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引述知情人士稱,京東集團已經在日前於香港聯合交易所秘密提交上市申請,進行2014年登陸美股納斯達克之後的二次上市。
京東有望6月上市,並出售將近5%的股份,假設屆時京東市值維持在當前的640億美元左右,那麼赴港二次上市將募集資金約3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0億元)。
消息源還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但是京東在期間的表現已經證明了其電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以及面對疫情的彈性空間。結合過去幾個月京東的股價變化,也能發現即使受到2月、3月期間大環境影響,股價依然一路走高。
開始盈利的京東正多處募集資金
這不是京東在年內的首次募集資金動作。早在年初,有傳負責在港上市承銷的美銀和瑞銀,就為京東進行過總價值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4億元)的債券發行工作,順便一提,這兩家商業銀行也是六年前京東赴美上市時的承銷商。
同樣是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京東正在通過渣打銀行牽頭,尋求一筆金額可能為2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億元)的在岸/離岸五年期貸款。京東計劃將這筆貸款用於旗下物流業務的開發和再融資,加強經過多年發展後佔到電商物流領域前列的京東物流的實力。
綜合看來,京東可能在計劃募集超過人民幣500億元的融資,或許是用來迎擊正在不斷擴張邊界的阿里巴巴和拼多多,或許也是在為自身尋找新出路。2019年京東結束多年來的營業虧損,獲得了121.84億元的淨利潤,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了積極信號。
根據京東在此前公布的財報,2019財年全年京東營業收入為5768.88億元,同比增長24.86%。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量增長至3.62億,單個季度新增的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創下三年以來的新高,可以說這家公司正在迎來自成立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段時期。
京東有尋找增長的目標、自身也證明了獲得增長的能力、同時疫情即將徹底結束經濟需要恢復增長曲線,三大條件都在為京東融資一事推波助瀾。再加上國內資本也在不斷看好京東,通過香港上市的方式與潛在投資者拉近距離,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之一。
如果京東順利完成在港二次上市,說不定會開啟中概股赴港上市的風潮。根據IP早知道的報導、中金證券的分析等資料,百度、攜程、網易、新東方等早年間登陸美股的中概股都有類似計劃,一旦京東將這一流程實踐走通,那麼在港二次上市的企業將不只是阿里巴巴等巨頭。
電商市場戰爭再度升級
實現了2019年收穫121.84億元淨利潤的京東,以各種方式融資500億元究竟是出於何種打算?這家已經在實質上是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彈藥來保持提升並鞏固自身在電商市場中的地位,也可以視作京東對阿里巴巴、拼多多近期一系列動作的回應。
1.核心業務再度加固
首先京東不希望丟掉最為核心的電商零售業務,這點在近期曝光的京東零售高管變動中可以看出:根據36kr的報導,京東自有品牌業務部、生活服務事業群、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整合自消費品事業部、7FRESH、1號店和新通路事業部),都迎來了新的負責人。
此番動作都是接任京東總經理的徐雷帶來的改變,徐雷就任京東零售CEO的這一年來給全集團貢獻了淨利潤,選拔出的新負責人要麼是在之前崗位有過實際表現、要麼是有多年經驗的行業老兵,追求保持現有規模並持續增長的意圖十分明顯。
京東從最初的3C數碼領域開始,在零售電商和平臺方向上逐漸獲得積累,給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相對較高的用戶塑造了京東自營電商物美價廉的用戶心智。這是京東相較於競爭對手的最大不同之處,也給其進入商超領域提供品牌形象轉移的優勢。
2.下沉市場競爭呼叫火力支援
其次京東也不希望落後拼多多、阿里巴巴的「淘寶特價版」等產品,想要拿下往往被稱作「下沉市場」的三線城市到六線城市市場,在花費20年時間對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完成市場教育之後,下沉市場成了整個網際網路和京東主戰場電商的最佳增長來源。
在數字極為顯眼的京東2019年第四季度數據就能看出:該時間段內新增用戶的70%以上,都來自於上面所定義的下沉市場,帶動京東移動端在2019年12月的月活同比2018年增長41%。抓住這部分此前還未深入體驗電商的用戶,簡直就是抓住了前往未來的鑰匙。
進入下沉市場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錢,拼多多已經用成立短短幾年間的表現證明過,低價、返利是刺激新用戶加入並留下他們的成熟手段。既然京東已經決意在京喜大幹一場,並通過接入微信QQ一級頁面入口引流,也就需要相應的「軍火」來完成戰役。
3.京東物流業務悄然生長
還有在公眾視野中相對低調,實際上卻在支撐京東電商業務關鍵流程的京東物流。過去的十多年間,京東不惜用連年虧損打造了在競爭對手處見不到的自營倉儲物流系統,使得商品交付、售後等電商體驗的「最後一公裡」在服務品質上得到保障。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業界,都深刻意識到物流對電商體驗的重要性,但是能做到京東級別從倉儲到物流再到實際派送完整控制的,不僅寥寥無幾而且存在距離。京東有充分的理由發揚京東物流在電商競爭中的優勢,拉開距離打造壁壘很可能會是物流方向的下一步動作,競爭對手們正在加速物流投入。
阿里巴巴打造了菜鳥網絡,不僅為天貓淘寶入駐企業商家提供倉儲,還整合了多家快遞的資源並將線下網點鋪遍全國,但是離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嫡系物流系統還有距離。拼多多的市值一步步逼近京東,目前主要動作還集中於購買層面,物流投入不多。
最核心的京東物流之外,京東也在物流領域加大橫向布局:與京東到家合併的達達,在同城配送領域和餓了麼、美團展開競爭;供應鏈物流領域,京東3.76億元戰略投資新寧物流;今年還傳出消息,和京東有千絲萬縷關係眾郵快遞正在悄然擴張,或服務於京喜平臺的下沉市場配送。
京東進入新時代
京東選擇在港二次上市,也是新階段的開始。
京東有了明確的業務板塊、清晰的增長方向、可以預見的競爭對手和布局、創始人劉強東也可以退居二線不用拋頭露臉。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人們提起京東聯想到的第一個人肯定是劉強東,這個形象鮮明行動大膽的領導者,不僅在企業名字上也在整個企業形象上完成了深度綁定。初創時期的京東或許正需要這樣的人,能精準帶領公司達成目標,但到了今天可能就不再如此。
單個決策者難以覆蓋大型企業的精細化業務管理,各自業務線需要有專門的角色完成對應決策,後馬雲時代的阿里巴巴已經做了充分實踐。京東管理層的轉變也是如此,2019年1月徐雷剛上任京東零售CEO時,就表達過「能者上庸者下」的態度。
我們在過去的數個月內見到了劉強東卸任京東集團多個子公司負責人的變動,一來是決策層改革的徹底執行,二來也能將個人和企業進行形象隔離。劉強東本人和京東脫鉤後,在港股或是其他市場融資時目光也更容易聚焦到整個企業,而不是高層個人身上。
中國資本的發達也是推動京東做出選擇的重要理由之一,相比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剛起步時大都需要外資投資機構扶持的情況,如今中國投資機構、資本環境、市場接受程度都可以去支撐網際網路企業發展。
再加上京東主要業務建立於中國國內而非海外,在即時反映自身變化到股票市場、獲取更多利益相關資金注入、帶動國內經濟發展等層面上,都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自然也有來到機製成熟物理位置更近的港股上市的動機。
京東完成二次上市後加入港股通,在鋒科技看來也是可以預料的事情。京東需要更多資本注入完成增長投資,中國投資人也在期待類似的優質中概股回歸,為整個市場製造向好的機會。
還有一個月,京東電商板塊最為重要的促銷活動618即將到來,我們或許很快就能見到京東所譜寫的新故事將如何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