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中國:增速放緩、排名下降、失守大本營後再遇「勁敵」曹舟南

2021-01-10 藍鯨財經

隨著房企規模之戰日趨白熱化,房地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TOP100房企同比增速高達30%。在多數房企業績大躍進的環境下,也有部分房企由於增速不足成為掉隊生,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HK.03900,簡稱「綠城」)便是其中一員。

2019年1月,綠城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年末,綠城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1564億元。按照年初定製的1600億元銷售目標,完成率約97.8%。但在2018年,綠城6.9%業績增幅,是其近3年來的最低增速。這與TOP20房企的37.5%的平均增速相比,同樣相差甚遠。據克爾瑞數據顯示,綠城2018年的行業排名,由2017年的第11名下降至第17名。

有輿論分析,綠城業績不達預期有多方面因素,除了受限購影響之外,大本營的失守也頗為可惜。而隨著原綠城執行總裁、現任藍綠雙城創始人曹舟南離職,綠城曾引以為傲的代建板塊增速也逐漸放緩。與此同時,2019年1月20日,曹舟南創辦的藍綠雙城高調亮相,並宣布藍綠雙城成立三個月即落定了17個項目。

藍綠雙城是否會「分流」綠城代建業務?重重考驗之下,出身中交系的綠城中國CEO張亞東,又會如何破局?

綠城業績排名下滑明顯,連續兩年失守杭州大本營

自2015年綠城「賣身」給中交之後,這個曾以打造「中國理想生活綜合服務商第一品牌」的企業,就充滿了「動蕩」。2016-2018年間,綠城人事調動便時有發生,直至2018年8月,原綠城總裁曹舟南離任,「老綠城人」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在這三年中,外界對綠城有質疑也有期待。2017年末,綠城登上房地產行業TOP11位,距離行業前10僅有一步之遙,但在2018年,綠城並未繼續前進,這多少令業界感到惋惜。據綠城中國公告顯示,2018年1-12月,綠城集團合同銷售金額約1012億元,其中,權益金額約為557億元;綠城集團代建項目合同銷售金額約為552億元。據此,綠城集團共計取得總合同銷售金額約1564億元,同比去年的1463億元增長約6.9%。而這卻是其2016年以來增速的新低。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製圖/藍鯨房產)

有專家分析,綠城增速放緩或與杭州失守有關。杭州作為綠城發源地,長期以來,這裡一直都是支撐綠城業績的重倉之地,綠城也曾連續在杭州取得區域銷冠。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6年綠城實現1136億元流量銷售額,其中,杭州貢獻了303億元。然而,在杭州樓市最為火爆的2017年,綠城卻由於早期布局的傾斜而喪失了榜首之位。2016年至2018年年中,杭州佔集團土儲佔比分別為15%、14.2%、12.8%,呈不斷下降趨勢。

進入2017年,綠城耗資119億,一口氣在杭州拿下6宗地,力圖重振大本營。然而,隨著杭州嚴格的限價政策落地,綠城主打的「高溢價」產品受到明顯衝擊。

對於踏錯杭州市場節奏存在的戰略問題,綠城方面向藍鯨房產回復表示,綠城銷售額的變化,一方面與行業大環境的變化有關,限購、限售等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公司的供貨節奏有關,推遲了部分項目的入市時間。

易居研究院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向藍鯨房產表示,在房地產市場降溫的行情下,綠城的銷售業績依然值得肯定。但由於很多大中房企在不斷提升業績,而綠城這兩年受到中交入股和其它業務板塊調整的影響,業績上有一定壓力。嚴躍進也指出,目前長三角市場出現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如果缺乏警惕,市場份額很容易被擠壓。

此外,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也向藍鯨房產表示,綠城規模節奏慢和他產品特點有關係,做品質項目就不適合追求高周轉,再加上2018年一二線城市的政策調整,產品銷售價格會受到限制,綠城的業績也受到一定影響。藍鯨房產注意到,由於早年受三四線市場拖累,從2015年開始,綠城中國一直積極釋放三四線城市的庫存。據綠城中國2018年半年報顯示,目前綠城在一二線的土儲比例,已經提升至70%。

藍綠雙城「分流」市場,綠城中國代建業務如何破局?

值得關注的是,被中交集團寄予厚望的綠城代建業務,也在2018年出現增速下滑。數據顯示,2018年代建銷售額552億元,同比增長22%,遠遠低於2017年137%的增長速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藍鯨房產指出,綠城代建業務增長乏力或與公司人事變動有關。

藍鯨房產據年報製圖

2018年3月,時任綠城中國執行總裁的曹舟南披露,綠城中國可售儲備已經達到8550億元,其中,投資項目4230億元,代建4250億元,綠城代建業務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綠城代建管理項目合同銷售額達280億元,增速高達83%,期間,代建銷售額佔公司銷售額比重一度突破40%。然而,隨著綠城6月份管理層的調整和8月份曹舟南的離職,代建業務增速出現明顯下滑。2018年下半年,綠城代建業務的主體綠城建設管理集團、綠城小鎮業務的主體綠城小鎮集團的董事長,都已變更為來自中交系的張亞東,而此前擔任董事長的老綠城人李軍和蔣玉奇均被撤下。2018年下半年,綠城代建業務合同銷售額同比下降1.8%。

據悉,綠城代建業務是曹舟南一手創立起來的,曹舟南的離職和代建業務增速下滑是巧合還是必然?對此綠城方面並未直接回應藍鯨房產的疑問,不過,對方表示,綠城中國目前已經從規模發展轉向了穩健運營,因此增速放緩是正常的。未來綠城將圍繞模式升級、服務改善、標準提煉、知識輸出等核心,逐步從規模發展走向有質量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在綠城代建業務增速放緩之時,2019年1月20日,原綠城執行總裁曹舟南,帶著自己的創業平臺藍綠雙城正式亮相,並公布了一份數據:成立三個月公司貨值達800億元,60%的項目來自此前工作時的合作夥伴。曹舟南在接受採訪時還公開對媒體表示,藍綠雙城和綠城未來不排除競爭關係,但也不排除在具體項目上會有合作。雖然在曹舟南發布會現場,代表中交系的張亞東和綠城創始人宋衛平雙雙出席,但無論是綠城方面還是曹舟南均表示,雙方沒有隸屬關係。

業務層面來看,藍綠雙城的業務與綠城代建業務存在著巨大的重合。藍綠雙城一旦「分流」代建市場,綠城又將如何應對?對此,綠城方面以「與本公司無關」為理由未予回應。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藍綠雙城的代建業務以政府代建為基礎,以資本代建為主導,以小股操盤為核心內容。主要有小股操盤、「投資+代建」模式、按建築體量定額收費、政府代建。而根據綠城官網介紹,綠城代建包括政府代建、商業代建、資本代建。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藍鯨房產指出,事實上藍綠雙城已經和綠城形成了競業關係,不排除二者未來會展開激烈的競爭。

對於綠城中國而言,曹舟南的藍綠雙城究竟是敵是友,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預料的是,曹舟南擁有著豐富人脈和代建經驗,隨著藍綠雙城向「市值100億」目標前進,無疑會「分流」走一部分市場。在不進則退的房企規模之戰中,擺在綠城張亞東面前的問題很棘手。(zhangxuexin@lanjinger.com)

相關焦點

  • 百強房企規模增速放緩 華夏幸福負增長 綠城中國、陽光城跌出20強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1月—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銷售全口徑的千億規模房企有34家,相比2018年增加了4家;而2018年千億房企新增了13家,千億規模公司增速在放緩。如果具體到地產公司,《每日財報》注意到,綠地控股銷售規模基本零增長,華夏幸福甚至負增長,同比下降7%,綠城中國、陽光城則跌出20強。當然也有狂飆突進的公司,譬如世貿房地產、龍湖地產銷售規模躋身前10,金科集團、中國金茂、中梁控股則取代泰禾、富力、綠城中國成為TOP20的新面孔。
  • 後宋衛平時代的綠城維權不斷,排名掉隊再走重資產路線,「利潤毒藥...
    過於重視代建項目錯過規模擴張黃金期2018年,張亞東空降綠城,擔任公司行政總裁。 張亞東以公司大股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的身份入主綠城。 上任後的他提出了綠城「三年業績計劃」,即2019年到2021年,銷售額目標分別為2000億、2500億、3000億。
  • 宋衛平曹舟南給別人「打工」的共建模式闖關路
    宋衛平是綠城的創始人,而辭去綠城中國行政總裁職位的曹舟南,為了這次創業抵押了自家別墅。   不過曹舟南坦言,共建模式中,藍綠雙城不坐莊,就是一個打工的,「打工就享受打工的收益。」   「不過一旦藍綠雙城有了實力有了錢,還會甘願做個」打工者「嗎?共建還會是」推崇「的模式嗎?」在媒體會後,南都記者追問了這個問題。   「這個話真的不能說死!但我相信共建肯定是大的方向。」曹舟南說:「如果這個模式發展很快,我們這個創造者也沒有理由去改變它。」
  • 雲知聲:營收增速放緩,智能語音交互產品佔比下降
    公司擬發行不超過2025萬股,發行完成後總股本不超過8091.92萬股。雲知聲擬採用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受益於人工智慧語音市場快速發展,雲知聲2017年至2019年的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速達到89.48%。
  • 聯姻平安、引戰光大信託,「合伙人」曹舟南再造代建帝國?
    而在8月份,藍綠雙城還入股了西雙版納的悅景莊大盤,藉此與中國平安搭上了線。如今,即將成立兩年的藍綠雙城已初具規模。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漸走向存量時代,代建等細分領域市場正快速發展。以合伙人機制、「共建模式」謀求規模突圍的藍綠雙城,能否找到自己的舞臺?
  • 「重」裝上陣,重新出發,且看綠城如何探底回升
    2015年至2017年是房企規模增長的集中時期,而此時的綠城較為重視輕資產代建業務的發展,致使業績增速放緩,此後面臨現金流壓力時,引入中交集團,企業戰略回歸重資產地產開發業務的擴張,擴土地儲備、調投資布局、整公司架構、拆代建業務,至2020年公司已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本文我們將從投資層面解析綠城中國業績增速探底回升的邏輯。
  • 2019年房企年報:利潤率普遍下降,下調今年業績增速目標 鈦媒體深度
    正如融創中國在年報中所言,政府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總基調,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房地產市場在春節後迎來短暫的小陽春後逐漸變冷,隨著下半年銷售壓力的逐漸增大,房價也承受了一定的下行壓力,全年的商品房銷售規模增速僅6.5%。  進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給房企帶來措手不及的巨大衝擊。
  • 年報解讀|失去宋衛平的綠城中國,仍未走出陣痛
    來源:地產情報站具備鮮明特色的房企並不少,而綠城中國在其中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他們的精神教父宋衛平對產品品質追求細緻。曾經的綠城中國被外界譽為「中國教科書級的房企」,但當他們在23日一大早發布最新年報後,股價卻以跌幅16.41%、每股報6.93港元的表現領跌內房股。
  • 後宋衛平時代的綠城中國:速度快了,房子貴了,維權也多了
    這份看起來不錯的成績單,用綠城中國新掌門張亞東的話說,「綠城實現了規模盈利與品質品牌齊頭並進。」據克而瑞發布的2020上半年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綠城中國排名第十。綠城的計劃是要在2025年實現銷售規模5000億,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 熱水器:A.O.史密斯增速放緩,海爾、美的增速超行業
    全球經濟形勢放緩,國內熱水器市場怎麼樣呢?3月14日,中怡康公布了2020年第10周的熱水器線下零售報告。  數據顯示,整體市場銷量下降明顯,同比下降72.8%。在主要品牌份額TOP10中,僅海爾和美的的同比增速高於行業。
  • 中國「英語能力」排名下降10位 被拉美國家超越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語言能力與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中國人過於看重考試分數,把語言當知識來教,這是影響中國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因素。  中國「英語能力」排名下降10位?
  • 後宋衛平時代,昔日綠城安在否?
    從各項數據來看,2019年,綠城銷售額實現28%增速、股東應佔利潤大幅提升147.3%、從拿地到開盤提速12%,種種數據表明,張亞東時期的綠城中國,正在極力擺脫過去「周轉慢、利潤低」的陰影,轉而在規模和利潤間尋求平衡。
  • 「重」裝上陣,重新出發,且看綠城如何探底回升|千億揭秘【第41期】
    2015年至2017年是房企規模增長的集中時期,而此時的綠城較為重視輕資產代建業務的發展,致使業績增速放緩,此後面臨現金流壓力時,引入中交集團,企業戰略回歸重資產地產開發業務的擴張,擴土地儲備、調投資布局、整公司架構、拆代建業務,至2020年公司已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本文我們將從投資層面解析綠城中國業績增速探底回升的邏輯。
  • 代替曹舟南唱主角,張文龍迎來藍綠雙城首秀
    張文龍是藍綠雙城董事長曹舟南「兩顧茅廬」請來的,他加入藍綠雙城最主要的原因是價值觀的認同。發布會上,張文龍回顧了與藍綠雙城的交集。2019年的博鰲論壇,張文龍結識了曹舟南。張文龍稱,聽了曹舟南的演講後,被他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吸引,並稱,入行多年的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綠城創始人宋衛平的粉絲,他欽佩宋衛平「真誠、善意、精緻、完美」的理念,以及藍綠雙城「敬天、愛人、智圓、行方」的價值觀。今年1月2日,張文龍以合伙人、副總裁的身份加盟藍綠雙城。
  • 中信銀行上半年淨利下降9.77%,疫情影響之下信用卡增速放緩、不良...
    中信銀行表示,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集團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信用卡業務增速放緩,存款餘額增加根據財報解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競爭加劇,銀行利差空間收窄。
  • 德恩精工2019年淨利6694萬減少15% 市場增速放緩及客戶需求下降
    挖貝網 2月28日消息,德恩精工(300780)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2019年2019年度營業收入48,528.35萬元,同比下降9.40%,營業利潤8,033.55萬元,同比下降12.54%,利潤總額8,029.93萬元,同比下降15.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 新股排查丨瑞捷諮詢業績增速放緩
    報告期內,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自居民建築領域,10%左右的收入來自公共事業領域,主要客戶包括萬科集團、融創中國、保利發展等260多家國內知名的房地產企業。 公司所從事的行業,其發展與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特別是房地產投資規模密切相關,受宏觀調控政策、經濟運行周期等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
  • 綠城中國:「東」風吹戰鼓擂,輕裝上陣劍指雙2500億
    以上為廣告 以下為正文 張亞東掌舵後的綠城中國,頗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氣勢和潛力。 8月27日晚間,綠城中國發布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實現總收入238.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8.1%,實現淨利潤31.30億元。
  • 國泰君安:預計房企銷售增速趨緩,倒V拐點將在三季度末出現
    國泰君安證券維持倒V拐點將在三季度末到來的判斷,1)本月銷售面積增速19.6%、銷售額增速20.9%,增速改善已有所放緩;2)分梯隊看,TOP5房企銷售增速繼續上升,其他梯隊均已回落;3)前期銷售增速改善有需求端刺激、價格上漲預期等因素,也有推盤放量的因素,當前熱點城市政策收緊雖然不對需求基本面產生影響,但對預期的影響會改變需求釋放的節奏,銷售增速將在三季度後期開始回落。
  • 擬在港上市的新紐科技:營收增速放緩,研發佔比降至個位數
    按2019年收入計,其在逾2500名中國金融機構IT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前100名。營收增速嚴重放緩本次赴港上市,新紐科技引入2家基石投資者,分別是弘毅投資、財通基金。其中,弘毅投資通過金湧資本的主體認購4850萬元,財通基金認購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