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有約】潘小平:藏北的雲

2021-02-08 聚力閱讀

■ 

心情音樂  邊聽邊讀 


藏北的雲

文  ▏潘小平


藏北的八月真是神奇。我是從格爾木乘汽車走青藏公路上去的,越往上走,越能感到大地在一步步升高,天也越走越近了。當地藏民稱藏北高原為「羌塘」,藏語「北方高地」的意思,一片高海拔的寒冷高原,面積闊達60多萬平方公裡。


剛剛重修了沒幾年的青藏公路,又讓高原的風雨摧蝕得坑坑窪窪,車子在這樣的路上開,是開不快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車子都是在晃晃蕩蕩地爬行。不過也沒誰著急。到了西北,時間就變得沒什麼意義了,而上了藏北,則乾脆沒了時間的概念。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牛羊都遠遠地沒在天邊的雲彩裡。到了這樣的地方,你的心不由自主地就變得淡定。因為有時候一走幾個小時都遇不上什麼人,也遇不上什麼車,司機就有些信馬由韁行不由徑的意思,高興了就把車子開下公路,開進荒郊野湖,自由自在地前行。

天地太遼闊了,人就滋生出自由自在的天性。

這時的我們,當然也還是在青海境內,有一段路,幾乎是和格爾木河一同蜿蜒曲折。河流就近在咫尺,間或能聽見訇訇的水聲。這時的高原植被,也還不是多麼豐厚,牧場也不象後來那樣,綠得迷離。但和十多天前剛走過的陝北的溝梁塬峁相比,一樣是高原,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想起來,陝北的黃土,真是讓人心驚。從延安往吳旗的一段,除了將熟的莊稼,我幾乎就沒看見什麼綠色植被,觸目所見,都是雨水切割後的梁和峁,仿佛大地的傷口一樣,裸露出驚心動魄的痕跡。

路仍然是越往上走越高,當地人稱「上去」。路上,若是兩輛車子相遇,司機往往會把車子停下來,相互伸出頭去,問:下來了?下來了。上去?上去。車過納赤臺的時候,我們的司機遇上了個熟人,也是司機,他居然就把車子停在了公路當中,給對方遞煙點火,東拉西扯了好半天。兩邊車上的旅客,只好相繼踱下車來,車前車後地隨地撒尿,有的就衝著女同胞,也不說避一避。

我們車上,連我在內,一共三個女同胞。

一個小青年大聲喊:嗨——嗨!走遠一點!

他年輕的妻子或是女朋友,把頭歪在他的肩上,虛弱得不能行了。
他們這是去拉薩,做寶石生意。



歷史上這就已經算是藏北了,因為是青海境內的藏民區,更科學一點的說法,叫青藏高原。差不多五年以後,李娜以一曲《青藏高原》風靡全國,在普及不久的電視上,讓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目睹了它的瑰美與莊嚴。而此時李娜的名曲尚未唱響,遼闊而鮮為人知的青南牧場,一如既往地在藍天下展現。而我知道,在遠遠的,看不見的地方,它們正在與藏北高原和川西北高原,連成更加遼闊的高原面。有一些綿羊、犛牛和犏牛,散落在綠草和白雲之中,間或有那麼一頂、兩頂、三頂小小的三角包,童話一般地站立在草場上面。我發現,藏包遠比蒙古包要小。天特別特別的近,也特別特別的藍。不是我們通常所謂的天高雲淡,而是一種天低雲近的感覺,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頭頂上的藍天。但這並不影響天地的遼闊,相反,車、人、牛、羊,還有那些小藏包,都仿佛不再活動了,它們靜止著,千年一瞬的樣子,並且看上去,非常非常微不足道。

是的,不到藏北,你感覺不到時間的凝滯,和萬物的渺小。

後來,車子就開進了青南最重要的地理標誌崑崙山口,海拔也升高到4000米以上了。遠處,巍巍崑崙穆立,太陽底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那是一些千年不融的積雪,因歲月的漫長而聖潔。更遠處,就是更加聖靈的念青唐古拉山脈,莽莽蕩蕩,一大片冰峰雪川,據說擁有上百個峰巒。過去的人們一直相信,長江和黃河的源頭,就掩藏在這些峰巒之間。而除了這兩條舉世聞名的偉大河流,還有無數細小的河流和湖泊,也發源於這裡,它們的數字,大約是1500多個。

這數字,還不夠讓你敬畏麼?


在安多,我們的車子出了點小小的故障,司機無事人一樣地把我們都趕下車。再早一點,我們於夜間通過了青藏交界的唐古拉山口,並且毫無例外地遇上了漫天飛雪。是真正的比鵝毛還要闊大而飄逸的雪片,撞上窗子的瞬間,就融化了。畢竟是八月,溫暖的八月。儘管一年365天,這裡有260多天冰封雪凍,但溫暖的八月,還是在這片高原上不期而至了。所以那些鵝毛一般飄逸的雪花,在撞上我們雪亮車燈的剎那間,就融化在無邊的暗夜。

至今想來,那夜的雪,真是一種至美的語言。

而現在,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地穿越了大雪飄飛的唐古拉山口,於太陽即將升起的早晨,到達藏北小鎮安多。我們已經把青南高地遠遠地甩在了車子的後面。安多在藏北,遠沒有那曲、當雄那麼有名,那麼重要,所以它此刻看上去也非常非常的小,比平原上的村子還小。一個更為奇異的景象,是與東方大片的橙紅相對,這時的西天是一片明灰,一彎小小的月芽,靜靜地,不移不落地,仿佛布景一般地貼在天上。有誰看見過太陽和月亮一起出現在天空麼?月的下方,是一道鐵鑄似的矮山,一問,仍屬於念青唐古拉山脈。「近看是山,遠望成川」,不知是念青唐古拉山的相對高度本來就不高,還是在伸手可以觸天的高原上,大山變矮了?反正,我看見的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峰,此時矮矮的,在西天的盡頭靜臥。


念青唐古拉山脈,是高原最西面的屏障。

草場的霧氣漸漸消散,太陽終於升起來了。高原的日出瑰美壯闊,但不知為什麼,剛升起來的太陽,看上去要比大海和平原都小。萬丈光芒,很快就將牧場照亮,我這才知道什麼叫做「日照充足」了。高原的日照,的確比平原上要充足許多。近在咫尺的念青唐古拉雪峰,依然白得耀眼,在高原八月最好的清晨,綠意迷漫的藏北牧場,夢幻一般地向我們展開了。

在雪域,「念」是與「贊」並駕齊驅的雪山之神,他總是騎在飛馳的駿馬上,在白雲繚繞的高山深谷間逡巡奔跑。由此可知,「念」是雄性的神祗,他英武雄渾,衝動而莽撞,而高聳入雲的雪峰,則是「念」堅不可摧的城堡。「念」們在這城堡之上,俯視著對他們頂禮膜拜的芸芸眾生,以及千年不變的牧場、河谷和牛羊。在那些月光如水的草原之夜,他們下山和神湖裡的龍女幽會,心情好的時候,會給牧人們送來成群的牛羊。念青唐古拉山上,住著這片高原上最大的「念」,他因曾經摧毀過布達拉宮的前身紅山宮堡,而聲震整個雪原。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念」,西藏雪域最聲名煊赫的念青唐古拉神,已於昨夜安然返回,昨夜他柔情似水,因為此刻的念青唐古拉山谷,飄滿了吉祥的雲朵。高原的雲,只有吉祥才能形容。而雲們不是飄在空中,而是大塊大塊地堆積在地上,在綠得讓人吃驚的草原上緩緩地移動,有時不動。曾聽人說過,八月的草原鮮花開放,絢美異常,但我所看見的藏北牧場,卻是純粹的綠,無一點雜色。草不高,都才兩寸來長,莫非只有這樣矮的草類,才能在高寒地帶生長?而且我也從未見過,雲彩堆積在地面上的情景,它們真正地是把我驚呆了。它們就那麼一堆一堆地,停積在草場之上,如一群群逐水草遷徙的羊群,貼著綠得讓人驚詫的牧草飄忽。後來,我曾無數次地向人描述過那天的情景,但聽的人總是不信,他們詫異地說:雲怎麼會是在地上?

千真萬確,那天我看見的念青唐古拉山谷,一朵朵白雲,就是堆積在地上。

所以當我們離開公路,走向牧場深處的時候,我們就不知不覺地走到雲中去了。我們的腳前腳後,都是一些繚繞的雲,仿佛伸手就可以掬起一朵。但當你真的去掬它們,它們就又飄走了。草葉上的露珠尚未墜落,一粒粒都晶瑩剔透,一不小心,就碰碎了。

有一對藏族夫婦,在草場上席地而坐。

他們就坐在那些溼漉漉的水草上,已經是八月,倆人都還穿著小羊羔皮的薄袍。男人的袍子裡面,露出玫瑰色的紅球衣,那是現代文明的標誌。

我覺得不可思議,幾次試著往下坐,也沒能坐下去。坐在這樣溼淋淋的牧場上,我們漢人不行。這也許就是漢藏之間的人種差異吧。那漢子看見我們,很高興,有些靦腆地告訴說,他們的兒子,已經讀到了小學三年級了,等夏天過去,秋天再來的時候,學校裡就要為他們開設漢語。

就像我們開設英語。

男主人希望我能購買他腰間的那把藏刀,純銀。他開價150元人民幣。幾天之後,我從原路下山,路過那片草場,發現那頂小小的藏包,已經不在了。這時我的心中,才開始出現一絲悔意。


草場上遍布著一些成堆的石塊,都已經發黑。有的連成一片,看上去如一堵矮牆,有的就這麼散落著。我知道藏族的禁忌數不勝數,因此對這些堆起來的石頭,不敢掉以輕心。到達拉薩之後,在相關的資料上,我讀到了關於這些石堆的介紹,知道這就是有名的瑪尼堆。「瑪尼」是藏語「十萬經石」的意思。藏民們每走過一個瑪尼堆,都要丟一枚石子;而丟一枚石子,就如同念一遍經文,所以我們看到的瑪尼堆,遍布了藏北高地。

而散發著神秘氣息的經幡,此刻就在瑪尼堆上飄蕩,它們是一些由藍、白、紅、綠、黃組成的五色彩稠,在高原強勁的風中,獵獵作響。如同那些石子,它們每翻卷一次,就是向上天傳送一遍經文,所以當它們在高原上寂寞翻卷的時候,是一種無言的表達。

這使這片高原,彌滿了神秘的氣氛。

遠遠的,有人對著那些經幡膜拜,他們五體投地的身子,看上去異常渺小。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每一念及那些堆積在藏北草場上的吉祥並且潔白的雲朵,以及在瑪尼堆上空翻飛著的五彩經幡,我都感到震懾。


潘小平,女,1977年畢業於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進入武漢大學中文系,攻讀文藝學研究生課程。1992年調入安徽省文聯理論研究室,曾任《清明》雜誌副主編,《安徽文學》執行主編,現為安徽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文學主編。原安徽作家協會秘書長,原安徽文學院院長。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

主要作品有《季風來臨》、《北方驛站》、《城市囈語》、《愛情這逃犯》、《文化徽州》、《徽商——正說明清第一商幫》、《風韻新安》、《在北緯30度神秘線上》、《一步跨過兩千年》、《坐擁江淮》等散文隨筆、紀實文學,長篇小說《美麗的村莊》(與曹多勇合作)、長篇歷史小說《翁同龢》出版。廣泛參與電視策劃與創作,擔任多部大型文化專題片和紀錄片撰稿,希望通過現代傳媒手段,將精英的理念傳達給大眾。擔任系列電視散文《皖地風流》、《永遠的大別山》撰稿;大型文化專題片《安徽歷史文化名城》、《紅色記憶》、《安徽民間工藝》、《中國花鼓燈》撰稿;大型紀錄片《跨越》、《潮起江淮》撰稿;大型紀錄片《巨變》、《皖江崛起》、《振興皖北》總撰稿。大型文化專題片《皖賦》獲1999年度中國電視專題二等獎、安徽電視一等獎;大型理論專題片《跨越》獲2003年度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電影《美麗的村莊》獲第十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美麗的村莊》(與曹多勇合作)獲第十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大型紀錄片《潮起江淮》獲中國紀錄片委員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優秀紀錄片銀獎(學術獎),已發表論文、散文、紀實文學、影視文學、小說約780萬字。


往期作品回顧:

1、【名家有約】現代主婦手記(一)| 潘小平

2、【名家有約】現代主婦手記(二)| 潘小平

3、【名家有約】現代主婦手記(三)| 潘小平

4、【名家有約】現代主婦手記(四)潘小平 

5.   【名家有約】潘小平 | 現代主婦手記(五)

6.   【名家有約】潘小平 | 現代主婦手記(六)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賜稿郵箱:julichuanmei@yeah.net

總編微信:yuwei0124;QQ:3151157224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069545382


 1、 作品+簡介+照片+微信號,兩周未刊發,可自行處理。謝絕微信、QQ投稿;謝絕抄襲、一稿多投、違法及侵害他人權益內容,文責自負,與本平臺無關。

2、「讚賞」金額少於10元不結算(含10元);超過10元,80%為作者稿費,其餘用於平臺運轉和發展,發表一周後結算,後續讚賞不再發放。

3、編輯部有文稿編排、版面設計權利,不負責校閱修改文稿、不提供製作預覽。發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請製作個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我們。


賜稿郵箱:julichuanmei@yeah.net

總編微信:yuwei0124;QQ:3151157224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069545382


 1、 作品+簡介+照片+微信號,兩周未刊發,可自行處理。謝絕微信、QQ投稿;謝絕抄襲、一稿多投、違法及侵害他人權益內容,文責自負,與本平臺無關。

2、「讚賞」金額少於10元不結算(含10元);超過10元,80%為作者稿費,其餘用於平臺運轉和發展,發表一周後結算,後續讚賞不再發放。

3、編輯部有文稿編排、版面設計權利,不負責校閱修改文稿、不提供製作預覽。發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請製作個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我們。



一分也是支持,感謝讚賞作者!

相關焦點

  • 作家潘小平攜《大別山上》講述金寨脫貧攻堅故事
    我省作家潘小平攜報告文學《大別山上》,參與此次直播活動,並在線講述安徽金寨脫貧攻堅中的感人故事。報告文學《大別山上》是作家潘小平在長期的實地採訪和深入的田野調查的基礎上,以豐富的資料、飽滿的情感、細膩的筆觸、典型的事跡,生動描繪了安徽金寨及大別山地區賡續紅色基因、繼承優良傳統,從貧窮走向小康、從落後走向振興的壯麗新生
  • 名家舊藏閃亮北京保利季拍
    本期共奉獻古代近現代及當代書畫作品凡達1600件,而名家舊藏之作尤其耀眼。原任職於上海大公報、後輾轉香港大公報並於1979年移民美國的著名媒體人士董仰舒先生是晚清著名大法官、大律師、法學家董康的侄子,早年與文藝界人士往來密切。據其子董維先生回憶,董仰舒得齊白石贈畫就多達十餘件,其中多有四屏之制。本期原由董維提供的齊白石《群蝦圖》即出自1948年獲贈齊白石之《延年益壽四屏》。
  • 天津推出「名家新秀藝術雲課堂」豐富市民宅生活
    中新網天津2月15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5日從天津北方演藝集團獲悉,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期間,為了給廣大市民提供在家也能方便欣賞的精神文化食糧,天津北方演藝集團特別策劃了「名家新秀藝術雲課堂」項目,邀請天津市文化惠民演出聯盟單位的名家新秀,通過「方寸直播」平臺在線分享藝術知識,導賞藝術精品
  • 美國城市新聞網:「全球華人戲曲名家雲展演」落幕
    中國僑網5月10日電 據美國城市新聞網報導,由美國梅拉諾文化演藝公司與手美國鷹龍傳媒聯袂打造的「文藝抗疫·音愛而暖」《戲聚》大舞臺—-全球華人戲曲名家雲展演直播於美國洛杉磯時間5月9日(周六)下午3點圓滿結束。
  • 雲講壇 ▏《山知道》——世界邊緣藏北無人區的行走
    由大北線串連起來的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象雄文明、古格王朝、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羌塘無人區、藏北大湖區、可可西裡無人區……令許多人神魂顛倒,但又因其高遠和各種不確定的風險,至今涉足者寥寥。本期太圖「雲講壇」,邀請山西省作協會員、《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和撰稿人、紀錄片導演、邊緣行走者裴黎光先生,為大家講述《山知道》——世界邊緣藏北無人區的行走。
  • 「名家新秀藝術雲課堂」16日上線豐富津城市民文化生活
    新華網天津2月15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5日獲悉,在這個特殊時期,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和天津市文旅局精心打造的文化公益項目——「名家新秀藝術雲課堂」將於16日晚正式上線。屆時,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優秀青年女老生演員陳亭將在線與廣大戲迷朋友們交流互動。
  • 錫博院藏錫邑名家作品又增157件(套)
    出身於書香世家,幼承家學,受業於胡汀鷺、陳舊村諸名家。在無錫美專畢業後,進入杭州藝術學院深造。系江蘇美協會員,無錫市書畫院畫師。擅畫千姿百態的寫意菊花和水墨蘭竹,作品風格蒼潤渾厚,情趣天然。所畫金魚,尤俱神韻,與吳老鯉魚合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 如何雲學習蔡駿的寫作課?咪咕中信書店開啟名家共讀定製服務
    咪咕中信書店推出「雲學習」模式,力邀名家大咖在線授課,為讀者定製垂類領域、熱門好書共讀服務。首期授課名家正是有「中國懸疑教父」之稱的知名作家蔡駿。2月17日晚,蔡駿攜其首部寫作指導書《蔡駿24堂寫作課》空降咪咕中信書店讀者社群,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心得,向讀者粉絲、文學愛好者、中小學生家長傳授了寫作經驗。
  • 《紫禁城》:名家共論故宮藏「美人圖」
    故宮博物院《紫禁城》雜誌十二美人的眾妙之門名家共論故宮藏「美人圖」背後的故事故宮《紫禁城》雜誌的五月號專題,將帶領讀者一同探究 「十二美人圖」的無數奧秘之所在。讓我們與諸位名家一起,通過一幅畫,走進一個時代,品味一段人生。如此讀畫豈不有趣?在此,特別為讀者預告一下六月的專題。六月的《紫禁城》將目光投向中國古典工藝中獨特的一門--「竹刻」,從「源流」、「影響」及「傳承」這三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古代工藝中的這門「小道」,自產生的明清以降,雖或起或伏,但直至當代仍被傳承延續的……頗耐尋味的箇中緣由,值得期待!
  • 【小平有約】第20期 | 潘小平:勝保找死
    而其中最常用的一句話,是「古語有云,閫之外將軍制之,非朝廷所能遙制。」閫,指城郭的門檻,這是說九城之外,朝廷就不應該控制了。是這樣公然藐視朝廷,已經讓慈禧太后很不高興了,接下來他還要舉例說,「漢周亞夫壁細柳時,軍中但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這是用漢文帝時的故事,等於說軍令高於詔令,僅此一端,就已經種下禍根了。
  •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李益《春夜聞笛》鑑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採。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
  • 明代39位制壺名家,哪位最能打動你
    時朋、董翰、趙梁、元暢是嘉靖、萬曆時期的著名陶工,號稱「四大名家」。清乾隆年間吳騫所著《陽羨名陶錄》說:董翰始創菱花式壺,趙梁多製作提梁式壺,他們的作品都有傳世,當然不多,收藏家和鑑賞家很注意鑑別考證。元暢 嘉靖~隆慶年間。關於他的姓之際,諸說不一。和趙梁、時朋、董翰,稱為「四大家」。董翰(約1522-1619)字後溪,始制菱花式壺,嘉靖~隆慶年間。
  • 明清名家硯臺、端硯
    舊藏 名家端硯,九魚圖寓意招財納福,如魚得水。天然多活眼。此硯雕刻精細靈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巧妙運用天然石眼,每條魚眼都是天然石眼。
  • 北線「大大大景區」解鎖!「絲路甘孜·康藏秘境」全新旅遊線路震撼...
    「甘孜北線旅遊產品體現出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特點,有德格印經院、八邦寺、新龍波日橋、拉日瑪石板藏寨、石渠松格嘛尼石經城、巴格嘛尼石經牆、道孚惠遠寺、甘孜白利寺、白玉噶陀寺等一大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名家上款+出版+來源+舊藏,青風海韻·青海聚墨齋19秋拍@您參加!電子請柬請查收!
    LOT57——79號12月21日10:40始青風海韻專場(二)LOT80——300號12月21日10:50始歲月留香——金通達藏西北現代名家書畫專場LOT301——392鈐印:範振緒印說明:甘肅省文物商店舊藏。
  • 創作鑑評 | 北丹石《志在千裡》
    題名:【志在千裡】石種:北丹石規格:110cm×50cm×58cm收藏:柳州市·何麗珍北丹石自
  • 名家有約|阮憲銑:世間美好都不需要言語(組詩)
    從新鮮的樹上抖落下來露晶瑩天蔚藍風清澈山坡上,各色的花香和鳥鳴,哪一樣都不要翻譯就如懷揣在我們胸中的亮光藏在心裡的名字幾經漂泊 我被掛在異鄉的屋簷下 風乾了 我還張著嘴朝著海的方向 因為那裡有年邁的母親
  • 「漢代西南第一碑」《景雲碑》(附高清原石圖)
    這塊漢碑原石,通高240釐米,寬95釐米,厚33釐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 【碑拓擷英】 隋碑第一:《龍藏寺碑》元拓本
    碑額楷書「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15字。碑陰及左側有題名及恆州諸縣名,分5截30行,行字數不等,亦為楷書。據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載:「龍藏寺碑並陰,張公禮撰並書,開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興寺。」
  • 雲賞牡丹 天南海北遊客同享國色
    「今年春節前我還和武漢的同事約好,清明假期來洛陽看牡丹。」師晨歌說,這個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自己一直待在洛陽,並報名加入了高新區北方社區的志願者隊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家雖然暫時來不了洛陽,可是不耽誤拍照。」師晨歌說,得知洛陽推出「雲賞牡丹」活動後,她就把連結發給了同事們,大家通過手機賞國色、花中「留影」,有的還藉助軟體變身「牡丹仙子」,開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