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鮮豔的各種蔬果
比臉還大的梨子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通訊員張奕軒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昨日,第十六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漢陽國博)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萬餘種農產品匯聚一堂,觀展市民目不暇接,邊逛邊吃邊買,現場充滿濃濃的過年味。
楚天都市報記者逛展發現,省內各地的土特產,尤其是地理標誌農產品,像往屆農博會一樣受到逛展者熱捧,各種新奇特農產品也吸引了眾多逛展者駐足。
本屆農博會將持續至11月26日。市民可免費逛展,品嘗、選購各類土特、生鮮產品和進口食品,年關已近,別錯過了這個提前打年貨的好機會。
吸管插進橙子就能喝汁
「苕大」紅薯成拍照熱點
眼下正是吃柑橘的旺季,農博會宜昌展區的夷陵蜜桔、秭歸臍橙等,價格比市場上便宜不少,採購者很多。而在鍾祥和武漢江夏的展位上,一種可以插進吸管喝果汁的泉水柑、果凍橙,也引來很多人嘗鮮。
「果汁量確實蠻足,蠻甜!」在江夏展位,劉女士吸了一大口泉水柑汁說。
展商介紹,經過選育、嫁接的泉水柑,果皮薄、汁水足。他邊說邊拿起半顆泉水柑,稍稍用力一擠,果汁立即汩汩流出。
果汁同樣充足的,還有宜昌展位上的愛媛橙、果凍橙。工作人員用手一擠,也是汁液四溢。「去年開始流行吃果凍橙、泉水柑,湖北也很適宜種植,比四川等產區的性價比更高。」工作人員說。
在紅安根聚農業展位,一個「苕大」的紅薯引來很多逛展者拍照。展位負責人周德順說:「紅薯的生命力很強,我們研發、種植了多個不同的品種。比如,幼兒款紅薯蒸熟後,幾乎可以當成流食來吃;老人款人參薯清淡、粉甜、細膩,更加養生。」
近2米長花鰱重20公斤
握在手上的葫蘆丁點小
「媽媽,為什麼這條魚這麼大,那邊的魚那麼小?」在武漢農業集團展位,6歲的黃希桐問。
黃希桐的疑問,是針對一條巨大的花鰱。它長近2米,比抱著它展示的工作人員還高。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花鰱只是普通品種,但因養殖時間長達4年,所以體型巨大。它重約20公斤,按每公斤30元的市場價計算,價格接近600元。
與大花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陂一家展位的小魚缸裡,遊動著身材非常迷你的沙土鱧等小雜魚,每條長約5釐米。工作人員說,這種特種魚產量非常小,但營養價值高,口感也很嫩,市場前景不錯。
以嬌小吸引眼球的,還有江夏展位的小葫蘆。「這種葫蘆剛好夠一隻手把玩。葫蘆的顏色越摸越深,適合用來健身。」平時喜歡把玩小物件的吳師傅說。他買了15個小葫蘆,花了30元。
各地特產越土越受歡迎
邊逛邊吃嘗遍鄉村美食
記者逛展發現,市民們逛得最多、買得最多、吃得最多的,還是全省各地的土特產和地道鄉村美食,尤其是地理標誌農產品。
此次農博會,宜昌的參展規模、名優產品數量位居前列,全國知名的宜紅茶、稻花香酒、五峰綠茶、宜都蜜桔、宜昌獼猴桃、土老憨調味食品等農副產品,受到逛展市民搶購。
農博會現場還舉行了武漢、宜昌農超農商對接會,24對企業完成籤約,籤約總額達20.3億元。
同樣,來自鹹寧的魚丸、蓮藕,來自孝感的米酒、麻糖,來自荊州的魚糕,來自黃石的港餅等土特產,也成為市民嘗鮮、採購的熱點產品。
最為熱鬧的,要算鄉村美食節展區。這裡雲集了全省各地的地道美食,現場烹飪,香味四溢。市民們在黃陂展位體驗打餈粑,在蔡甸展位吃大集綠豆包,在新洲展位喝汪集雞湯,在黃石展位嘗京果、酥糖、港餅……在大家嘖嘖的讚嘆聲和大包小包搶購的熱鬧中,濃濃的年味四散開來。
另據湖北經視報導:11月23日至11月26日,武漢農業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現場有不少湖北特色產品,其中一個巨型的「苕王」竟重達26.6公斤,吸引了不少朋友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