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他,因為出演《黑豹》,以及《美國隊長3》及《復仇者聯盟3/4》,而聞名天下。
他,又因為出演《黑豹》,掏空了身體,再也沒有貢獻出佳作,還身患重病而死。
他,就是查德維克·博斯曼,瓦坎達國王「黑豹」的飾演者。
2020年8月28日,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罹患結腸癌在洛杉磯家中去世,終年43歲。
一、出演黑豹前後
查德維克·博斯曼,在出演「黑豹」之前,他是冉冉上升的實力黑人演員,連續貢獻出了《42號奇蹟》《選秀日》《激樂人生》《馬歇爾》等佳作,讓人過目不忘。
但是,博斯曼在出演「黑豹」之後,出演的非漫威作品,《國王口信》《21座橋》《誓血五人組》,有一部是一部,全都稀鬆平常,沒有什麼看點,也沒有什麼特色。
「黑豹」之前與「黑豹」之後,截然不同,真是讓人看不懂。
實際上,無論「黑命貴」鬧的多麼熱鬧,黑人演員裡,真正能打的,並沒有幾個。
中年以上的黑人演員裡,能夠一直保持狀態一直火的演員,只有丹澤爾·華盛頓一個,多一個都沒有。曾經與他並肩的威爾·史密斯,也經歷一個相當長時間的低谷期。另外還有塞繆爾·傑克遜、摩根·弗裡曼也能一直火,但他們都是綠葉,只能做配角,單扛一部大製作影片的能力近乎沒有。
拿過奧斯卡的傑米·福克斯(《靈魂歌王》)、福裡斯特·惠特克(《末代獨裁》)、小庫珀·古丁(《甜心先生》),現在也是只能做配角,不復當年勇。至於提名過奧斯卡的切瓦特·埃加福(《為奴十二年》)、泰倫斯·霍華德(《川流熙攘》)、唐·錢德爾(《盧安達飯店》)、丹尼爾·卡盧亞(《逃出絕命鎮》)等人,乃至實力不俗的約翰·大衛·華盛頓(《黑色黨徒》)、麥可B·喬丹(《奎迪》《弗魯特韋爾車站》)、大衛·奧伊羅(《塞爾瑪》)、約翰·博耶加(《星球大戰7/8/9》)、伊德裡斯·艾爾巴(《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等黑人男演員。不過,目前除了約翰·大衛·華盛頓作為主演了《信條》,其他人還是沒有能力單扛商業大製作。伊德裡斯·艾爾巴主演的《黑暗塔》也崩塌的一塌糊塗。
這種情況下,空喊「黑命貴」是毫無意義的。打鐵還得自身硬,是有道理的。
這種情況下,查德維克·博斯曼有《42號奇蹟》《選秀日》《激樂人生》《馬歇爾》這麼幾部佳作墊底,被選中出演《黑豹》,是完全有道理的。
事實證明,漫威沒有看走眼。查德維克·博斯曼塑造的哈坎達國王「黑豹」,不怒自威,相當不錯。
漫威在第一階段時,由於預算有限,找演員基本上都是沒有太大名氣的潛力演員,像小羅伯特·唐尼在出演《鋼鐵俠》之前,完全沒有號召力,身為主角出演這部片,片酬只有區區50萬美元。而一代「鋼鐵愛國者」泰倫斯·霍華德的片酬就有450萬。差距肉眼可見,唐尼當時的處境如何也一目了然。第二部時唐尼片酬看漲,霍華德也想跟著水漲船高,結果漫威果斷換人,找來了唐·錢德爾替換了他。
至於「雷神」克裡斯·海姆斯沃斯、「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也是在出演漫威之前,沒有什麼大的名氣。「銀護」團隊裡的成員,也是一個有名的都沒有。至於「黑寡婦」斯嘉麗·詹森在出演漫威之前,也只是文藝女神,商業號召力也是在出演漫威之後才漲起來的。
等到漫威進階到了第二階段之後,再找演員,眼光已經高了起來,像「奇異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驚喜隊長」布麗·拉爾森、「蟻人」保羅·路德等,都是已擁有了一定的地位了。查德維克·博斯曼相對陌生,但也有了不錯的積累了。
只是,《黑豹》大獲全勝之後,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名聲是起來了,卻從以前的沒有爛片,變成了全是爛片,也是讓人非常無語。
所以說,是「黑豹」成就了他,也是「黑豹」毀了他。
二、為《黑豹》美言幾句
實際上,這篇文章是查德維克·博斯曼主演的《42號》傳奇的影評。
不過,習慣性跑馬的寫法,使得我多說了很多題外話。
這是因為,我在補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影片。
在《黑豹》之後,查德維克·博斯曼的每出一部作品,基本上都看了。但並沒有想著要補齊他所有的作品。
直到看完了《馬歇爾》。因為金斯伯格的去世,就看完了反映美國大法官的影片《以性為本》《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以及《馬歇爾》《瑟古德》。
在看《馬歇爾》時,看了下主演大法官的查德維克·博斯曼,發現他主演的作品,沒看的也沒有幾部了。就決定趁機補齊了,算是對他有了一種全面的了解,也算是對他的一種懷念。
《42號傳奇》上映於2013年,是查德維克·博斯曼電影事業的起點。之前,他只是一位電視劇演員,在這之後,就在電影之上踏上了快車道。
2014年主演了兩部有影響力的作品,一個是《激樂人生》,另一個是《選秀日》,反響都挺不錯。
然後就到了2016年,開始在《美國隊長3》裡作為配角出演「黑豹」。這一年,他主演了《國王口信》,結果是一部爛片。
2017年,是傳記片《馬歇爾》,講的是美國首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影片質量不錯。
2018年,《黑豹》上映,徹底火了。5年,5個臺階,查德維克·博斯曼走的很踏實。
不過,《黑豹》在中國的口碑並不怎麼樣。就像《星球大戰》在美國是國民級的影片,但在中國就是火不起來。不是電影不行,是群眾基礎不同。就像《西遊記》在國內怎麼拍怎麼火,但到了西方就不靈。
對於很多中國觀眾來說,《黑豹》就是一部不倫不類的非洲題材的影片,而且與非洲完全不符,簡直是瞎比拍。
但對於美國人而已,所謂的非洲,所謂的瓦坎達王國,都不過是一種假託而已,《黑豹》真正講述的故事,其實是美國國內的黑人平權史。
美國黑人平權史上,馬丁·路德·金、馬爾科姆·X、瑟古德·馬歇爾是三大巨頭。尤其是前兩位,更是威震江湖。
《黑豹》裡的「黑豹」其實就是馬丁·路德·金與瑟古德·馬歇爾的綜合體,他,追求平等,同時也追求和平共處,懂得分享果實,他講究規則,一切行動都在原則之上進行。而他的宿敵「金豹」,則是馬爾科姆·X的化身,他追求黑人平權,採用的是暴力的手段,為了突出黑人而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是大規模殺傷白人。
「黑豹」與「金豹」的鬥爭,就是美國黑人在平權路上採取什麼樣的手段的折射。所以,美國人都看嗨了。
就像國人看《戰狼》也看得熱血沸騰,老外來看,就覺得不過是一部常規的反恐打鬥電影嘛,何必那麼狗血?
漫威眾多作品,都是單純的爆米花娛樂片,很少折射現實社會,但《黑豹》一下扭轉了這一切,而且完成度非常好。所以,沒有理由不支持。
是以,漫威眾多作品裡,從品質上排個序的話,原本是《美國隊長2》質量最好,因為它講的政治黑幕的問題。但《黑豹》出來之後,就牢牢盤踞了漫威電影的第一位。藝術價值最高,毫無疑問。
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影史地位,就此得到確立。隨著他的去世,「黑豹」也將成為永恆,博斯曼的歷史地位,以後還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三、《42號傳奇》又是什麼鬼?
《黑豹》裡的黑豹,只能說是馬丁·路德·金與瑟古德·馬歇爾的折射,並不能劃等號。畢竟,這只是一部商業大片,不是文藝片。
查德維克·博斯曼主演的其他影片,傳記片居多,像《42號傳奇》飾演的是美國棒球大聯盟第一位黑人球員傑基·羅賓遜;《激樂人心》飾演的是美國靈魂音樂教父詹姆斯·布朗;《馬歇爾》飾演的是美國第一位黑人聯盟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
傳記片很考驗演技,但只要演得好,也很容易獲得榮譽。博斯曼演了這麼幾位傳記片,演技經得住了錘鍊。
這些片中,《42號傳奇》是起點。所以,關於博斯曼,重點要說的就是這部影片了。
42號,在美國棒球大聯盟是一個鼎鼎大名的號碼,它屬於傑基·羅賓遜,大聯盟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
《42號傳奇》就是在講述傑基·羅賓遜如何進入大聯盟,並完成成就的故事。
傑基·羅賓遜於1947年4月15日,身披42號球衣,正式進入美國棒球大聯盟。
儘管此時的他,還沒有取得任何成績,但他的上場本身就標誌美國職棒大聯盟60多年的種族隔離制度就此被終止。他正式成為是20世紀以來第一個在職棒大聯盟中登場的黑人球員。就像歐巴馬,剛剛登上總統寶座,就立刻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此時的他,尚無任何政績。他之所以獲獎,就在於他能夠上臺,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是黑人平權運動最耀眼的結果。
不過,傑基·羅賓遜在棒球大聯盟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年,他就獲得了最佳新人獎。後來,這一獎盃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被成為了「傑基·羅賓遜獎」。
這一個賽季裡,雖然被一些隊友嘲笑,被敵對的球員挑釁,被觀眾辱罵和恐嚇,在他擊球的時候,常有投手投出那些擦著他的頭飛過的快球。但傑基·羅賓遜都沒有回應,只是踏實地用成績去回擊對手。
除了1947年的最佳新人獎,羅賓遜又在1949年拿下國聯最有價值球員,1955年帶領布魯克林道奇戰勝紐約洋基拿下了世界大賽冠軍。1956年後,37歲的羅賓遜在大聯盟效力10年後宣布退役。1962年,羅賓遜成功入選名人堂。
1972年,道奇球團將他的球衣背號42號退役,代表這件球衣與榮耀永遠屬於傑基-羅賓遜一個人的,以紀念當年傑基-羅賓遜的卓越貢獻。
1987年是羅賓遜進入大聯盟的四十周年,大聯盟為紀念羅賓森非凡的貢獻,把年度新人王獎項,命名為「傑基-羅賓遜獎」。
1997年,羅賓遜進入大聯盟的五十周年紀念,所有大聯盟的球隊,在球衣手臂上也都繡上「Jackie Robinson 50」的五十周年的紀念臂章,表達對羅賓遜的敬意。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也親赴球場表彰羅賓遜,讚揚其對美國體育與民權運動的貢獻,並由羅賓遜的遺孀代表接受。
2004年,大聯盟將他大聯盟首次出場的4月15日定為傑基-羅賓遜日(Jackie Robinson Day),而從2009年的傑基-羅賓遜日開始,大聯盟每一位球員和教練都會穿著42號站在場上。而過去紀念傑基-羅賓遜的遺孀和家人都會來到洛杉磯道奇(前身布魯克林道奇)球場參加紀念活動。
1997年,傑基-羅賓遜進入大聯盟的五十周年,為了紀念這不凡的意義與卓越的人生,所有大聯盟的球隊都將42號球衣退役,以提醒世人珍惜這個自由平等的年代。今後的42號球衣在大聯盟全面退役,所有球隊的新進選手不得再使用這個背號,這是職業體壇的空前創舉,由羅賓遜代表的42號球衣光榮的首開先例。
一個聯盟所有球隊退役同樣背號,這在北美四大聯盟中僅此一例。此前ESPN評選的事實最偉大黑人球員,傑基-羅賓遜僅次於「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甚至超越了「拳王」阿里。
《42號傳奇》講述的上述描述裡的最開始的部分,就是講他如何進入的大聯盟,然後又是如何用自身實力去徵服眾人的。
要知道,在羅賓遜進入大聯盟之前,他並非當時黑人聯盟裡最優秀的球員,但是綜合各項考量,他入選了。其一,他二戰時服過兵役,他既然可以與其他的白人一起打仗,同住一個戰壕,為什麼不可以與其他白人分享同一個更衣室呢?其二,他受過不錯的教育,他曾經就讀於名校UCLA。其三,很多美國白人對非裔的刻板印象就是不負責任經常讓年輕女子未婚先孕,然後就不知所蹤,可是羅賓遜卻已經與他的妻子訂婚。
因此,道奇隊總經理布蘭奇·裡奇,片中由哈裡森·福特主演,相當有魅力的一個角色。
實際上,傑基·羅賓遜是一名性格暴躁的人,但布蘭奇·裡奇與他達成了一致。無論他受到了什麼樣的遭遇,就是不要回應。因為他一旦回應,就會證明黑人只是粗魯的猴子,就是劣種。他唯一可以回擊對手的,就是成績,只能用專業精神去另類回擊。其他的,都只能默默承受。
羅賓遜28歲才進入大聯盟,如果他能夠像其他人那種,在20歲就進入大聯盟,最終樓下的成就應該會更大。
四、影片看點及博斯曼的表現
《42號傳奇》是一部傳記片,把它當成一部體育片,想看的熱血沸騰,就有些錯位了。
但這個題材先天有體育的因素,如果將體育的熱血澎湃與個人命運的起伏,融合起來,是一個難題。
國慶檔大片《奪冠》的前半部分異常精彩,就在於它不僅講述了女排在特殊時期經歷的困難,還演出了排球的魅力。中國女排姑娘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過兩次挑戰,一次是江蘇男排,一次是日本女排。男排只是陪練,但陳可辛拍的起伏跌宕,因為是陪玩,男打女使得江蘇男排起初壓根未用力,但在教練的激勵下,女排姑娘硬是逼出了男排的絕對實力,進而女排也得到了歷練。與日本女排的對決是非常精彩,觀眾不僅看懂了日本女排的究竟有多厲害,還看到了中國女排不畏強難,勇於拼下對手的決心與信心。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對排球小白來說,也看得完全沒有壓力,能夠輕鬆看得懂,不僅懂劇情,還能get到女排的精神。但是,後半段,換成鞏俐與黃渤出場之後,這種流暢性沒有了。觀眾看不懂了,也就洩氣了。
《42號傳奇》只能算是一部佳作,算不上特別經典,就在於它在傳達競技體育的魅力方面,差了很多,而且對於棒球小白來說,也很不友好,不太容易看懂。它的重心在於黑人平權,而不是體育。
所以,拋開體育看平權,這部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它用大量的細節讓傑基·羅賓遜活了起來,讓人感受到他的忍辱負重,感受到他的堅韌不拔,品味到一個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一面。
至於博斯曼,在出演本片時還滿臉的嬰兒肥,青澀中帶著堅毅,將這個角色塑造的相當成功,很有說服力。雖然年輕,但眉宇之間已經隱隱有了「黑豹」不怒自威的霸氣。
這部片,是博斯曼電影事業真正的起點,從此之後,他就開始演的越來越好了。
以上,是我對查德維克·博斯曼及他第一部重要作品的看法。當然,這不是他的處女作,只是意義非凡,更值得說一說。是為記。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