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秀 來源|進擊的阿秀(zchxuexi)
最近,久已退出娛樂圈的王祖賢又上了熱搜。
王祖賢曬出近照,並預祝粉絲們聖誕節快樂。
不得不感嘆,儘管已經 53 歲了,但是女神依舊保養得宜,風採不輸當年。
接著就有人提出了疑問:
王祖賢不到30 歲就遠走加拿大,在加拿大獨自生活了 16 年,她的經濟來源是什麼?
但網上有句話說的好,女神都是靠錢堆出來的。
遠在九十年代末,有媒體採訪王祖賢,她就已經說,我現在手裡的錢是一輩子都花不完的。
一不拍戲、代言,二沒嫁入豪門,三是沒分遺產,也不是富二代的王祖賢,錢都是哪來的呢?
其實王祖賢的錢,還真的是靠自己拼命工作,和提前布局賺來的。
根據公號摩登小姐的統計:
王祖賢15 歲拍廣告片出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堪稱「勞模」。
1985 年~1993 年,這8年間王祖賢拍了 66 部電影,片酬高達 6800 多萬。
而在退隱前,王祖賢也接過阿迪達斯、資生堂、力士等幾十個品牌的代言,代言費用起碼 5000 萬港幣。
而她也堅持投資,九十年代初她就開始在港臺投資房產,好幾處房產都價值千萬,傳聞她在大陸、美國、加拿大還投資了很多房產,每月都有大額固定收益。
接近三十年過去,這些不動產的價值早就難以估量。有人估算,可能王祖賢的身家已超 10 億。
努力工作和提前布局帶來的資產和現金,才是王祖賢16 年不工作的底氣。
看完她的經歷之後我有點感嘆,很多時候你以為一個人的發跡,是因為他的天賦、機會、家世夠好,實際上那些都只是初始條件,真正能夠影響你人生的變量遠不止這些。
何況初始條件不是你能控制的,你能夠控制的只有後天變量。
今天我們再來聊聊,為什麼拼命賺錢是年輕人最好的生活,以及我最近關於賺錢的一些感悟。
今天這篇可以算是前幾天那篇《能拼命賺錢的時候,千萬別躺平》的延伸和細化,關於心態、副業都在哪篇文章裡,這篇主要講理念,大家可以搭配著看。
- 01 -
存量搏殺的時代: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
以前後臺總有人噴我,說我販賣焦慮。
他們經常質疑我的一點就是:我不追求優秀行不行,我不想努力行不行,我就想懶散地過完普通人的一生行不行?
我常會回覆說,行啊怎麼不行,你想過什麼生活跟我有啥關係。
但我也必須要說,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得下下。
那種懶散的一生,未來可能還真會成為稀缺品。
實際上我已經是少有的真誠博主了,我只會根據我的觀察和思考,跟大家分享。
不信你可以看看我的思路,想想我說的對不對。
在過去的幾年間,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在降速,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在提高,各方面的情況其實都不容樂觀,宏觀經濟對微觀職場的擠壓巨大。
就像有個老師說的:
外企頹勢不減,entry level(入門級)工資十幾年不怎麼漲了,甚至不知啥時候就得退出市場;國企整天搞巡視檢查、學思想學紀律,坑位早就冗餘,油水也沒了;民企更別說了,一般民企能活下去就不錯了,還能招人的就算發展得好的。
整個社會的蛋糕都在萎縮,那麼你想升職加薪,錢從哪裡來,位子又從哪裡來呢?你想獲得跟以前一樣的生活,是不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前我們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但現在真正的高貴是優於別人,還要比他們便宜,你才不會被淘汰。
因為不光員工,公司和老闆也陷入了存量搏殺的窘境,何況同一個位置可能會有 10 個更便宜、更有精力的年輕人,在拿著簡歷等著頂替你,你說老闆怎麼選?
不節省成本,可能會被市場乾死;節省成本,可能會被大家罵奸商。
如果你是老闆,會選挨罵,還是被乾死?
大家都說團結起來反抗內卷、抵制奮鬥逼和黑心老闆,但說實話,這更多是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增多帶來的必然結果。
當然我不是給誰洗,畢竟我自己也是個普通打工人,我只是想說整個經濟領域,從上到下壓力的都很大,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很多人即使全力以赴,可能也只能過上一種普通生活,就不用說那種幻想輕輕鬆鬆生活的人了。
你可以很明顯看到,過去幾年內卷壓力和副業焦慮,越來越激烈,因為大家發現,如果還是在以前的行業裡,靠一份工作,用舊的強度勞動,想過上以前那種生活,有點天方夜譚了。
如果你不積極一點,非要得過且過,去過那種你認為的平淡生活,那麼未來大概率你的生活達不到你的期待。
- 02 -
建立強者信條:
矯枉必須過正,「中間狀態」往往是最差的
京劇大師麒麟童周信芳的妻子,是一位極富遠見的上海富家女——裘麗琳。
女兒周採茨回憶,母親分享給他們的人生洞察,讓他們受益終生,比如:
買東西要買最便宜或者最好的。中檔的就是垃圾,你帶著永遠是負擔。
這解釋了一個真相,很多時候中檔的東西反而最差,你說東西好吧,好的不明顯;你說價格便宜吧,又不是最便宜。
結果反而成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東西。
越是過得不好的人,越喜歡走中間路線,總是堅持所謂「辯證」看問題,認為再好的事情也有缺點,再壞的事情也有優點。
各種左右互搏的想法,在他們的認知體系裡橫衝直撞,最後就是怎麼著都不行。
你說要努力賺錢,他說要累猝死怎麼辦;你說要學習投資理財,他說有風險怎麼辦;你說做生意就是要先賺錢,他說面子不好看……
說白了,就是瞻前顧後、立場不堅定,腦子裡總有兩種思想互不兼容。
怎麼辦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你觸及了關鍵事實,或者是強者思維,那你寧可絕對一點,極端一點,把新的認知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內環幕僚長 曾經寫過:
以前打工時,前老闆有個偶然的機會對我說:「幹這行,搞技術是沒前途的,誰能搞定客戶、拿到項目,誰就是老大」。
這話對麼?其實不完全對,也不嚴謹。但是我當時真的聽進去了,在一段時間內,我不斷拿這句話提醒自己,並基於客戶關係優先,去觀察事實,去思考問題。
後來發現,這真的是真理。在to B的業務中,凡是能搞定客戶的,沒有混得不好的,搞定客戶,就是搞定來錢的入口,不管打工還是單幹,路子都很廣。
客戶優先,就成為了我工作至高無上的金科玉律,在後來的創業中受益良多。
同理,如果你有野心,你就該反覆提醒自己:「打工沒出路」。
沒什麼不一定,就這麼絕對,打工就是人形乾電池,真正勤奮的人不會打工,不要老是給自己退路。
如果你想賺錢,你就該強行告訴自己:「錢就是最重要的」。
有錢就是成功,窮人最大的愛好就應該是賺錢,就這麼直接。
沒什麼這也重要那也重要,漂亮話少說,節省時間。
如果你是貧窮大山裡的孩子,「高考就是唯一出路」,考分至上,至於學傻了怎麼辦,人生不是只有考試?統統胡扯,這不是現階段你該思考的,先考出去,考分是一切,考分就是命運,就這麼簡單。
看看人家華坪女高的口號:「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是不是有點「洗腦」?是不是打雞血?是有點。
但你的腦子不洗不行啊親,矯枉必須過正,藥力不到等於無效,不極端、不絕對、不重複,「理中客」,又是左右互搏和稀泥,那你頑固的大腦又佔領高地了,你的舊思維永遠洗刷不了。
- 03 -
關於賺錢的一些感悟:
一切勝利,首先都是思維的勝利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看到、想到的一些賺錢思維方式,可能你認同或者不認同,都可以當做參考。
1)賺錢的總是對機會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
傳播學裡有個創新擴散曲線,是一個新技術和理念到某個社會中,哪些人會最先接納並傳播。
這條曲線顯示,最先接納新事物,並通過新事物賺錢的人,先是喜歡冒險、刺激的創新者,然後是比較願意嘗試新事物,關注新機會的人。
而當主流人群或者保守者,都已經開始接納這項技術時,技術紅利已經過了,比較優勢已經沒了。
但比較有意思的事,後者並不是沒觀察到新技術的應用,但是往往抱著一種看不起、看不上的態度,最後就成了追不上。
舉個例子,我今年七月份,給朋友推薦了一支漲了五倍的白酒股,他就各種 diss說風險大、再看看,結果近半年這支股票又漲了一倍,我問他買了沒,他懊悔地說沒買。
我給大家一個樸素的建議,當你聽到一件事情能賺錢時,要迅速踏下心來研究,看看是不是有機會參與進去,起碼不能抱著一種瞧不起、強行槓的心態。
但如果全世界都參與進來了,就不要再糾結了,湯已經很淡了。
2)不要總想搞個大的:靠努力就能獲得超額回報的時代過去了。
中國社會發展的程度越高,我們職場的生態可能越像美國和日本,職場競爭壓力越大,原來那種隨便乾乾就能發財的時代,大規模跨越階層的時代,肯定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千萬不要總想一次搞個大的。
前段知乎有個熱門提問,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萬塊都拿不出來,卻總覺得年入百萬很少?
這就是經濟新聞看多了,三五十億美金都不放在眼裡了,於是很容易看不上小錢,以為年入不到五百萬就是窮人。
現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如果月入 1 萬 起碼能超過90%的人,畢竟有資格繳個稅(月入超 5000)的人,全國也不過六千萬。
月入 5000 的人, 每月多賺個 3000,就能極大改善生活了。
千萬不要看不上小錢,也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能做到比昨天多賺一點,就要燒高香了。
3)如果你自己的業績不夠好,跟隨戰略是極其靠譜的。
前幾天跟一個做私募的大哥聊,跟我分享了投資理念。
他說那些投資大佬們才是真學霸,我們這種就是偽學霸,我要做的不是去研究學霸的解題思路,我最重要的任務是想辦法從公開信息裡,儘可能把學霸的作業抄好。
這個大哥說,既然你已經知道自己很普通了,那麼抄作業就是一項很強的技能。當然如何分析和還原大佬們的真實標的,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據說他白手起家,現在資產有個大幾億了,公司也有五六十號人了。
當然這種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在投資、理財、房產方面有效,但對你學習、研究、模仿的能力要求很高。
4)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拽上天。
我現在發現鄧寧·克魯格效應非常普遍:越是混得好的人,越傾向於低估自己;混得越差的人,越傾向高估自己,總感覺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
我可以提供一種糾偏的方法:當你覺得自己無比優越的時候,看看口袋裡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沒有,一定要停下來,思考是不是立場、方法、心態有問題。
Ps 這時候的問題往往是多方面的。
5)不要總幻想大器晚成,努力賺錢要趁早。
很多人喜歡用大器晚成安慰自己,要麼告訴自己什麼時候努力都來得及,先休息幾個月、幾年再奮鬥;要麼用這種話術麻痺自己,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沉浸式努力」,明明沒啥收穫,還安慰自己未來會有的。
但如果你仔細分析各個平臺,你就會發現財富具有很強的收斂性,不管是流量還是聲望、金錢,都逐漸在向少數人聚集。
而且多數現在很牛逼的人,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牛逼了,大器晚成反而是小概率。
所以當你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思考怎麼抓住機會:
要麼找好跟隨者,或者老闆,跟著他一路狂奔,你會發現一個好老闆能給你打開新世界;
要麼好好跟高人請教,該付錢就付錢,該低姿態就低姿態,人家願意帶你玩就不錯了;
多花時間思考、學習,學會獨立思考、認真觀察、努力學習,你就走在賺錢路上了。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是我一個前輩講的:
年輕人要解放思想才能賺到錢,而賺錢之後又能進一步解放思想,賺錢其實就是一個雙向促進的過程。
所以,祝你能解放思想,也祝你能賺到錢。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脈脈特約專欄作者,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個人公眾號「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
本文來源進擊的阿秀,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