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我們國家的體育事業相較於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是比較晚的,這個也很好理解,上世紀初的我國仍處在戰火紛飛的狀態下,20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但國內依然是百廢待興,如同體育、藝術等產業的發展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進而造成了這個局面。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相關的產業、聯賽也在積極的向前發展,並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了較大的成就。
公元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的賽場上,中國代表隊的體育運動員斬獲了我國在世界奧運賽事上的第一枚金牌。實現了金牌的零突破,自此之後的各大賽事上我們國家的運動員也創下了很多舉世矚目的成績。
但是我們培養出的一些運動員,在經過他國歸化後成為了為歸化國爭光的「他國」運動員,還有的竟然絲毫不感恩祖國的培養。在我們國家體育領域的一些強勢項目中這樣的運動員就有很多,但是忘本的卻很少,他們大部分都還感激著祖國的恩情和培養。
諸如女子排球、桌球、體操、跳水、舉重等項目,都是我們國家比較強勢的一些項目,在這些體育項目領域上我們國家一直都是世界賽事上的奪冠熱門。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能夠在如此短暫的發展歷程中就取得這麼多的好成績呢,這還得歸功於我們國家的體育人才選拔和培養制度。
在建國初期時,我們國家的體育項目都是由有關部隊的部門接管的,在這些領域由於部隊相關部門的管理,在人才培養制度上就有著很大的優越性,部隊本來就是一個要求嚴格管理、精益求精的地方。將這一套的管理方法注入到體育人才管理上面去就非常的有效果,果不其然,在經過一個時期的人才培養之後,我們國家就湧現出了一大批的體育領域人才,在各大賽事上大放異彩,為國家在體育事業上帶來了很多的榮譽。
人才選拔也是從全國各地、各個階層擇優選拔,讓一些身處底層的天賦型青少年都有機會走上更大的舞臺,在學校中有相關方面運動天賦的學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被發現,這些人就會被推薦到地方教育部門,由此層層選拔,到了國家體育人才培養部門的手中留下的,就是這一次選拔中從全國各地的精英中脫穎而出的人才。面對我們國家如此之大的人口基數,這樣的選拔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如今很多知名的運動員,他們都並非是來自大城市的富人之家,大部分都是來自某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從這一點我們就能夠看出這樣的選拔和培養方式有多麼的優秀。
對於選手個人而言,這樣的選拔和培養和選拔是殘忍的,他們或者她們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是非常之大的。在國內發展正因為壓力大,所以能夠在此之中脫穎而出的更是佼佼者。但是仍有一部分無法承受這番壓力的運動員選擇了放棄或者另尋他路。
有一部分就走上了歸化的道路,我們不難發現在一些國際賽事上會出現一些,一看就不是代表國國民樣貌的運動員在賽場上比賽。在我國一些國家級的籃球、足球賽事上可以看到一些西方人面孔的運動員。他們有的是外援,有的就是歸化運動員。
這些歸化運動員是有著我們國家國籍的國家運動員。對於歸化運動員來說,加入他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事業發展,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國家也有一些歸化為他國運動員的人存在,為了其個人發展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有一部分我們國家培養出來的優秀運動員在歸化他國之後,居然開始否認自己在祖國接受教育和培養的事實。這就非常的過分了,今天要講述的就是一個這樣的運動員。姚麗,中國舉重天才加入外國籍,獲得金牌後,矢口否認曾經的祖國所做出的貢獻和培養聲稱只是在中國暫住過。
公元1985年,姚麗出生在遼寧省阜新縣務歡池鎮大營子村。姚麗的舉重天賦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發現了,早在初中的時候她的天賦就被遼寧省舉重隊的朱明武看上了。經過了專業訓練的姚麗也是沒有辜負教練的期望,以51公斤體重舉重92.5公斤的成績讓眾人再一次看到了她的潛力,於是乎他所在的訓練團隊就準備將她往國家舉重運動員的方面發展,她的團隊在她的身上也傾注了很多心血,在此後的很多全國大賽上她也取得的眾多的好成績。
但是當走到國際賽事領域的時候,姚麗就感覺到了壓力十分的大,再反觀國內的其他運動員,這其中有著比她更加具有實力的運動員存在,這時候姚麗就覺得自己留在國家隊並不會被重用。
與其在這條路上四處碰壁,不如另尋他路,就這樣她想到歸化這個方法。還在大力培養著姚麗的教練朱明武怎麼也沒有想到眼前的小女孩已經有了那麼多的想法和心思。
公元2005年,在一次湖南省舉重隊強化訓練的經歷中,姚麗看到了更多的競爭,看著自己的能力在眾人裡並不是那麼的出眾,她想要歸化的想法就更加堅定了。公元2007年,姚麗被公派前往國外的一個「人才交流」計劃中去,誰都沒有想到她的此行就成為她歸化他國的最後一步,姚麗就在這個契機下加入了哈薩克斯坦的國籍,改名為「邁婭·瑪內扎」,此後再在賽場上看到她,她已經是他國的運動員了。中國舉重天姚麗才加入外國籍,改名邁亞·瑪內扎,獲得金牌後,面對媒體聲稱只是在中國暫住過。
公元2010年,她代表哈薩克斯坦參加廣州亞運會,獲得了63公斤級的冠軍,這個是時候國人們才發現這個女孩就是曾經的姚麗。公元2012年7月31日,倫敦奧運會的女子舉重項目中,她在63公斤級的比賽中以245公斤的成績打破了該級別的女子舉重世界紀錄。
這一刻的她應該是無比輝煌的,無論她的選擇如何,她用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本來國人也非常的替她高興,畢竟這一切都是她的努力。但是她後面的一番話卻讓觀眾們涼透了心。在記者訪問環節,有記者問到她,如今的好成績是否和早年在中國的訓練以及培養有關。這時候的邁亞瑪內扎卻說:「我說過了,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我沒有過在中國的舉重訓練經歷。」面對眾人的質疑她又說到:「我僅僅只是跟隨家人在中國短暫的生活過10年,我的心代表的是哈薩克斯坦。」這番言論一出,國內的很多人都在抨擊她,批評她。
公元2016年6月16日,國際舉重聯合會公布的4名倫敦奧運會興奮劑重檢中呈陽性的金牌選手名單中,邁亞·瑪內扎的名字就在其中。包括她在內的四人被取消的所有榮譽,還被永久禁賽。
無論要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都要做到不忘初心,她因為個人原因要前往他國繼續自己的體育生涯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完全沒有必要矢口否認自己曾經的經歷,更不要隨意的抹去曾今國家對她的培養。她不僅僅敗壞了自己名聲,更重要的是涼了國內觀眾的心。也希望她能在這次失敗之後認清不僅僅是國家培養的運動員,更是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最基本底線。
參考資料:《管子·牧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