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侯校書歸華陰別墅》中,李傳波的雪竹擲地有聲,看後令人不禁打一冷顫,這就說明李傳波畫進去了,畫得到位,畫得淋漓。畫面上一叢雪竹高聳,竹葉上層以留白表現雪意。這幅畫既寫實,又寫意,以竹寓人,以雪寓時,再加上他那瀟灑的書法,熔鑄在一起,是一幅難得的上品。
作品中雪中竹葉向上仰生,竹葉剝離卻不失剛健清新之態。卻以繁密取勝,不落俗態,在喧囂技巧上竹竿為粗,以空白出之,而喧囂於其後襯託之,是為巧思,竹竿中亦分層次,竹節皆染墨,徐徐淡之,以見次序,而竹葉竹梢皆現空白之色,以縫隙染就黑墨,這樣墨竹葉與白竹葉之間有逐漸地過渡,無絲毫板滯之色。
李傳波新品雪竹《送夏侯校書歸華陰別墅》作品來源:易從網
李傳波的這幅竹畫,畫中石頭當立,石後幾杆竹子挺拔而上,枝上以濃濃淡淡的墨葉寫就,在背景烘染中體現出層層雪意,石下幾枝細竹伸出,可以想見雪壓下的竹子,非常可貴的是在雪中烘染竹時,竹葉又有層次之分,甚至留出白色的竹葉,同時竹竿、竹葉與石頭渾然一體,非常協調,絕無生硬虛造之嫌。
李傳波新品力作《雪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這幅作品中,如果少了書法,那就少了一多半的靈魂,多了這樣的書法,一幅完整地書畫作品,以其勢不可得擋呈現在眾人面前,感覺到這樣的作品衝擊力是明顯的。李傳波書學二王,尤其是王羲之。王羲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書聖,是一位全能的天才,他的書學觀念是很有價值的。一般初學之人總是從所在地區及有緣之師開始其書學的,總是受初步的審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一下子對最高的書品和書學境界徹底敏悟和接受。王羲之初學衛夫人,便滿足了,自以為可以大能了,隨著學進識進,尤其是見到更為高層次的藝術,便頓然覺醒了潛在的求知和審美本能,以至逐步追求,通師名跡,不以一家一法為限,而以一切法門為是。所以王羲之成為書聖,並非偶然,而是意料之中的事,後來學王羲之的人眾多,一個朝代又一個朝代,一批又一批,可是誰又能學到了王羲之這種學習的方法和精神,學習的意識了呢?
李傳波新品雪竹《行香子·不愛嬌奢》作品來源:易從網
同是學習,同是學古人,有學而化之者,化一分即是自己長一分,即是造一分。學而不化,則古人是古人,我還是我;唯有所學,沒有創造。李傳波是一邊學,一邊創的,才逐漸體現出李傳波對書法真正的領悟力,也才能在這幅竹畫中,書法與竹子完美地融合,一幅感染人的繪畫作品出來了,還能失去這樣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