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舉行封禪儀式,皆首選泰山,暗含非同尋常的玄機

2020-12-23 老衲侃春秋

封禪,實際上分為兩個步驟:「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專指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專程到特定地點舉辦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

封與禪一般都是同時進行,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封的儀式要比禪的儀式隆重許多。

這是因為天是高高在上的,地被天所籠罩。按陰陽五行學說來闡釋,天為陽、地為陰,所以天高於地。

這個禮儀的歷史很悠久:

「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管子·封禪篇》)

據《管子》的說法,遠古的夏商周三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天子,曾經有過封禪的行為了。

史記中也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也有過封禪的想法:

「……寡人召集兵車盟會三次,乘車盟會六次,九次會合諸侯,匡正天下於一統。過去三代開國天子,與此有何不同!我想要封祭泰山,禪祭梁父。」《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桓公覺得自己南伐北戰,東徵西討,天下諸侯都要聽他的調遣。此時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經達到「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成就。

他覺得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天子也不過有此功業罷了,所以他要去封祭泰山,禪祭梁父,以告天下。

但齊桓公的想法遭到管仲的勸諫,勸諫不成,又從技術上打消了齊桓公的想法。

以上所有的,都是傳說而已,並沒有確證。

真正有歷史記錄的封禪儀式,是從秦始皇開始的,而且所選地點為泰山。

為什麼要選在泰山舉辦封禪儀式?班固在《白虎通義》中說得非常清楚: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 白虎通義 》漢·班固)

古代的封禪儀式是皇帝舉行的國家最高祭祀大典,也是皇帝與天溝通的最佳機會。

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當然帝王在禱告時要報告自己的顯赫政績,以表明自己取得這些豐功偉績都是來自於上天的護佑。

所以,他們要選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舉辦才行。

泰山是五嶽之首,在中國的東部地區,它是最高的一座山。

泰山有個觀日峰,在那裡可以第一時間看到太陽冉冉升起,這時便於皇帝與天進行近距離的溝通,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直通帝座」。

正由於泰山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文化積澱,所以帝王在那裡宣揚自己的偉大功業,塑造光輝形象,對於提升自己的歷史地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於封禪儀式,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說,「故其儀(儀式)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也就是說古人雖有記載,但各朝各代的封禪儀式不盡相同,一般程式大體如下:

漢武帝封禪前曾召集儒生討論,但這些儒生也沒有人知道封禪的禮儀,於是漢武帝就自定了禮儀程序。

他先到梁父山祭地,然後泰山設壇祭天。天壇直徑有一丈二尺,高九尺,在天壇下面埋下了「玉牒書」。

這個儀式結束後,漢武帝帶著幾名股肱之臣登泰山頂,再次祭天。

第二天從山上下來後,又在泰山山麓再次祭地。

祭祀所用物品都是各地珍貴的飛禽走獸及白雉諸物,並以五色土雜封。

在隆重的樂聲中,漢武帝身穿黃色衣服,親自跪拜。

封禪畢,他下詔改元。此後歷代封禪,程序基本類同。

但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資格來封禪,必須是帝王中的傑出代表才行,怎麼來衡量一個帝王的豐功偉績呢?要達到3個條件:

一、完成改朝換代,國家統一。

二、帝王的政績卓著,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

三、必須有祥瑞出現。

前面兩個條件是通過努力就有可能達到的,第三個條件就只能憑運氣了。也就是古代所說的看天意。

自古以來,舉行過封禪的帝王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7位。

這7位皇帝中,武則天獨闢蹊徑,是在嵩山舉行的封禪儀式。所以正兒八經在泰山封禪的,只有六位皇帝。

在封禪的6位皇帝裡頭,他們都達到以上3個標準了嗎?按一般的認知,都認為這裡頭宋神宗離標準很遠,屬於魚目混珠之類的。

但是真正有資格舉辦封禪儀式的,像劉邦、李世民等等,他們因為各種原因,生前都沒有完成此宏願。

在宋神宗泰山封禪之後,後來的帝王覺得這麼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怪物,把神聖的封禪儀式當兒戲了,把「五嶽獨尊」的泰山也給玷汙了,所以,以後的皇帝都羞於再到泰山封禪了。

到了明朝的朱元璋時期,他下旨廢去泰山「東嶽天齊仁聖帝稱號」,泰山的神聖光環給去掉了。

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了北京天壇和地壇,此後,這些地方就取代了泰山,成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

從此以後,帝王再登臨泰山,只是祭祀,而不是封禪。清朝的康熙、乾隆就多次到泰山祭祀,但不能稱之為封禪。

參考資料:《史記》司馬遷 《漢書》班固 《清史稿》趙爾巽

相關焦點

  • 北宋之後,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再舉行「泰山封禪」?
    在中國古代的祭祀禮儀中,「泰山封禪」的規模最大、禮儀最隆重的祭祀大典。中國歷史上只有六位皇帝(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舉行過「泰山封禪」,數量上可謂鳳毛麟角。
  • 古代封禪大典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儀式,帝王通常在哪裡封
    封禪是一種祭祀儀式,是中國古代帝王在五嶽中的中嶽嵩山和東嶽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神衹的一種活動,其中在泰山舉行的封禪儀式最多。據《史記》記載,秦朝以前有72位皇帝在泰山進行過封禪活動。沿至秦漢,封禪成了帝王的曠世大典;至唐宋時代,封禪儀禮臻於完善;明清兩代,雖然不叫封禪,帝王們也禮祀泰山,或派遣官員代為祭祀,或親自登山拜祭。
  • 泰山下唯一皇宮式建築,和北京故宮齊名,共有六位皇帝來此封禪
    泰山腳下有座岱廟,很多遊客遊泰山的時候以它為起點,不過這座大有來頭的廟宇並不在泰山主景區裡,而是在市區。岱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泰山腳下唯一的皇宮式建築群,歷代帝王到泰山封禪時都會來這裡舉行大典,廟內的建築是在不同朝代建造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岱廟其實是一座皇家廟宇,歷來地位崇高。
  • 為什麼會有泰山封禪,泰山封禪的皇帝有哪些
    在很多的歷史劇中帝王會有泰山封禪一說,封禪只有那種有大政績,在文治武功上有大作為的帝王才有資格封禪的,當然也有另外,自我陶醉被大臣吹捧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的帝王比如宋真宗。為什麼會選擇在泰山,是因為根據古代風水理論,泰山與崑崙山並列為我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山。
  • 我國有五嶽,但是你知道為何皇帝都喜歡在泰山封禪嗎?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封禪所代表的意義吧,「封」就是在泰山上以土為壇,昭告天下,祭祀天神,報答上蒼;而「禪」的意思就是在泰山的頂峰掃出一片淨土,在這片淨土上祭祀土神,報答后土的功績,同時祈求天下長久太平。這相當於是報答上蒼,同時為天下萬民祈求平安,值得一說的是封禪大多是在泰山舉行,要知道泰山雖然身為五嶽之一,但是論風景不如衡山,論高度遠遠不及西嶽華山,但是為何古代皇帝們獨獨喜歡在泰山封禪呢?
  • 「泰山封禪」只有6位皇帝獲此殊榮,君王想「泰山封禪」究竟多難?
    「泰山封禪」只有6位皇帝獲此殊榮,君王想「泰山封禪」究竟多難? 中國古代自從宋真宗封禪以後,確實再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之所以會這樣,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宋真宗並不具備去泰山封禪的資格,而他卻去泰山封禪了。宋真宗這樣的表現,讓後世的皇帝們都羞於與他為伍。
  • 歷代帝王封禪泰山之一 秦始皇封禪
    泰山東威滄海,西鎮大河,山勢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雄偉、奇特、古老、秀麗。歷代帝王為了宣揚其「受命於天」,功德卓著,相繼舉行封禪或祭祀大典。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 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清乾隆帝等都曾封祀泰山(見表),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掌故與文化遺蹟。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1人拉低了標準,其他人不願與之為伍
    依類託寓,諭以封巒——司馬相如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傳承,歷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經歷了上百位皇帝。有明君自然也就會有昏君,在中國古代帝王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都是以君權天授的理論來治理國家。在古代用來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就是封禪祭祀。而最著名的封禪莫過於泰山封禪。
  • 國內兩大名山,黃山與泰山角逐百年,究竟誰才是「天下第一山」?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歲月裡,經過緩慢的地質變遷,誕生了中國眾多名山大川,巍峨壯麗,裝點著中國遼闊的疆土,目前,這些著名的山川已經成為許多遊客非常喜歡的熱門旅遊景點,每年都可以接待大量遊客,今天說的是國內兩大名山,黃山與泰山角逐百年
  • 泰山封禪石記
    但自秦開始,正史所載,秦漢唐宋,皆有帝王封禪,明清兩代,雖不稱封禪,然帝王亦禮祀泰山,或遣官員代祭,或親自登山拜祭,給泰山不斷地帶來「轟動效應」,使泰山名震遐邇。 封禪是一種祭祀儀式,是中國古代帝王在東嶽泰山舉行的祭天地神祇的一種宗教式的活動,唐代張守節在《史記》作的解釋中,給「封禪」一詞作了極簡要的概括,他說: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
  • 為何要在泰山舉行?
    封禪與泰山最早提到在泰山舉行「封」這個儀式的是《管子·封禪篇》:「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可以看到,夏商周時雖然舉行「禪」的位置不固定,但「封」都在泰山舉行。而且後世的有史料記載的封禪典禮,除了武則天時在嵩山舉行,其餘各次都是在泰山,那為什麼選擇了泰山呢?首先,泰山高大,「泰」字的本意就是大。
  • 泰山腳下的「飛來石」,竟是皇帝得罪山神所變,自古套路得人心
    泰山為五嶽所尊崇,歷來受到帝王的青睞。在古代,人們相信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只有舉行過禪宗封印儀式的東正教皇帝才是皇帝。所以,只要皇帝登上了王位,泰山就會來到泰山。我爬過泰山很多次,聽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來談談泰山上的飛石。這塊石頭有什麼特別之處?
  • 道教法術:虛無的神秘力量,暗含與四維空間的聯繫,當中是何玄機
    在不可思議的現象中,暗含著四維空間與道教法術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的力量有可能來自四維空間,當中是何玄機?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肉體隕滅,元神不消 許多人對道教法術的認識大多來自仙俠小說,其中最常見的概念即是"元神"、"不敗金身"、"辟穀修仙",修煉的元神等級越高,施展的法術層次越高。
  • 為什麼宋真宗趙恆泰山封禪以後,再也沒有皇帝這麼做了?
    本來泰山封禪是非常神聖的一件事情,歷朝歷代做出傑出貢獻的統治者才有資格這麼做,可宋真宗憑藉自己之力改變了泰山封禪的性質,讓後人都對此感到羞恥。「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也就指的是古代帝王祭拜天地的典禮,而在各大祭祀活動中當屬泰山封禪最為隆重。
  • 唐玄宗封禪泰山玉冊
    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十三年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岱頂封天,社首山禪地。其禪地玉冊於1931年在社首山出土,共15簡,每一簡長29.5釐米左右,寬3釐米,厚1釐米。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除第三簡下端「隆基」兩字為楷書外,皆八分書體,中鋒運筆,結體方扁,體態端莊,排列整齊。在簡的上下兩端,橫穿一孔用以穿繩連接各簡。
  • 「泰山」並不是五嶽中海拔最高的,為什麼古代帝王都去泰山封禪?
    但是在五嶽中,東嶽泰山的地位又是最高的,被稱為五嶽之首,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依次親登泰山封禪,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為什麼古代帝王都去泰山封禪?而不選擇五嶽中的其他山地進行封禪呢?
  • 新高考3+1+2再選科目,等級轉換分暗含兩個玄機,感覺高分更吃虧
    三、轉換分暗含兩個玄機從上面規則可以看到,暗含兩個玄機:一是轉換分範圍區間不是100分,而是70分。由於每科賦分起點均為30分,滿分為100分,因此全體考生的轉換分區間總共只有70分。二是各等級人數佔比和轉換後的分數段長度佔比不對稱!
  • 去泰山旅遊別只看風景,這些人文景觀你留意到了嗎
    泰山是五嶽之首,是華夏自古以來的名山,無論古代的帝王將相,還是民間的販夫走卒,無不對泰山仰望敬畏。如果單純的去泰山旅遊,自然是不錯的旅遊勝地,但是去泰山旅遊可別只看風景,泰山上這些人文景觀才是泰山的精髓,你留意到了嗎?
  • 旅遊小知識:泰山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範千古,啟迪萬物
    旅遊小知識:泰山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範千古,啟迪萬物。文/走遍南北風光在古人看來,泰山是一座最高最大的山。"泰山"之稱,最初見於《詩經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魯國為西周時期周公的封邑,其北境的泰山舉目可望。"巖巖"二字,就是魯國人對泰山的空間結體的直觀感受。
  • 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耀,為什麼明清皇帝不去?不敢,怕被罵
    (封禪,是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最高最隆重的禮儀)那麼古代最盛大、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是什麼呢?這個答案可以讓劉備來回答我們,因為他兩個兒子的名字合起來正好就是答案,一個為「封」,一個為「禪」,沒錯,就是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