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2020-12-27 王庶文講壇

按照「王庶文講壇」以往的風格,一個主題的文章一周內只會更新一篇,不過關於尼採我覺得很有必要一次性將他講完,才能體現其邏輯性,所以今天的文章可以與昨天的接上,歡迎大家擴展閱讀昨天關於尼採的「上帝之死」。

我們先進行簡單的複習:第一、尼採沉痛的宣告「上帝之死」,並不是在歡呼新世界的到來,而是在感嘆人們用自己編造的虛假思想殺死了上帝;第二、尼採認為西方自古流傳的形上學也屬於虛假思想。

既然形上學是虛假的,上帝也已經死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麼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呢?今天來看看尼採的「超人理論」。

人類面對虛無的途徑是找到真實,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呢?尼採認為:生命本身的強健力量是人類唯一真實的東西,也是人類唯一能夠戰勝虛無的途徑,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是尼採眼中的「超人」。

尼採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前兩者是問題,後一者是解決方案。

01鐵錘哲學

尼採認為:人生是虛無的,人生本來沒有任何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為製造或者賦予的。比如:我們從小到大總會有人告訴我們,在終點盡頭會有一顆糖果,人生的意義就是要到努力獲得這顆糖。

在現實生活中,這顆糖是不存在的。自從蘇格拉底以後,理論學家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概念、真理、信仰、信念來說明現實世界之上有一顆糖的存在,就是超脫人類更偉大的意義。比如:基督教說的天國;佛教說的涅槃;道教說的成仙成聖等等。

在尼採看來這些理論掩蓋了人生虛無的真相,讓人們陷入虛假安慰的幻覺。尼採要揭露這種虛假,於是他將《偶像的黃昏》一書的副標題定為「如何用鐵錘來進行哲學思考」,他決定要用批判的鐵錘將以前的理論所創造的意義全部砸碎,讓人赤裸裸地無依無靠、無牽無掛、一無所有,直面虛無的絕境。

關於這一點我們當代中國人似乎很有體會,一切的理論和信仰都被無情的推翻,人們還是渴望尋求一絲慰藉,所以金錢主義大行其道,不過在尼採看來金錢同樣是靠不住的,是虛無的。

02積極的應對

當人們赤裸裸的站在虛無面前時,人類應該怎麼辦呢?糖果是假的,生命沒有了意義,人類一直信奉的真理成為了幻覺,人們惶恐不安,開始各自尋找自己的慰藉。當然,所謂的慰藉都是虛幻的。

唯一真實地東西只有人強健的生命力,這就是「超人學說」的起點。有了這個「起點」,那麼人類也將從消極的虛無主義轉變為積極的虛無主義。在消極的虛無主義看來,沒有了上帝,沒有了真理,沒有那顆「糖」會使得人會陷入悲觀和絕望。

這種認知是虛幻的信念導致的惡果,他們認為:在世界的表象背後還存在一個更深刻的本質,認為人生必須依靠這個本質才能找到價值和意義。如果對這種信念深信不疑,那麼尼採的鐵錘是具有毀滅性的,一旦虛幻的外衣被砸碎,人生難免陷入消極。

但是如果人能夠從這種破滅中覺醒過來,認識到世界本無意義,這恰恰能夠帶來自由。在尼採看來,價值不是固定在那裡一層不變等你發現的,而是要由人自己主觀去創造出來,生命活動的標誌就是能夠自己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生命的強健力量。

所以在無意義的世界與與意義的生命面前,人必須立足於現實,直接面對荒誕的世界,用強健的生命力創造出價值,用尼採的原話說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樣一來那些真理、信仰、信念的破滅就不會讓人感到絕望,反而能夠成就一個人的創造意義,這就是積極的虛無主義。

03西西弗斯的荒誕

如果要在積極的虛無主義身上找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麼應該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和中國的孟子,前者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後者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先哲,表面上看兩人怎麼都不可能扯上關係,但是如果套用積極的虛無主義模板,這兩人是高度的相似。

西西弗斯本是一個國王,為了避免人間的悲慘他綁架了死神,這件事情被宙斯得知後,宙斯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讓他把一塊巨石從一座大山的山腳推到山頂,但是在抵達山頂這一剎那,這塊巨石就會滾回山腳。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西西弗斯並沒有沮喪和絕望,而是積極的面對慘澹的人生,不停的把巨石推到山頂,就算失敗多少次也不在乎,關鍵在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西西弗斯用強健的生命力創造出的意義。所以加繆寫道:「登上頂峰的鬥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中國的孟子也是類似的人物,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可是孟夫子依舊不畏艱難喊出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生格言,這句話也正是孟子創造出來的意義。不可否認,他們都是尼採眼中的「超人」。

孟夫子與孔夫子有著本質區別,孔子並不是一個思想家,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原創性的思想,所有的行為都在致力於「周禮」的復興;孟子則不同,他抱著自己的學說周遊列國,雖然吃得好穿的好,但是儒學在戰國已經流於迂腐,不被待見;這份信念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直推行儒學,雖然在當時成為荒誕的笑話,不過在元朝的時候統治者被其那份勇氣所折服,將孟子列為了儒家「亞聖」。

孟子也是一個找到自我人生意義的人,所以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04超人理論

有了以上基礎,我們也就不難推斷出尼採的「超人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高貴在於自身有決定和創造價值的能力,不需要別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給事物以榮耀。在中國莊子也說:「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誇獎我,我也不因此而感到高興,全世界的人對我進行指責,我也不為此而難過,我就是我,我有我的立場,我的是非觀,我的人生意義,並不拘泥於世俗的真理、信仰、信念。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西西弗斯和孟子的權利,面對虛無的人生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有兩條,一條是奴隸道德,一條是主人道德。

奴隸道德說的是放棄自己的生命激情,用虛假思想來約束自己,人生寄托在妄念之中;主人道德則完全相反,主張放棄一切幻覺,直接面對虛無和荒誕,用生命的激情去創造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們在現實中生活,後者實在太難,所以尼採才說「難道我們不能成為自己的上帝嗎?」這是一種呼喚,尼採把這種人叫做「超人」。也就是在「上帝死後」,自己成為自己主人的人,這種人用自己強健的生命力去創造生命的意義。

05尼採也不可信

如果一個人深讀尼採,難免會產生一種懷疑,既然一切別人賦予的真理和理論都是虛假的思想,那麼尼採的學說會不會也是一種虛假的思想呢?如果我們相信尼採的理論,不也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理論之上嗎?

尼採在《扎拉斯圖拉如是說》中這樣寫道,引用如下:

「你們說相信扎拉斯圖拉,但扎拉斯圖拉算什麼?你們說是我的信徒,但所有的信徒又算得了什麼?你們沒有探索自己,卻發現了我……現在我要你們丟開我去發現自己,只有當你們全部否定我的時候,我才會回到你們身邊。」

尼採的意思是,如果你相信尼採,那麼就不應該對尼採盲從,因為尼採希望你能夠用自己的強健生命力去探索人生的意義。如果一個人宣稱自己是「尼採主義者」,那麼根本上來說是「反尼採」的。

尼採的虛無主義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但是會帶來一個巨大的道德問題:如果人生的價值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創造一個意義,那麼我們的創造是否也存在好與壞?這是今天留給您的思考題,也是「王庶文講壇」明天的內容,歡迎關注。

好了,關於「尼採的超人理論」就到此結束吧,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尼採的「上帝已死」與「超人理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今天的內容您只需記住兩點:第一、超人理論指的是人們能夠直面破碎的真理、信仰、信念等虛假的思想,用自己強健的生命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第二、一個人如果宣稱自己是「尼採主義者」,其根本上是「反尼採」的。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王庶文講壇」最大的鼓勵。「王庶文講壇」致力於中西方文化、歷史、美文、詩詞創作,謝謝您的支持。#哲學#

相關焦點

  • 11尼採 「超人」究竟是什麼人
    我請教了一位老朋友孫周興老師,他是中國大陸尼採著作的主要翻譯者,也是優秀的尼採研究專家。孫老師概括了尼採的三大命題:一是人生虛無;二是理論虛假;三是生命強健。我覺得這三點概括非常精準到位。我們這一節要討論的超人學說,就蘊藏在這三個命題當中。而超人學說也是在回應我們上一節留下的問題:如果形上學的思想是虛假的,那什麼是真實的呢?人類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人面對虛無該怎麼辦呢?
  • 尼採超人哲學
    幸福其實很簡單尼採超人哲學上帝已死,最熟悉的一句標準的尼採語錄。
  • 尼採的「超人哲學」到底是什麼?如何解讀「超人是大地的意義」?
    尼採認為現在應該選擇的是創造偉大,也就是超人的偉大。這個邏輯引導尼採進一步說明他的超人哲學。人活在世界上,有理解及選擇的能力,難免會想自己要怎麼樣達到比一般人更高的層次。所以這裡要說明一下,尼採的「超人」有他特殊的用法。
  • 尼採的「超人」真的那麼可怕嗎
    這就涉及到尼採哲學另一重大問題:人類命運是純粹的虛無和荒誕!在尼採看來,不僅基督教上帝虛無縹緲,連西方人崇拜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也是西方文明的毒藥。他認為,由於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理想主義說教,才導致希臘文明走向衰敗。
  • 尼採:超人哲學
    尼採主張的是「超人哲學」,唯意志主義。尼採自詡為太陽是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卷開篇部分。
  • 哲學 |《罪與罰》:陀氏筆尖醞釀的存在主義
    (TIPS:此處借用尼採的超人學說闡釋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思想,意在說明兩者思想存在共通性,不意味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尼採學說影響)尼採思想有三大命題: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人生虛無,指人生本來沒有什麼意義,所有意義都是人為製造或者賦予的;理論虛假,即某些理論掩蓋了人生虛無的真相,讓人們陷入了幻覺,在幻覺中獲得虛假的安慰;生命強健,即「生命本身是強健有力的」,尼採認為,生命本身的強健力量是人唯一擁有的真實的東西,這就是人戰勝虛無的武器。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是尼採所說的「超人」。
  • 尼採的超人哲學
    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採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採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採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 王齊 |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中的尼採哲學主題及其批判
    尼採致力於解構形上學,但他關於「永遠回歸」和「超人」的哲學思想在根本上也是一種形而上的構想。從「超人」哲學立場出發,尼採不關心「人如何得以保存」的問題,而只關心「人怎樣才被克服」的問題。但昆德拉作為小說家卻更關心荒謬的生存境遇中平凡個體的命運,並對他們的遭遇寄予同情。
  • 哲學|尼採的終極奧義(最後彈:超人哲學)
    因為他認為,在通往"超人"的道路上,不應該有任何的感激和溫暖,而同情心是幫別人掩埋痛苦,這是對痛苦說"不",所以是不應該的。這種想法其實類似於孩子摔倒了,家長不去扶,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的心態。尼採認為,對痛苦說"不",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 佛陀與尼採,兩者的哲學歸宿為什麼不同?
    尼採認為一些哲學家(有所指)心理觀察和分析的水平不夠,指出了謬誤和原因。尼採並沒有說怎樣的心理觀察和分析才是精準無誤的,雖然他自己有一套方法。比如「不少人,也許是大多數人,為了在自己身上維持自尊和某種行為的功效,無論如何都必須在觀念中藐視和貶低他們認識的所有人。」
  • 新刊 | 孫周興:誰是尼採的超人
    [德]尼採著  孫周興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二種是科學文化。尼採稱之為「蘇格拉底主義」或者「科學樂觀主義」,是從蘇格拉底開始的哲學和科學的「理論文化」,即人要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對世界的看法提供一種論證或者說明。人哪怕在做壞事的時候,也要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理由,做出「辯護」。這就叫「因果說明」。這是科學或理論的基本做法。
  • 尼採的「瘋人」哲學是怎樣煉成的?尼採的人生如何成就了他?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信仰上帝,所以尼採所說的「上帝」應該有他特別的指涉。了解尼採這個人是不容易的,有人形容他像火藥一樣,可以破壞一切。他的個性呢?他也認為沒有人可以了解他。他說:「我或許是一個怪人。」事實上,尼採說出的狂妄的話非常多,很多話不是正常人可以想像的,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吃的苦比別人多。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尼採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指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從這樣來說,尼採比叔本華積極多了,但他的「超人」概念是帶有歇斯底裡的吶喊和病態。我個人認為和他本人的經歷肯定是分不開的。尼採說:「藝術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 尼採:「酒神」精神與人世間的「美」
    尼採將審美價值視為人世間的唯一價值。"完全的,否認思辯、否認道德的藝術家之神"是天地間唯一之神。他直言不諱地論斷,人生的審美評價終將與宗教、道德評價及科學評價背道而馳。美麗就是一切!真實的審美人生,終究代替虛偽的倫理人生。價值是人對於人事的基本態度與評價體系,包括思想宗教與文化的價值、習俗與道德的價值、社會與制度的價值。
  • 重構人生的價值:尼採和他的「精神三變」
    尼採(1844~1900),德國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他對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持批判態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並以「太陽」自命。尼採是一個天才和狂人,最終因發瘋而死。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而由此引申出對尼採哲學的思考,才是全篇的重中之重。,而深層的原因則是尼採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究與人生經歷的悲傷。尼採生來體弱多病,眼疾嚴重,不能在白天活動,只能默默承受黑夜的孤獨,他一生都致力於生命意義的研究,提出了「權力意志」、「超人哲學」等概念,深遠影響著後世對於易逝生命的反思。
  • 尼採《超人》:中國、印度和埃及有著「超人」,且十分相似
    眾所周知,尼採這位哲學家提出了著名的「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在這位哲學家眼中,「超人」存在於中國、印度和埃及。許多人並不知道他為何這麼認為,這真是讓他們匪夷所思。 尼採在《權力意志》中有篇名為《超人》的手稿,他在《超人》中說:「我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東西將取代人;而是:應當選擇、意願、培育何種具有更高價值的人。」
  • 淺談尼採的「強力意志」、「超人哲學」
    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和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他認為強力意志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著生命的本質,同時也決定著人生的意義。強力意志來源於生命,同時也會回歸生命之中,它就是我們現實的人生。雖然人生短暫,但是只要具有強力意志,我們便能夠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我們自己的價值。人類的認識過程只是通過直覺體驗自己生命和強力意志的過程。而人想要去認識強力意志的永恆運行和流變,就只能通過認識自己去實現。通過不斷克服和超越自我,人類才能夠體驗到生命力的強大和充溢。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科學批判是尼採從《悲劇的誕生》時期就已經開始的一項工作,他反對以「因果說明」為主體的科學-理論方式對人類生活的日益侵佔,和對人文科學的全面擠壓。所以在尼採看來,未來哲學的思考必須有一個批判性的前提,就是對傳統哲學和傳統宗教的解構。尼採後來也把它叫做「柏拉圖主義批判」,在哲學上是對「理性世界」和「理論人」的質疑,在宗教上是對「神性世界」和「宗教人」的否定。
  • 從施蒂納的「唯一者」到尼採的「超人」
    但對尼採的強橫式解釋恰恰是用「唯一者」的邏輯冒充「超人」,認為「超人則是反乎現實的人所有的一切的人」。這顯然是以施蒂納來詮釋尼採,把「超人」視為不現實的人。作者總結的「超人」的六個方面似乎都不怎麼切中要害。同上書,第489-4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