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雷鋒B站帳號"全球知識雷小鋒"
與小雷鋒一起互動!
本周的趣聞比你掉的頭髮都多!一支有RGB滑杆的馬克筆就能走天下;西班牙文物修復又雙叒叕遇上車禍級整容;在貝爾謝巴的粗野主義「露天建築城市實驗場」;混凝土材質的開關和插座,塑料開關或許即將退出舞臺;在德克薩斯州出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紙殼建築;重慶來福士廣場將於今年年底完工.
一場疫情逼瘋了多少人?音樂家為盆栽演奏音樂;機器人在沙灘上「畫」圖;仙人掌被開發成純素皮革;蘋果的設計風格向新擬物化靠近;「鑽石製造者實驗室」可以將小物件變成鑽石;荷蘭創意人用捲紙和紙筒演奏歌曲《popcorn》.
更多精彩,盡在本期建築眼!
欄目主編:李佳燁
本周快訊員:Ayas,茹靜語,朱佳瑜,魏榕,劉雨洋,孫燦,張軒溥
對於設計師來說,馬克筆似乎永遠都不嫌多。為了追求每個項目的每個元素都呈現完美色調,設計師們通常需要準備一桌子的馬克筆,這對於外出需要速寫,插圖表達或者渲染來說都非常不方便。設計師Berkay Gursoy提出的概念馬克筆設計「解決」了這個難題。這款未來馬克筆擁有RGB滑杆,小巧的身板為創意工作者提供了可攜帶的「全色域」調色板。
這款Copic Marker將所有的RGB需求容納到一支筆的大小,它的工作模式類似於Adobe Photoshop裡的RGB拾色器。從全彩色到漸變色,滑動紅、綠、藍滑塊即可得到完美顏色。滑塊可以持續拖動,直到實現你想要的色彩組合。
Berkay Gursoy通過Keyshot 3D軟體設計的這款馬克筆。
網友吐槽:
拖動滑杆就可以把顏料推到筆尖混合出色的想法完全不符合邏輯。將RGB顏料混合得到的只有不同色相和明度的灰色。加色原理只應用於舞臺布光或者屏幕等電子產品,例如將不同波長的顏色以相同比例疊加產生白色。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design/berkay-gursoy-copic-marker-rgb-slider-06-25-2020/
播報員:Ayas
一幅藝術家巴託洛梅·埃斯特班·穆裡洛(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的聖母像畫作的複製品近日被一位家具修復者清洗後毀容。西班牙專家呼籲對文物修復工作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細膩美麗的原作(左)和仿作兩次修復的效果(右上、右下)
據西班牙新聞媒體歐羅巴通訊社報導,一位來自瓦倫西亞的私人收藏家支付了1200歐元(合9500人民幣)請一位家具修復師修繕一副由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穆裡洛創作的《埃斯科裡亞爾的聖母》的仿作藏品,修復後的畫作於日前被歸還。
該通訊社稱,當收藏者看到畫中的臉「完全毀容」時,他「感到非常震驚」。儘管藏家隨後安排了第二次修復,聖母像最初的畫面已經無法辨認了。
△穆裡洛的《埃斯科裡亞爾的聖母》原作,被毀容的正是此畫的一幅仿作
「毀容級」藝術品修復慘案不是第一次在西班牙發生。2012年,一位年長的教區居民試圖在薩拉戈薩附近的當地教堂修復一幅珍貴的耶穌壁畫像。但她的修復導致這幅畫被稱為「猴子基督(Monkey Christ)」。
去年,納瓦拉一所教堂裡的一尊16世紀的聖喬治雕像也在修復後引起了公眾的注意,有些人吐槽修復後的雕像像個摩比人(Playmobil)。
△組合式玩具摩比世界(Playmobil)中的小人,中文譯名為百樂寶
歐羅巴通訊社的報導在西班牙引起了強烈反響。上周二西班牙修復和修復者協會(Association of Conservators and Restorers,簡稱ACRE)在一份聲明中對該藝術品修復的失敗表示了遺憾,並譴責西班牙的文物修復工作缺乏法律保護。
該協會表示,西班牙目前沒有法律禁止不具備必要技能的人修復藝術品。「(政府)沒有規定誰有資格(從事繪畫修復工作),」ACRE的前主席卡雷拉(Carrera)說,「這種監管的缺失使我們的藝術遺產得不到保護。」聲明稱,那些因修復工作失敗而被追究責任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面臨「簡單的行政處罰」。
他補充說,問題的另一部分是「一些政客根本不關心遺產」,這意味著西班牙沒有財力來保護其歷史的所有財富。由於缺乏機會,許多遺產保護-修復的專業人員被迫移民或轉行,該行業在西班牙面臨「嚴重的消失風險」。他說:「我們需要讓社會關注這個問題,以便選出那些把遺產問題提上議程的議員。」
「(這個問題的)優先級不一定要最高,因為它顯然不像醫療或就業——這些更重要的事情,但這是我們的歷史。」
新聞來源: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23/world/europe/botched-art-restoration-spain.html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3141755
播報員:華南理工大學/UCB - 茹靜語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組Stefano Perego的系列攝影作品,帶我們欣賞以色列內蓋夫沙漠最大的城市——貝爾謝巴,號稱「內蓋夫之都」。
△內蓋夫旅紀念碑——Dani Karavan(1963-1968)
這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而Perego的攝影主要展示了1948年以色列立國之後開始建造的一些粗野主義建築。
△扎爾曼·阿蘭圖書館——Ichael Nadler和Shulamit Nadler (1968-1971)
貝爾謝巴原本是一個只有4000人、主要居住著軍事人員的小中心,之後才被改造成「內蓋夫之都」,作為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家粗野主義建築的標誌性城市。
受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義作品啟發,同時由于貝爾謝巴天然的地理條件,它成為了眾多建築師們的「露天建築城市實驗場」。規劃設計的主要目標一是重新分配集中在少數幾個人口中心的居民,二是為日益增長的移民建造住宅區。新城市的規劃設計由建築師Arieh Sharon領隊負責。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貝爾謝巴建造的大量粗野主義風格的建築類型有住宅、行政、教育、文化和娛樂建築。這些建築的共同特徵是用巨大的生混凝土外牆表徵結構形式。
△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人文社科學院——Rafi Reifer, Amnon Niv 以及 Natan Magen (1968-1971)
△亞德·勒巴尼姆紀念博物館——Yochanan Rechter 和 Mordechai Shoshani (1981)
△住宅建築——Meir Cecik 和 Bitosh Comforti (1960s)
△電影院—— Zeev Rechter (1963)
△住宅建築「抽屜塔」——Moshe Lupenfeld和Giora Gamerman (1962-1967)
△住宅建築「四分之一公裡」——Avraham Yaski 和 Amnon Alexandroni (1958)
△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人文社科學院——Rafi Reifer, Amnon Niv 以及 Natan Magen (1968-1971)
△醫學圖書館——Arieh Sharon和Eldar Sharon (1976)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beer-sheva-israels-brutalist-city-stefano-perego-06-22-2020/
播報員:Ayas
匈牙利的sekhina公司正在手工製作完全由混凝土製成的開關和插座,作為塑料開關的更可持續的替代品。該產品具有不同的顏色和紋理,從微型水磨石表面到帶有氣泡和汙點的純混凝土表面,都可以構成不同紋理的獨特產品。Sekhina的這款「石頭到石頭」的發明希望為社會提供一種更好的代替塑料插頭和開關,且符合行業電氣標準的產品。
Sekhina的創始人加博爾·卡薩(ábor kasza)說:「混凝土開關看上去像個顯然的東西,但是我們沒在市面上找到這個產品所以我們自己發明了。我們的產品完全用矽酸鹽職稱,而且由於是手工製造所以可以輕鬆地定製各種顏色和紋理。開關和插座注入了表面上不可見的環保型防水劑,因此能夠保持堅固,耐用且易於清潔。Sekhina正在生產混凝土覆蓋層,然後將其安裝在名牌製造商的標準電氣裝置上。以上是產品中唯一包含塑料成分的部分。卡薩指出:「我們知道開關和插座的塑料材料在全球塑料汙染中所佔的比例非常低,但我們呢堅信所有微小步驟都很重要。我們為能夠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並致力於更可持續的未來而感到自豪。我們不使用人造樹脂,也不使用汙染物添加劑。」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design/sekhina-concrete-switches-sockets-06-25-2020/
播報員:朱佳瑜
作為2020年Oakes Creek的一部分,i / thee和Roundhouse平臺聯手,在德克薩斯州建造了一個生態住宅原型。他們通過往地面上挖掘的洞中倒入紙漿形成住宅,住宅整體長20英尺,寬8英尺,高4個半英尺。這座住宅的建造過程使用了將近200升的膠水和270磅的紙張,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支撐的紙漿結構。
施工過程從挖兩個對稱的凹洞開始,每個洞深四個半英尺。然後往這些洞裡多次倒入有機紙漿-瑪奇混合物,包括各種再生紙和無毒膠水。接下來,將鑄模從其各自的洞中移出並翻轉,以形成重複的球狀紙殼,紙殼厚度僅為4毫米,跨度卻達到了20英尺。最後,將每個殼移動到相鄰模板的頂部,使每個洞的倒模成為封閉它自己的球形帽子,從而,一個四英尺半的洞變成了一個九英尺的內部空間。
這些洞與它們各自的外殼相匹配,共同構成了一個半地下的房屋。其中一系列挖掘形式的負向和正向呈現相互關係,從而創造了多個可居住的空間,這是從地球本身獲得的驚豔靈感。設計中沒有完美的線條或人造的形狀或顏色,相反住宅的形式語言遵循著自然界中的線索:圓頂的輪廓與挖掘出的洞的輪廓完全匹配;紙殼表面沾有大量泥土,帶來了自然而統一的色彩。
此外,點綴在結構上的曲線孔允許光線進入洞穴的深處,為裝置的內部增添生機。當光線從開口處穿過時,它會從光面紙上反射,從而產生一種似乎是教堂裡的,但又有點像是月光下的氣氛。當人們進入空間時,他們被原始的體驗所籠罩–就像待在大地母親的子宮中、或藏在深海的鯨腹裡一樣。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i-thee-roundhouse-platform-papier-mache-eco-dwelling-texas-06-24-2020/
播報員:哈工大(深圳)建築學院 - 魏榕
薩夫迪重慶來福士連接四幢250米高摩天大樓的水晶天橋開放。
從「水晶」一端伸出來的公共天文臺是即將竣工的龐大綜合體的第一部分,重慶來福士廣場的其餘部分也將於今年年底完工。
重慶來福士坐落在重慶市渝中區的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整個開發項目包括由五層裙樓相連的八座摩天大樓。南側有六座250米高的塔樓,北側兩座更高的350米高的摩天大樓。像風帆一樣的幕牆從所有摩天大樓的北側彎曲,過濾日光的同時賦予了綜合體統一的外觀。
在22.7英畝的開發區中,四座大廈之間延伸300米,The Crystal被Safdie Architects稱為「水平摩天大樓」。橋梁將水平結構連接到兩個較高的摩天大樓。
The Crystal以玻璃和鋼管為主材料,橫截面呈橢圓形,其外牆以六角形的結構支撐,西側用金屬板解決午後西曬問題。
遊客可以通過露天公園進入玻璃地面的公共觀景臺從一端伸出。樹木環繞的無邊泳池位於建築物的一側。空中走廊的其餘部分包括花園,酒吧,餐館,會所和酒店大堂。
建成後,八個摩天大樓將包含辦公室,公寓和酒店。地下五層樓的裙樓由一個購物中心及一系列展覽館組成,並在多個樓層上都設有入口,應對重慶山巒起伏的地貌。購物區的頂部將成為一個空中花園,花園設有大天窗,可以讓自然光直射到下面的空間中。
創辦人莫西·薩夫迪(Moshe Safdie)說:「重慶已有數百年歷史,現在正經歷著快速的發展和更新,需要周密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日益增長的密度和大型項目,尤其在重慶這個場地,我們著重考慮了為通過步行,公交車,火車,以及渡輪等多種交通方式到達的人們設計合理分層入口的需求。
新聞來源:
https://www.dezeen.com/2020/06/25/safdie-architects-the-crystal-raffles-city-chongqing-architecturre/
播報員:朱佳瑜
巴塞隆納劇院重新開放
演奏者為2000株植物傾情演奏
西班牙逐步解封之季,巴塞隆納利塞奧大劇院也重新開放,而這一次的觀眾們卻是2292位盆栽。這場由西班牙概念藝術家Eugenio Ampudia策劃的「生物新世」音樂會中,UceLi弦樂四重奏樂團演奏了普契尼的「Crisantemi」(西班牙語意為「菊花」),其靈感主要來源於Ampudia在隔離期間與自然建立的緊密聯繫。
Eugenio Ampudi表示「在這段時間裡,我觀察了大自然的變化,我聽到有更多的鳥兒在唱歌。我花園裡和外面的植物也都長得更快了。毫無疑問,我現在可以以一種更親密的方式與人和自然相處。」
「生物新世」音樂會是由巴塞隆納利塞奧大劇院、Max Estrella畫廊和策展人Blanca de la Torre共同發起的。利塞奧的藝術總監Victor Garcia de Gomar說,這就像「一首視覺詩,既是一個微妙的隱喻,又讓人會心一笑」。演出後續還將在劇院和Garcia de Gomar的藝術項目之間建立更多的對話,同時還作為2020/21季不同藝術學科之間的協作和相遇之序曲。
音樂會一結束,這些盆栽就被送到了巴塞隆納診所醫院的2292名衛生專業人員手中,同時它們還被授予了藝術家的證書。如果你錯過了現場直播,可以和你身邊的植物共同欣賞一遍視頻!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art/barcelona-opera-house-concert-for-plants-06-23-2020/
播報員:Ayas
Youtuber Ivan Miranda發明了一個巡迴繪圖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有五十個「爪子」,可以在沙灘上「畫」出預先設定好的圖像。機器人「畫圖」的方法類似於點矩陣列印,通過控制「爪子」抬起和放下在沙灘上畫出間斷的直線來組成圖案。
Ivan Miranda解釋這個機器人的製造方法:「我使用Arduino Mega 2560從SD卡讀取具有所需圖像的文本文件,然後將伺服位置數據發送到另外兩個Arduino Mega單元。然後將足夠的信號發送到伺服器。五個DC-DC轉換器連接到6S鋰電池的電池可提供足夠的功率,以支持所有50個伺服器的堵轉電流。」
「兩個半罐提供了足夠的抓地力和扭矩,可以在沙灘拖動所有舵機。整個機器人重約14公斤(帶電池),所以我不得不製造一個量身定製的拖車來搬運它,即使距測試場只有很短的步行路程。」經過多次測試和調整,這個沙畫機器人終於畫出了理想中的圖像。
然而我們都知道,沙灘上畫畫最快樂的方式還是用jio,美學層面暫且不議,體感那是相當海的味道我知道
新聞來源:
https://www.core77.com/posts/100381/Ivan-Mirandas-Sand-Drawing-Robot?utm_source=core77&utm_medium=from_title#
播報員:華南理工大學 - 劉雨洋
有機耐用不易髒!
鱷魚皮的平替好物!
有了它誰還用鱷魚皮!
Desserto皮革是一種具有很高可持續性的植物基純素皮革,由仙人掌製成,通常以其柔軟的觸感而著稱。它在廣泛應用中均提供了良好的性能,並符合嚴格的質量和環境標準。這款純素皮革由兩位墨西哥人開發,他們曾在汽車和時尚行業工作,並發現這兩個行業對環境都有巨大的影響。這款純素皮革旨在提供一種無硬殼且可持續的替代品,不含有毒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和PVC。
Desserto仙人掌純素皮革是部分生物可降解的,具有時尚行業、皮具、家具甚至汽車行業所要求的技術規格。使用這種皮革替代品意味著可以減少對奶牛及其他動物的傷害、水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這種有機耐用的純素皮革壽命長達10年,具有柔韌,透氣,不易髒的特點。
生產Desserto皮革的農場位於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州(Mexican State of Zacatecas)。在那裡,採收過程遵循了仙人掌的生長周期——大約每隔6-8個月,他們才會挑選並切下植株成熟的葉子。因為有雨水和土質礦物,該農場並沒有使用灌溉系統。
成熟的葉子被切下後,會在太陽下曬三天,直到其達到所需的溼度水平。然後有機原料經過加工,與無毒化學品混合,形成各種質地和顏色。牧場是完全有機的,所以過程中不使用除草劑或殺蟲劑。其餘未使用的有機仙人掌原料被出口到全國各地的食品工業。由仙人掌製成的Desserto素皮革入圍了2020年路易威登創新獎(LVMH Innovation Award)前30名。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design/desserto-cactus-vegan-leather-06-26-2020/
播報員:華南理工/賓大 - 孫燦
新擬物化(Neumorphism)風格是UI設計的最新潮流,根據UX Collective的說法,新擬物化的潮流始於去年設計師Alexander Plyuto設計的一種用於移動銀行界面的軟體。有些人認為,新擬物化將成為2020年的設計趨勢,另一些人則認為新擬物化不會是一個大趨勢,至少在2020年不會流行。
但是如果有一家像蘋果這樣有影響力的公司採用新擬物化風格,這種爭論將得到解決。近日,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裡希(Craig Federighi)自豪的宣告即將面世的Big Sur OS更新,稱其為「十多年來我們最大的設計更新」。他解釋了系統中的圖標更改,而這些圖標的設計變化明顯採用了一些新擬物化的元素。
除了「日曆」圖標外,所有這些都具有恆定的12點鐘光源的陰影和高光。它們不再平坦,當然也不是完全擬物的,但是它們正朝著三維方向發展,如Messages字詞泡泡,計算器和Mac圖標中所示。如果將Big Sur圖標與當前圖標進行並排比較,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Apple的操作:
以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蘋果的圖形用戶界面設計,當Apple在1984年推出第一臺Macintosh時,圖標如下所示:
當時蘋果的想法是用最少的像素傳遞象形信息,他們做得很出色。
蘋果在2007年推出首款iPhone時,主屏幕如下所示:
這些圖標都是擬態的,即事物的微小渲染而不是抽象的圖標,即使它們還是叫「 icon」。數字設計的進步,部分是因為對這種樣式的厭倦,部分是因為展示技術的不足。這些擬態圖標也表示著:「請看你手中的屏幕可以實現的解析度!」
經過六年的努力,蘋果在2013年透露,他們將採用iOS 7的「扁平化」美學:允許漸變,但不允許離散的高光或陰影。一切都簡化了,或者顧名思義,被弄平了。到處都有一些炫耀:觀察「設置」圖標上齒輪上的荒謬細齒,時鐘和日曆上數字的稀薄度,指南針上的十字線的細度。這些只能通過改進的iPhone解析度來實現。
接著蘋果從完全的扁平往回拉,試圖尋找扁平與擬物的平衡,於是他們嘗試了新擬物化風格。
可以看出蘋果在繼承新擬物化風格的同時做了一些改進,新擬物化風格原本幾乎不使用任何顏色,但是蘋果的Big Sur OS中並不忌諱用色。他們消除了不規則的圖標形狀,將它們全部限制在方框內以減少視覺混亂,卻可能使圖標之間更加難以區分。不過這在蘋果來說是常規操作,相比用戶體驗,蘋果一直以來都更重視美學。
新聞來源:
https://www.core77.com/posts/100422/Apples-UI-Design-Aesthetic-Moving-Towards-Neumorphism?utm_source=core77&utm_medium=from_title
https://www.uisdc.com/2020-neumorphism
播報員:哈工大(深圳)建築學院 - 魏榕
FCL畢業生的鑽石小店企劃:
將寄託著你的感情的小物件變成一顆鑽石
感情因素對於一件物品的價值有多大影響呢?帶著這個疑問,倫敦時裝學院本科畢業生Aniela Fidler設計了「鑽石製造者實驗室」。在此,人們可以將那些具有特別意義的小物件——比如母親做的蛋糕——變成鑽石。
首先,人們要選取他們中意的物件——且須是含有足夠炭的有機物。製作鑽石所需的炭將被從這些物件的灰燼中分離,在惰性氣體環境提純。之後將石墨粉、提純後的炭和鑽石模具放在高溫高壓的機器中。大概兩三個月後,鑽石就做好了。
事實上,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於製作至親的骨灰鑽石。不過Fidler希望能夠將更多物品變成鑽石,她從問卷調查結果中選取了100件人們珍視並希望變成鑽石的物件,諸如香菸、鍾愛的書籍、醬料、義大利麵,甚至巴黎聖母院的餘燼。
日前,Fidler正在與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個鑽石實驗室協作,將她的母親製作的蛋糕變成鑽石。該實驗預計在疫情後繼續進行。
新聞來源:
https://www.dezeen.com/2020/06/26/aniela-fidler-wieruszewska-lab-grown-diamonds-design/
播報員:湖南大學 - 張軒溥
有絕活的藝術家拿捲紙筒都像在做音樂,
沒天賦的樂器路人玩樂器都像在砸鍋賣鐵...
受疫情期間捲紙被搶購中獲得靈感,荷蘭創意人Ruben Stelli將捲紙和紙筒變成一種樂器來演奏Gershon Kingsley於1969創作的歌曲《popcorn》。他用將紙筒扔到桌面上、在桌面上來回摩擦紙筒、用竹籤敲打捲紙等動作來發出類似炸爆米花的聲音,巧妙地模擬《popcorn》裡用合成器合成的短斷音。經過耗時三個月的實驗和視頻剪輯最終製作出這個作品。
新聞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art/ruben-stelli-toilet-paper-instrument-the-popcorn-song-06-23-2020/
播報員:華南理工大學 - 劉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