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庶文講壇」以往的風格,一個主題的文章一周內只會更新一篇,不過關於尼採我覺得很有必要一次性將他講完,才能體現其邏輯性,所以今天的文章可以與昨天的接上,歡迎大家擴展閱讀昨天關於尼採的「上帝之死」。
我們先進行簡單的複習:第一、尼採沉痛的宣告「上帝之死」,並不是在歡呼新世界的到來,而是在感嘆人們用自己編造的虛假思想殺死了上帝;第二、尼採認為西方自古流傳的形上學也屬於虛假思想。
既然形上學是虛假的,上帝也已經死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麼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呢?今天來看看尼採的「超人理論」。
人類面對虛無的途徑是找到真實,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呢?尼採認為:生命本身的強健力量是人類唯一真實的東西,也是人類唯一能夠戰勝虛無的途徑,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是尼採眼中的「超人」。
尼採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前兩者是問題,後一者是解決方案。
01鐵錘哲學
尼採認為:人生是虛無的,人生本來沒有任何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為製造或者賦予的。比如:我們從小到大總會有人告訴我們,在終點盡頭會有一顆糖果,人生的意義就是要到努力獲得這顆糖。
在現實生活中,這顆糖是不存在的。自從蘇格拉底以後,理論學家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概念、真理、信仰、信念來說明現實世界之上有一顆糖的存在,就是超脫人類更偉大的意義。比如:基督教說的天國;佛教說的涅槃;道教說的成仙成聖等等。
在尼採看來這些理論掩蓋了人生虛無的真相,讓人們陷入虛假安慰的幻覺。尼採要揭露這種虛假,於是他將《偶像的黃昏》一書的副標題定為「如何用鐵錘來進行哲學思考」,他決定要用批判的鐵錘將以前的理論所創造的意義全部砸碎,讓人赤裸裸地無依無靠、無牽無掛、一無所有,直面虛無的絕境。
關於這一點我們當代中國人似乎很有體會,一切的理論和信仰都被無情的推翻,人們還是渴望尋求一絲慰藉,所以金錢主義大行其道,不過在尼採看來金錢同樣是靠不住的,是虛無的。
02積極的應對
當人們赤裸裸的站在虛無面前時,人類應該怎麼辦呢?糖果是假的,生命沒有了意義,人類一直信奉的真理成為了幻覺,人們惶恐不安,開始各自尋找自己的慰藉。當然,所謂的慰藉都是虛幻的。
唯一真實地東西只有人強健的生命力,這就是「超人學說」的起點。有了這個「起點」,那麼人類也將從消極的虛無主義轉變為積極的虛無主義。在消極的虛無主義看來,沒有了上帝,沒有了真理,沒有那顆「糖」會使得人會陷入悲觀和絕望。
這種認知是虛幻的信念導致的惡果,他們認為:在世界的表象背後還存在一個更深刻的本質,認為人生必須依靠這個本質才能找到價值和意義。如果對這種信念深信不疑,那麼尼採的鐵錘是具有毀滅性的,一旦虛幻的外衣被砸碎,人生難免陷入消極。
但是如果人能夠從這種破滅中覺醒過來,認識到世界本無意義,這恰恰能夠帶來自由。在尼採看來,價值不是固定在那裡一層不變等你發現的,而是要由人自己主觀去創造出來,生命活動的標誌就是能夠自己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生命的強健力量。
所以在無意義的世界與與意義的生命面前,人必須立足於現實,直接面對荒誕的世界,用強健的生命力創造出價值,用尼採的原話說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樣一來那些真理、信仰、信念的破滅就不會讓人感到絕望,反而能夠成就一個人的創造意義,這就是積極的虛無主義。
03西西弗斯的荒誕
如果要在積極的虛無主義身上找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麼應該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和中國的孟子,前者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後者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先哲,表面上看兩人怎麼都不可能扯上關係,但是如果套用積極的虛無主義模板,這兩人是高度的相似。
西西弗斯本是一個國王,為了避免人間的悲慘他綁架了死神,這件事情被宙斯得知後,宙斯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讓他把一塊巨石從一座大山的山腳推到山頂,但是在抵達山頂這一剎那,這塊巨石就會滾回山腳。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西西弗斯並沒有沮喪和絕望,而是積極的面對慘澹的人生,不停的把巨石推到山頂,就算失敗多少次也不在乎,關鍵在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西西弗斯用強健的生命力創造出的意義。所以加繆寫道:「登上頂峰的鬥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中國的孟子也是類似的人物,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可是孟夫子依舊不畏艱難喊出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生格言,這句話也正是孟子創造出來的意義。不可否認,他們都是尼採眼中的「超人」。
孟夫子與孔夫子有著本質區別,孔子並不是一個思想家,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原創性的思想,所有的行為都在致力於「周禮」的復興;孟子則不同,他抱著自己的學說周遊列國,雖然吃得好穿的好,但是儒學在戰國已經流於迂腐,不被待見;這份信念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直推行儒學,雖然在當時成為荒誕的笑話,不過在元朝的時候統治者被其那份勇氣所折服,將孟子列為了儒家「亞聖」。
孟子也是一個找到自我人生意義的人,所以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04超人理論
有了以上基礎,我們也就不難推斷出尼採的「超人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高貴在於自身有決定和創造價值的能力,不需要別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給事物以榮耀。在中國莊子也說:「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誇獎我,我也不因此而感到高興,全世界的人對我進行指責,我也不為此而難過,我就是我,我有我的立場,我的是非觀,我的人生意義,並不拘泥於世俗的真理、信仰、信念。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西西弗斯和孟子的權利,面對虛無的人生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有兩條,一條是奴隸道德,一條是主人道德。
奴隸道德說的是放棄自己的生命激情,用虛假思想來約束自己,人生寄托在妄念之中;主人道德則完全相反,主張放棄一切幻覺,直接面對虛無和荒誕,用生命的激情去創造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們在現實中生活,後者實在太難,所以尼採才說「難道我們不能成為自己的上帝嗎?」這是一種呼喚,尼採把這種人叫做「超人」。也就是在「上帝死後」,自己成為自己主人的人,這種人用自己強健的生命力去創造生命的意義。
05尼採也不可信
如果一個人深讀尼採,難免會產生一種懷疑,既然一切別人賦予的真理和理論都是虛假的思想,那麼尼採的學說會不會也是一種虛假的思想呢?如果我們相信尼採的理論,不也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理論之上嗎?
尼採在《扎拉斯圖拉如是說》中這樣寫道,引用如下:
「你們說相信扎拉斯圖拉,但扎拉斯圖拉算什麼?你們說是我的信徒,但所有的信徒又算得了什麼?你們沒有探索自己,卻發現了我……現在我要你們丟開我去發現自己,只有當你們全部否定我的時候,我才會回到你們身邊。」
尼採的意思是,如果你相信尼採,那麼就不應該對尼採盲從,因為尼採希望你能夠用自己的強健生命力去探索人生的意義。如果一個人宣稱自己是「尼採主義者」,那麼根本上來說是「反尼採」的。
尼採的虛無主義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但是會帶來一個巨大的道德問題:如果人生的價值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創造一個意義,那麼我們的創造是否也存在好與壞?這是今天留給您的思考題,也是「王庶文講壇」明天的內容,歡迎關注。
好了,關於「尼採的超人理論」就到此結束吧,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尼採的「上帝已死」與「超人理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今天的內容您只需記住兩點:第一、超人理論指的是人們能夠直面破碎的真理、信仰、信念等虛假的思想,用自己強健的生命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第二、一個人如果宣稱自己是「尼採主義者」,其根本上是「反尼採」的。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王庶文講壇」最大的鼓勵。「王庶文講壇」致力於中西方文化、歷史、美文、詩詞創作,謝謝您的支持。#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