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於行 為人師表——幼兒園教師師德建設探究
陝西商南縣西關幼兒園
(作者:胡新樂)師德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師個人道德,二是教師職業道德。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而教師教育幼兒,身教
重於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以下,是我對師德建設方面的認知。一、師德師風缺失的有哪些原因:(1)、幼兒園管理出現盲區,其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重智輕德。有的幼兒園仍然只重教學質量,輕思想道德建設。忽視了師德行為管理工作,少數幼兒園對這項工作認識不夠,管理不到位,存在熱一陣冷一陣的問題,造成管理環節不銜接,監控過程出現疏漏,甚至出現盲點,導致師德行為缺失的苗頭有滋生的土壤。二是不能堅持師德行為管理制度。幼兒園的管理制度,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沒有經常性地公示給幼兒、家長和社會,幼兒家長缺乏對教師行為的有效監督。有的幼兒園幼兒被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教師習以為常,幼兒也習以為常了,從而滋長了少部分師德行為敗壞的教師。各校購置的師德行為舉報箱,有的鎖都鏽死了,根本沒有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三是對違紀教師姑息遷就。有的幼兒園明知個別教師存在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等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而再、再而三的遷就教師,不及時批評教育,不嚴格按師德行為管理制度進行處罰,這種作法實際上是對違紀教師的一种放縱,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極大不負責任。四是師德行為評議弄虛作假。個別幼兒園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評議時,不一針見血,不真槍實彈,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滿意,個個滿分。(2)、教職工忽視了學習、反思。有些教師鼠目寸光,以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看不清教育發展形勢,教育教學行為開始滑坡,甚至出現師德行為缺失的違法違紀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現為:忽視小節、工作不敬業、法律意識淡溥。忽視小節,有的教師存在說得多、做得少,計劃多、落實少,講客觀困難多、談主觀原因少,講宏觀問題多、談具體細節少等現象。片面地認為課堂上接打手機、酒後上課、課外打打麻將等等,都是生活小節,不損形象,無傷大雅。這樣必然會導致少部分教師儀表不整,舉止不文明,出言不遜或骯髒,與為人師表的要求相差甚遠。工作不敬業,有的教師「身在幼兒園心卻在商」,搞第二職業時全身心投入,幹教育工作時馬馬虎虎,無精打採;有的教師學新教材、新教法、新課程標準一再畏縮,學歪門邪道躍躍欲試;有的老師知識貧乏,教法陳舊,誤人子弟。法律意識淡薄,有的教師不認真遊戲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要求,不尊重幼兒的人格、人權,惡語傷害幼兒,甚至採取罰跪罰站,打手掌和屁股等手段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有的老師參與社會賭博,在社會上臭名遠揚,被幼兒及幼兒家長看不起,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的形象。二、建立師德長效機制,是抓好師德建設的有效方法。加強師德行為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師德行為建設體系。要實行師德行為「一票否決制」。認真貫徹《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規範從教行為,對師德行為不合格的教師實行「教師聘任一票否決制」。建立教師師德師風學習體系。使廣大教師紮實持久地接受繼續教育,充實、更新知識和思想。 三、建立監管監控機制評估體系,是抓好師德建設的好路子。 建立監管監控機制評估體系。各幼兒園要成立「園長--保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 幼兒家長」等人員組成的師德行為監控網絡,將每個教師的師德行為納入有效監控之中,定期召開專題會議,揭發檢舉師德行為缺失的教師,對重點人物安排專人進行布防、布控,將師德行為缺失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幼兒園每學期必須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公布師德行為舉報內容、舉報電話及《教師談話制度》等,並要定期開展跟蹤督辦檢查工作。
在開展師德師風學習的基礎上,我深刻地認識到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組成了一個教育教學的有機整體,其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只有教師寓德於行,為人師表,才能使這個有機整體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首先,熱愛幼兒,是師德的核心內容。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幼兒。熱愛幼兒,必須了解幼兒,尊重幼兒,時刻把幼兒放在心上,關注他們在遊戲、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幼兒的痛苦與不幸,與幼兒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係。一位有師德的老師,不只是愛少數幼兒,而是愛每一名幼兒,愛全體幼兒,尤其要關心、愛護、幫助家庭有困難、遊戲活動落後、身患疾病的幼兒。其次,尊重家長,是師德修養的重要體現。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他們在人的一生成長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園與家庭是兩個並肩工作的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著一個方向行動。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對對立的立場是極其重要的。」尊重家長,引導家長了解、參與、監督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教育作用,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了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我定期把幼兒園各個階段的遊戲、活動等情況以家園聯繫欄的形式展示給家長,然後,請家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反饋意見。每次更換家園聯繫欄裡內容時我都要對全班的每位幼兒本周內的表現做全面總結,並要對每位同學的表現進行具體分析,列出在最近時期各個方面表現較好同學的名單。這一做法,使家長對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都很關心。他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給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在實際工作中,我把幼兒在校的表現以《幼兒園行為錄》的行式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家長能夠詳細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紀律、遊戲、勞動等各方面的表現,再請家長把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及時反饋給我。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最後,樂教勤業,是師德行為規範的最高境界。通過師德行為遊戲,我深刻認識到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的老師勞動有「三重收穫」的觀念非常正確。他認為老師的勞動一是收穫各類人才,二是收穫幼兒真摯的感情,三是收穫科研成果。正是這「三重收穫」的觀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學的徵途上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潛心鑽研,學與教的規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細細地體會著教書育人帶給我的樂趣。屈指算來,我已教了二十年書了,教過的幼兒累計也有幾千人。當我看到同學們有的成了技術熟練的會計,有的成了獨當一面的廠長,有的成了給農民們排憂解難的農業技術員,有的成了醫術不凡的年輕醫生,有的和我一樣踏上了教育崗位……我漸漸從內心體會到了桃李滿天下的快樂。對教師職業的熱愛給了我樂教勤業的巨大動力。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崗位,管理班級對我來說不再是平凡、瑣碎的單調勞動,而是成了我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在當今社會,加強師德修養對教育教學工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身為一名教師,我將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己的行為,緊跟時代腳步,不斷地超越自我,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真正做到:寓德於行,為人師表。
責編:李鵬
值班主任:姚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