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雪如約而至,雪景是很美,但出行就難免有了麻煩。
從往年情況來看,大雪過後,醫院裡因摔倒造成骨折及外傷的患者就會陡然增多,其中以老人為多,今年也不例外。
以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和急診科舉例,15日上午不到8點開始,就陸續有人因雪天摔跤前來就診,截至當日下午3點,共有9名患者出現骨折或外傷,其中5人手腕部骨折,3人腰骶部外傷,還有一人腰椎骨折。
雪天路滑、地面容易結冰,大家穿得鼓鼓囊囊,本就行動不便,很容易滑倒怎麼辦?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董春海為廣大市民推出一份「冰雪天防滑寶典」——向呆萌的企鵝學走路。
「『企鵝漫步法』的精髓在於壓低身體重心,走路搖擺,能很好地控制身體平衡。」董春海說,雪天不可預測的因素有很多,老人儘量減少出行,走路、騎車速度別太快,注意力要集中,行走在結冰路段,最好保持雙腳與肩同寬,小步慢行。兩人以上出行時,要前後行走,不要並排;防寒保暖時帽子不要過低,以免遮擋視線。
此外,雪天出行還得準備一雙防滑鞋,鞋底不宜硬,切勿穿硬塑光底鞋,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女士尤其不宜穿高跟鞋或松糕鞋,老年人宜拄拐而行。在雪地行走,儘量不要提重物,雙手更不要揣在兜裡,因為雙手來回擺動能很好地起到對身體的平衡作用。
那如果不慎摔倒了應該怎麼處理呢?董春海介紹,一般雪後摔倒導致骨折多集中在手腕部、髖部和腰椎,以50歲以上老人居多。
「很多人一摔倒,下意識就用手撐地,這樣極容易導致手腕部骨折。」董春海說,摔倒時的正確姿勢為:雙手收回或平伸,順著力量向前滑,順勢向前滑;或者雙手護住頭面部,縮團,順著力量向前或向左右滾;或用身體整個側面著地,增加受力面積,儘量不要用手直接支撐地面。
滑倒後首先要對四肢和關節進行自我檢查,看看主要關節能不能活動。如果感覺肢體特別疼痛,而且有反常活動,就有發生骨折的可能。如果頸部背部和腰疼,千萬不要馬上起身,因為如果有脊柱骨折,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骨折加重或者損傷脊髓神經,嚴重時可能造成癱瘓。此時應該儘快呼救。
傷後如肢體腫脹明顯應立即就醫,不要延誤。也不要按摩揉傷處,可能加重傷情或骨折錯位。可以先局部冷敷,起到收縮血管、止痛止血的作用,待一兩天傷處消腫,再進行熱敷。
此外,救人者不宜隨意拖拉背抱傷者,正確的做法是用擔架平板將傷者平抬移動,或撥打120等急救電話由專業醫護人員救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