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化
齊靜春擔任山崖書院山主時,每年都會從地方州郡、縣學選取一撥寒族子弟,齊靜春親自為他們傳授學問,為半洲之地,培養了一大撥或顯或隱的讀書種子。崔瀺再以事功學問授之、用之。
2.官場
大驪王朝官場改制,新設巡狩使一職,與上柱國同品秩,官階分本官階和散官階,文武散官,各自增添六階。所有藩屬國軍伍出身,按照大驪律法,官品一律最少降三級。
一洲境內所有藩國的將相公卿,膽敢違抗大驪國律,或是陰奉陽違,或是消極怠政,皆按例問責,有據可查,有律可依。
膽敢知情不報者,報喜不報憂者,遇事搗漿糊者,藩國君主一律記錄在案,而且需要將那份詳細檔案,即時交由大驪的駐軍文武,當地大驪軍伍,有權越過藩屬君王,先斬後奏。
對那些未經允許,辭官的讀書人、退出師門的譜牒仙師、隱匿起來的山澤野修,由大驪皇帝宋和,頒布聖旨,傳令一洲所有藩屬。
辭官之官員,按最新頒布的大驪律法,子孫三代,此後不得入仕途,淪為白身。不但如此,各地朝廷官府,還會將那些在歷史上賜予家族的旌表、牌坊、匾額,一律取消,或就地拆除,或收回搗毀。不但如此,朝廷敕令地方主官,重新修補地方縣誌,將辭官之人,指名道姓,記錄其中。
3.治安
暫時未被戰火殃及的寶瓶洲各處,江湖和民間,私自引發十人以上械鬥者,不問雙方緣由,斬立決。修道之人作亂一方,斬立決。
沒有修士與妖族參與的山下動亂處,處置不力者,當地官府衙門連坐獲罪,再將藩屬國刑部尚書,直接枷送到最近的五嶽或是儲君之山。
有修士和妖族參與其中的所有廝殺,按照不同的宗門、仙府品秩,所有仙家山頭,分別分作三等,從低到高,分別管轄方圓三百裡、千裡和三千裡轄境,不管見到還是未曾見到動亂,一旦無法將其作祟者當場追捕或是斬立決,同樣連坐獲罪。為免無妄之災,山上修士可自行散開所有譜牒仙師,日夜盯著周邊動靜。
更改律法,準許各藩屬國選出兩位或者四位英靈,從京城到城池再到鄉野,在所有門扉上張貼「自家」門神,重塑金身,庇護地方,不受流竄妖族的那類零星侵襲,聯手各地仙家修士、國姓供奉,合力布局,防止妖族擾亂民心,為禍一方。
4.藩屬
大驪贏下此戰,一洲所有藩屬,戰死之人,比例最高的三十國,皆可復國,就此脫離大驪宋氏版圖,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大驪王朝都會主動幫忙其復國,至多百年,定然成為未來寶瓶強國之列,並且與大驪成為世代盟國。大驪皇帝親自與一瀆五嶽發誓,有違此約,人神共憤,大驪宋氏國祚就此斷絕。
各座山頭修士下山歷練,「安撫」各個覆滅王朝、藩屬國的遺老、舊王孫們,請到大驪京畿暫住一段時日。
5.修士
山澤野修,不願趕赴戰場者,大驪鐵騎和各地藩屬,一律不許強求。一洲所有山澤野修,可以與五嶽、儲君山神以及各藩屬禮部,領取一塊大驪刑部刻印的巡視牌,無論境界高低,得此玉牌,按照境界高低,在各自轄境內行走無忌,同樣可以為譜牒仙師查漏補缺,一有斬獲,可以領取神仙錢,只要在秘檔上,積攢足夠份額,就能夠換取大驪軍功,並可以憑軍功換取藩屬國的禮部官職,或退往北俱蘆洲。
對那些未經允許,辭官的讀書人、退出師門的譜牒仙師、隱匿起來的山澤野修,由大驪皇帝宋和,頒布聖旨,傳令一洲所有藩屬。
山上譜牒仙師,私自運作,擅自剔除譜牒名字,一經大驪和藩屬查實,整座山頭祖師堂連坐,掌律祖師斬立決,其餘修士全部流徙南嶽地界。
對於那些臨危退縮的譜牒仙師,大驪軍令傳至各大仙家祖師堂,掌律為首,若是掌律已經投身大驪行伍,交由其他祖師,負責將其緝拿歸山,若有反抗,斬立決。一年之內,未能捕捉,大驪直接問責山頭,再由大驪隨軍修士接手。
寶瓶洲下五境的劍修胚子,不僅沒資格趕赴戰場,大驪還嚴令這些劍修不許離開各自師門。
6.山水神靈
對各地的山水祠廟,做出一個篩選,提升為正統祠廟,朝廷頒布相對應的聖旨,各地山頭,修道之人,幫忙增添香火,若是被劃分為淫祠,立即禁絕銷毀。各地山頭,負責出手鎮壓。
各地山水神靈,膽敢擅離職守,藩屬君主到整個禮部,一律按律問責。
五嶽地界,一切轄境山河,所有遠離戰火的大驪藩屬州郡縣城內,設置祭祀五嶽的眾多香爐,地方文武官員胥吏,帶頭率領百姓日夜敬香。各地城隍和佐吏、文武英靈、山水神祇,負責勘驗、稱量香火的分量,上報各國禮部衙門,再按時呈交給大驪禮部、書院匯總。
7.財政
寶瓶洲所有仙家勢力,需要按律例向大驪朝廷繳納賦稅。
藩屬國修道之人,山水神靈,本該全部前往沿海,但可讓藩屬君主代為繳納一筆神仙錢,數目不小,一旦發現有任何疏漏,大驪直接問罪藩屬君王。
大驪官員辭官,須拿出家產一半充公。剩餘一半,若足夠支付乘坐跨洲渡船,可北渡北俱蘆洲避難意。錢不夠,可以借。戶部官吏以及隨軍修士,會一同親自登門清查所有帳本,膽敢瞞報漏報,只要超過真實家產一成者,家產一律充公。無論老幼,舉族流徙。
8.情報
秘密建造存檔處。一座高山腹部全部被掏空,擺滿了百年之內,寶瓶洲所有王朝和藩屬國的兵馬配置、山上勢力分布、文武重臣的個人資料。
有將近五百餘人在此處,半數是修士,負責收取諜報、擷取信息,以及與一洲各地諜子死士的對接。
9.氣運
一洲五嶽,統率群山,並設置五嶽的儲君輔佐之山。
建造中部大瀆,凝聚一洲水運。
重振寶瓶洲佛法、建造寺廟。
山崖書院重返儒家七十二書院之列,若是可以,林鹿書院也要竭力爭取。
寶瓶洲從數萬被譽為五嶽詩的步虛詞、遊仙詩中,最終篩選出百首,編撰成冊,分發給一洲大小書院、鄉野學塾,以歌謠方式讓各地稚童去滿大街唱誦。大街小巷、村野鄉下的小小稚童,都在他們自己懵懂不知真意的一聲聲吟唱中,為一洲大勢的穩固,默默出力,點點滴滴,積水成江河,積土成山嶽。
五嶽大山君,將湧入大嶽的精粹香火,截留一半,用以維持巍峨巨大的金身法相,其餘兩成贈予儲君之山,剩餘三成,分發給眾多轄境內的山水神祠,反過來反哺各大藩屬國的山河氣運,漲國運,延國祚,最終增加國勢,反哺大驪王朝和一洲大勢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