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因疫情停課8個月之久的中國冰球運動學院進行了新學期的開學典禮,在冰場上進行了莊嚴而激動的開學第一課。作為冰球學院院長,王春露把院徽佩戴在每一名學生的胸前,希望他們能夠珍惜學校的榮譽,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爭取為國爭光。
「中國冰球學院的責任使命是什麼?我們培養冰球的火種,然後向全國播撒。」王春露說,「很多冰球孩子在12歲升入中學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離開這個行業了,冰球學院建院的初心就是把這些喜歡冰球的孩子、在冰球項目上有發展潛力的孩子承接起來。我們向全國的大學培訓輸送冰球運動員,不只是北京體育大學,還要聯合更多開設冰球專業的大學,向他們輸送人才。相信用不了幾年,我們就可以建立全國大學生冰球聯賽了。」
近些年,從短道速滑運動員退役之後的王春露做過很多工作,頭銜也換了很多,但從未離開冰雪領域。「我從9歲開始滑冰,29歲正式退役,在長達20年的運動員生涯裡,冰雪基因早已在我的身體裡了,我對冰雪的感情是割捨不掉的。」王春露說道。
王春露1978年出生,1995年首次參加全國冬運會就在短道速滑1000米比賽中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同年舉行的世錦賽上,她又奪得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三項冠軍和個人全能亞軍,17歲的「天才少女」王春露一戰成名,躋身世界短道速滑項目頂尖選手之列。500米是王春露的強項,她先後在3次世錦賽和2次世界盃的500米決賽中封后。而更被熟悉短道速滑的老冰迷們津津樂道的,則是當年叱吒冰場的中國「四朵金花」,作為接力隊員,王春露和隊友們合作共奪得了5次世界冠軍,與楊揚、楊陽、孫丹丹締造了「四朵金花」時代。
當時,「四朵金花」在單項和接力項目中以「中國軍團」的形象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鹽湖城冬奧會,在王春露的配合下,楊揚為中國代表團奪取了冬奧會的第一塊金牌,王春露獲得了銅牌。雖然自己沒有實現中國冬季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但是能在賽場上見證隊友的歷史性時刻,讓王春露遺憾中感到了欣慰。
王春露在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比賽中。趙彤傑 攝
2006年都靈冬奧會之後,王春露退役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滑不動了」。儘管多次獲得世界大賽金牌,但王春露始終與奧運金牌無緣,這也成為王春露心中一個永遠的遺憾。「遺憾也是一種美吧。」退役時,29歲的王春露用這句話總結了自己的運動員生涯。
退役後的王春露依然沒有離開冰場。2006年5月,王春露成為中國短道速滑隊副領隊。她渴望著在自己的呵護下開放更多的「新金花」,並在2010年2月溫哥華冬奧會見證了中國短道速滑女隊包攬四枚奧運金牌,其中3000米接力金牌更是彌補了幾代運動員的夢想。
有成就也有很多不容易。回想當年往事,王春露說:「到了我這個年齡,真是可以說幹了一輩子冰雪了。一路走過來,我覺得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但我始終堅信就是我不會離開,我永遠會在冰面和雪場上,也很感謝國家體育總局給我這樣的平臺。」從大眾冰雪部到冰球運動學院院長,王春露在冰雪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廣。「我經歷了很多個部門,從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後來到大眾冰雪、高山滑雪、單板滑雪,然後又到冰球,也接觸過冰壺,我就開玩笑說,以後再派我去花樣滑冰就全了。」
如今王春露變身為冰球人,感受到了冰球運動的魅力以及責任。開學儀式上,王春露提到最多的也是責任與擔當。「為什麼我們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叫『冰球小將的理想與擔當』?我們想告訴孩子們,每個行業都有英雄,每個人都有理想,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一份自己的擔當。希望通過開學第一課的儀式感,讓孩子們感受到中國冰球學院對他們的重託,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身上的使命和擔當。」
多領域的接觸,也讓王春露深有感觸,「每個行業、每個運動我覺得都既有它獨特的地方,也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在每個領域我都覺得並不陌生。做大眾普及工作,我策劃了上百場活動,就是希望把這個工作做得歡樂;現在我到學院也是一樣,我一邊學習,一邊也在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