻,技術不夠眼淚來湊,也算一個不錯的方法。
(搜狐體育錢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