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託現代化 打造高品質特色教育——深圳市龍崗區華南師範大學附屬龍崗大運學校創新教育一瞥
華南師範大學「華附聯盟專家工作室」揭牌儀式
深圳市龍崗區華南師範大學附屬龍崗大運學校(以下簡稱華附大運學校),是龍崗教育圍繞區「高端集聚,高端引領,創新驅動,創新發展」發展戰略,高舉改革創新大旗,堅持「和諧教育」發展方向,全力打造的一所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惠及全民的高品質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華附大運學校於2016年秋季建成投入使用,毗鄰深圳國際大學城、深圳國際大運中心,是深圳大運新城中兼具深厚文化氣息和奔放發展活力的創新型學校。學校依託華南師範大學雄厚的教育資源,秉承「以完整的現代教育塑造高素質的現代人」的辦學宗旨,直接引入華南師範大學的品牌教育理念,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努力用科學的管理手段、雄厚優質的師資、創新發展的課程,打造一所極具發展活力、現代理念、國際視野的學校,努力培養差異發展、卓爾不群、具有民族精神、面向未來的現代化人才。
銳意改革,科學管理,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
改革創新,華附大運學校的腳步從未停止。在深圳市龍崗區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學校汲取區域內新型公辦學校改革的經驗,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目標,推進學校管理體制科學創新,制定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在探索管辦評分離的現代學校治理體系上取得了新突破。
1.實行扁平化管理,鍛造學校核心領導力
華附大運學校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理事會負責聘任或解聘校長,制定修改學校章程、規章制度,審定學校發展規劃,審查學校預算、決算,制定教職工績效考核方案,決定學校的其他重大事項。校長負責全面貫徹理事會的辦學宗旨,全面負責學校教育教學和日常行政工作。這一現代化的校園管理模式,是企業理事會制和校長負責制兩種制度在優勢互補基礎上的深層次融合,既發揮了理事會的民主和效率特徵,又避免了「一長制」的缺陷和不足。
在這樣的治理制度下,學校確定了「管理重心下移,領導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實行扁平化管理,有效精簡機構,簡化流程,實現管理工作的高效。依照扁平化管理架構,學校下設學生發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課程發展中心、家長發展中心、資源管理中心和校務辦公室6個部門,各部門之間相互獨立,各司其職,由各中心(辦)主任負責。各中心主任也可兼任學段長,負責部門工作的整體開展與部門間工作協調,使學校工作由點成線,由線及面,從而有條不紊地積極展開。
2.創新薪酬模式,提升學校辦學效益
華附大運學校的辦學經費以政府部門資助為主,同時,每年由頤安集團提供100萬—200萬元獎教獎學金。為了有效實施人才的引進、管理、培養和發展,學校在傳統薪酬體系上加以創新,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以及崗位的不同特點,按照幹部、教師、職工3個序列,制定了符合校情、具有學校特色的等級制薪酬體系和績效考核方案,讓教職工的價值看得見。相對弱化職稱、學歷等靜態指標,重視效益、專業成長、社會滿意度等動態指標,基本實現按崗定薪、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內生動力積聚迸發。
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相對靈活的經費使用機制,為學校的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年輕教師湧入學校,形成了教師團隊的「鯰魚效應」,讓學校教育質量一年跨越一個臺階。全校學生從學業基礎薄弱到現在優良率、合格率顯著提升,低分率大幅度下降,迅速轉入第一梯隊先進行列,中考成績引起社會關注,引來省內外多個團隊來校跟崗交流。學生在各項體育運動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第五屆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大獎——年度體育典範學校;「基於網際網路的學生發展性測評的研究和應用」等兩個課題獲評國家級別獎項——在線教育優秀項目獎;2018年11月,學校高分通過深圳市辦學水平評估等。
關注教師成長,組建專業權力機構,建設品質教育之師
華附大運學校以「大運精神」為靈魂,藉助華師平臺,利用深圳的地理優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設計教師發展課程,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激情、有方法、能奉獻、會創新的開拓型教師隊伍。
教學水平的提升是教師成長的核心。學校按照「專家引領,骨幹示範,同伴互助,自我反思,項目帶動」的培訓成長路徑,聘請華南師大的教育教學專家規劃引領成長;邀請華附聯盟、全國名特骨幹教師示範帶動成長;搭建「大運講壇」,在與同伴交流分享、思想碰撞中成長;認真撰寫教學反思,不斷優化改進,在反思中不斷成長;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教學比武、案例研討、論文評比、同課異構、科研課題等一個個項目的實施,促進教師成長。
除了常規的培訓活動,學校還積極開展行動研究,牢固樹立「把我們的行動拿來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諸行動」的觀念,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最終提升工作效率。在學校的理念引導下,每一位管理者和教師都化身為教育研究的主體,紛紛立足自身工作,堅持「從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來,經過提煉、總結、提升,再到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去」的原則。學校變教職工例會為學習培訓會,常設案例分析、工作播報、讀書分享、校長講故事等環節,8分鐘主旨發言+2分鐘現場點評,每次分享達15人次,這對教師育人理念的提升、教學水平的提高、教育成果的積累和學校價值文化的共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除此以外,學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重視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和專業性組織的力量,組建了多個專業性權力機構。學校學術委員會負責教職工的定薪定級;輕負高質督導委員會負責教師績效的考核;學科視導員負責學科質量的監控;班主任工作坊負責育人隊伍的引領;科組長、備課組長負責教育教學研究。這些專業性組織的成員多為動態生成的校內骨幹教師,實際構成了一種隱性的權力源,但又不同於科層組織的縱向權力,它更利於激發教師的活力,從而讓「能者上、庸者下,優者獎、劣者汰」成為一種共識。
多維實踐,多方嘗試,華附大運學校在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對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並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著重要意義,也為學校未來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構建課程框架,打造多元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是實現校園內涵發展的核心,也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點。華附大運學校依託華南師範大學雄厚的教育資源優勢,積極開展以生為本、順應時代需求的課程改革。
學校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在「培養卓爾不群的現代人」育人目標的引領下,努力創建一套以人為本、基於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學校根據自身特點,明確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方法素養、社會素養、自我素養和國際化素養,開發「基礎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兩大板塊的創新課程框架,並經過華南師大專家團隊論證,引領教師們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開設課程群,打造多元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充分調動內外力量,整合教師、家長、專家、社區與國際大學城的資源,以選用、改編、創編等形式開發課程。多方資源的調動,豐富了學校課程的內涵,專注特色的提煉則賦予了課程生命力。學校立足實際,在課程開發時嵌入學校文化特色,知識拓展課程群設計時重視閱讀和邏輯,體藝拓展課程群增設美學課程並結合學校周邊獨有的地理位置進行開發,實踐拓展課程群重視禮儀與交往課程群的建設。截至目前,學校已開發閱讀與表達、邏輯與探究等7個板塊27門校本課程,《定向越野》《西洋棋》《絲綢之路通古今》等6門校本課程教材已經彙編成冊並印發給學生使用。
與此同時,學校花大力氣進行作業研究,定製「有人、有料、有效、有趣」的「大運味」校本作業,目前覆蓋率達50%,從試點年級多方調研反饋得知與教學目標的契合度更高、孩子們的做題體驗更好,並在大班額前提下實現了分層學習。在選修課程中,學校大力普及「數學思維開發」;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學校利用地理優勢,開展了走進大運中心、港中大深圳校區、大運軟體小鎮、龍城水廠等實踐活動達1000人次;在社團活動課程的推廣上,學校先後組建了「正帆」文學社、「翰墨」書法社、「天音」管樂團等27個社團。多元化課程的開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更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4年來,在創新、品質的引領下,學校辦學成果節節攀升。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別獎項4項、省市區級獎項2000餘項;獲得了「智慧教學試點項目」「優秀課題項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單位」「廣東省標準化學校」「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得到了上級和家長、師生的一致好評,更得到了媒體和教育界的關注,逐漸發展成一所優質品牌學校。
百舸爭流千帆競,敢立潮頭唱大風。奮進中的華附大運學校憑藉著不懼挑戰的勇氣、敢於擔當的精神、開創未來的夢想,努力踐行著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導向,積極探索優質學校辦學經驗,為區域教育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馬建紅 曹曉瀾 張招鋒)(馬建紅 曹曉瀾 張招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