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崔瀺(劍來三周年啦~)

2021-02-15 烽火戲諸侯

1.教化

齊靜春擔任山崖書院山主時,每年都會從地方州郡、縣學選取一撥寒族子弟,齊靜春親自為他們傳授學問,為半洲之地,培養了一大撥或顯或隱的讀書種子。崔瀺再以事功學問授之、用之。

2.官場

大驪王朝官場改制,新設巡狩使一職,與上柱國同品秩,官階分本官階和散官階,文武散官,各自增添六階。所有藩屬國軍伍出身,按照大驪律法,官品一律最少降三級。

一洲境內所有藩國的將相公卿,膽敢違抗大驪國律,或是陰奉陽違,或是消極怠政,皆按例問責,有據可查,有律可依。

膽敢知情不報者,報喜不報憂者,遇事搗漿糊者,藩國君主一律記錄在案,而且需要將那份詳細檔案,即時交由大驪的駐軍文武,當地大驪軍伍,有權越過藩屬君王,先斬後奏。

對那些未經允許,辭官的讀書人、退出師門的譜牒仙師、隱匿起來的山澤野修,由大驪皇帝宋和,頒布聖旨,傳令一洲所有藩屬。

辭官之官員,按最新頒布的大驪律法,子孫三代,此後不得入仕途,淪為白身。不但如此,各地朝廷官府,還會將那些在歷史上賜予家族的旌表、牌坊、匾額,一律取消,或就地拆除,或收回搗毀。不但如此,朝廷敕令地方主官,重新修補地方縣誌,將辭官之人,指名道姓,記錄其中。

3.治安

暫時未被戰火殃及的寶瓶洲各處,江湖和民間,私自引發十人以上械鬥者,不問雙方緣由,斬立決。修道之人作亂一方,斬立決。

沒有修士與妖族參與的山下動亂處,處置不力者,當地官府衙門連坐獲罪,再將藩屬國刑部尚書,直接枷送到最近的五嶽或是儲君之山。

有修士和妖族參與其中的所有廝殺,按照不同的宗門、仙府品秩,所有仙家山頭,分別分作三等,從低到高,分別管轄方圓三百裡、千裡和三千裡轄境,不管見到還是未曾見到動亂,一旦無法將其作祟者當場追捕或是斬立決,同樣連坐獲罪。為免無妄之災,山上修士可自行散開所有譜牒仙師,日夜盯著周邊動靜。

更改律法,準許各藩屬國選出兩位或者四位英靈,從京城到城池再到鄉野,在所有門扉上張貼「自家」門神,重塑金身,庇護地方,不受流竄妖族的那類零星侵襲,聯手各地仙家修士、國姓供奉,合力布局,防止妖族擾亂民心,為禍一方。

4.藩屬

大驪贏下此戰,一洲所有藩屬,戰死之人,比例最高的三十國,皆可復國,就此脫離大驪宋氏版圖,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大驪王朝都會主動幫忙其復國,至多百年,定然成為未來寶瓶強國之列,並且與大驪成為世代盟國。大驪皇帝親自與一瀆五嶽發誓,有違此約,人神共憤,大驪宋氏國祚就此斷絕。

各座山頭修士下山歷練,「安撫」各個覆滅王朝、藩屬國的遺老、舊王孫們,請到大驪京畿暫住一段時日。

5.修士

山澤野修,不願趕赴戰場者,大驪鐵騎和各地藩屬,一律不許強求。一洲所有山澤野修,可以與五嶽、儲君山神以及各藩屬禮部,領取一塊大驪刑部刻印的巡視牌,無論境界高低,得此玉牌,按照境界高低,在各自轄境內行走無忌,同樣可以為譜牒仙師查漏補缺,一有斬獲,可以領取神仙錢,只要在秘檔上,積攢足夠份額,就能夠換取大驪軍功,並可以憑軍功換取藩屬國的禮部官職,或退往北俱蘆洲。

對那些未經允許,辭官的讀書人、退出師門的譜牒仙師、隱匿起來的山澤野修,由大驪皇帝宋和,頒布聖旨,傳令一洲所有藩屬。

山上譜牒仙師,私自運作,擅自剔除譜牒名字,一經大驪和藩屬查實,整座山頭祖師堂連坐,掌律祖師斬立決,其餘修士全部流徙南嶽地界。

對於那些臨危退縮的譜牒仙師,大驪軍令傳至各大仙家祖師堂,掌律為首,若是掌律已經投身大驪行伍,交由其他祖師,負責將其緝拿歸山,若有反抗,斬立決。一年之內,未能捕捉,大驪直接問責山頭,再由大驪隨軍修士接手。

寶瓶洲下五境的劍修胚子,不僅沒資格趕赴戰場,大驪還嚴令這些劍修不許離開各自師門。

6.山水神靈

對各地的山水祠廟,做出一個篩選,提升為正統祠廟,朝廷頒布相對應的聖旨,各地山頭,修道之人,幫忙增添香火,若是被劃分為淫祠,立即禁絕銷毀。各地山頭,負責出手鎮壓。

各地山水神靈,膽敢擅離職守,藩屬君主到整個禮部,一律按律問責。

五嶽地界,一切轄境山河,所有遠離戰火的大驪藩屬州郡縣城內,設置祭祀五嶽的眾多香爐,地方文武官員胥吏,帶頭率領百姓日夜敬香。各地城隍和佐吏、文武英靈、山水神祇,負責勘驗、稱量香火的分量,上報各國禮部衙門,再按時呈交給大驪禮部、書院匯總。

7.財政

寶瓶洲所有仙家勢力,需要按律例向大驪朝廷繳納賦稅。

藩屬國修道之人,山水神靈,本該全部前往沿海,但可讓藩屬君主代為繳納一筆神仙錢,數目不小,一旦發現有任何疏漏,大驪直接問罪藩屬君王。

大驪官員辭官,須拿出家產一半充公。剩餘一半,若足夠支付乘坐跨洲渡船,可北渡北俱蘆洲避難意。錢不夠,可以借。戶部官吏以及隨軍修士,會一同親自登門清查所有帳本,膽敢瞞報漏報,只要超過真實家產一成者,家產一律充公。無論老幼,舉族流徙。

8.情報

秘密建造存檔處。一座高山腹部全部被掏空,擺滿了百年之內,寶瓶洲所有王朝和藩屬國的兵馬配置、山上勢力分布、文武重臣的個人資料。

有將近五百餘人在此處,半數是修士,負責收取諜報、擷取信息,以及與一洲各地諜子死士的對接。

9.氣運

一洲五嶽,統率群山,並設置五嶽的儲君輔佐之山。

建造中部大瀆,凝聚一洲水運。

重振寶瓶洲佛法、建造寺廟。

山崖書院重返儒家七十二書院之列,若是可以,林鹿書院也要竭力爭取。

寶瓶洲從數萬被譽為五嶽詩的步虛詞、遊仙詩中,最終篩選出百首,編撰成冊,分發給一洲大小書院、鄉野學塾,以歌謠方式讓各地稚童去滿大街唱誦。大街小巷、村野鄉下的小小稚童,都在他們自己懵懂不知真意的一聲聲吟唱中,為一洲大勢的穩固,默默出力,點點滴滴,積水成江河,積土成山嶽。

五嶽大山君,將湧入大嶽的精粹香火,截留一半,用以維持巍峨巨大的金身法相,其餘兩成贈予儲君之山,剩餘三成,分發給眾多轄境內的山水神祠,反過來反哺各大藩屬國的山河氣運,漲國運,延國祚,最終增加國勢,反哺大驪王朝和一洲大勢風水。

相關焦點

  • 《劍來》浩然失「秀」,祭崔瀺—人物系列傳記2·大驪國師
    《劍來》浩然失「秀」,祭崔瀺—人物系列傳記2·大驪國師夜航船——鴻毛城,秋夜微涼,暮色蒼蒼,清風掃過空蕩的街巷,似是連塵埃都沒帶起幾分,更聲起落,秋蟲夜曲,偶爾幾片殘葉,翻飛著登上石階,也躲到角落裡避風去了。月上雲梢時,街上已無燈火,只有遠方的藏書樓內還隱約透出斑駁的燭光。
  • 《劍來》:繡虎—崔瀺
    小編和大家聊聊繡虎—,這也是《劍來》中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崔瀺,世家崔族之子,文聖首徒,寶瓶洲大酈王朝國師。三教辯論,他在一旁,神採飛揚;白帝城外,彩雲之上,白衣勝雪持黑子;那座學舍,代師授徒,拱火不斷。這些都是他。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他逐漸變了,讓師兄弟感到陌生,離開了老秀才,走上了自己的路。左右不認他,開始自稱大師兄,小齊跟著他到了寶瓶洲,似乎在爭鋒相對,大個子後面不知所蹤。
  • 《劍來》:大驪王朝冠絕一洲,是真正的強國嗎,看崔瀺怎麼說
    #劍來大驪王朝在崔瀺上百年的謀劃之中已經從最初的北方蠻夷小國發展到了現如今一國即是一洲的龐大王朝。中土文廟更是給出了十大王朝的測評,而大驪王朝赫然處於第二的位置。那麼大驪王朝已經到了現如今的這種地步,算得上是真正強大的王朝嗎?崔瀺的願望有實現嗎?
  • 《劍來》:國師陳平安,淺析
    最新章「國師陳平安」,其實全篇並沒有提到陳平安成為大酈的國師,可是,國師二字卻穿插其中,這個國師,指的是崔瀺!好一個文聖首徒,好一個大師兄,身死後,依然留下眾多手筆。小編總結了幾個點,和各位翻書人討論一番。
  • 劍來:從遠古神靈到養龍人,大驪的成功不只依仗崔瀺!
    而現如今很多人將大驪的成功歸功於大驪國師、繡虎崔瀺,這一點毋庸置疑,大驪能有今日之輝煌崔瀺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崔瀺,大驪可能再過千年也還是那個偏隅小國,前提是它真的能夠綿延千載。而這一樁交易的背後並沒有崔瀺的影子,因為他來到大驪不過百年,而關於本命瓷的交易早在他來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多年,那麼又是誰將這麼個富得流油的「大金礦」交予了昔年不過蕞爾小國的大驪呢?而且曾經壓過大驪的盧氏王朝、大隋王朝等為何對此置之不理?這就要說到大驪宋氏真正起家的背後推手了。
  • 「劍來」「請君入甕」崔瀺這一記神仙手,真的是大手筆!
    天庭是必然會存在的,神靈也是永遠都殺不完的,未來神將也必然會歸位,這就是周密布置天幹、崔瀺布置地支、陸沉布置星宿、道老二布置靈管。這類事,最關鍵之處,是爭先,是先佔據某個一,就會形成一種大道循環的先手。
  • 劍來:崔瀺和陳平安聯手重建寶瓶洲,混亂之後將迎真正騰飛!
    再說整體實力,寶瓶洲雖然在大戰期間展現出了驚人的戰力,不過那是在多方勢力的幫助下方才有所成就,其中包括有大驪國師崔瀺憑藉個人魅力忽悠來的幫手、中土神洲墨家遊俠勢力、北俱蘆洲南下相助的戰力、甚至還包括一些從桐葉洲等地逃難過來的勢力等,這還沒算上十四境大修士的出手。而且關鍵在於戰時的寶瓶洲是由大驪統一指揮的,一洲即一國,這凝聚力自然不可與當下同日而語。
  • 《劍來》崔東山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性格乖張,成了陳平安的徒弟
    #劍來#在《劍來》中,崔東山是陳平安身邊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用一個玩笑詞來形容,崔東山真是陳平安最忠誠的「狗腿子」。可是,這卻又讓我們搞不懂了,崔東山既然是被老秀才逼迫著當陳平安的徒弟,可為何在陳平安又表現得如此「狗腿子」?難道崔東山腦子出問題了?只能逆來順受了嗎?其實,我也仔細考慮過崔東山這些反常的表現。應該說崔東山在和崔瀺失去了聯繫之後,他是心甘情願給陳平安當徒弟了。此時的崔東山,就好比少年時期的大驪國師崔瀺。
  • 劍來:娘娘要借文聖借崔瀺的道理與規矩來壓陳平安
    #劍來# 本文轉自琳夢之瓔課代表而師兄是做得出錦繡三事,能與鄭居中下彩雲十局,能讓一洲成一國的大師兄。大考從未未停止,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多少苦難不忍數。修心一事,早早為之,讓平安不至於在城頭的數年裡道心崩潰。修心一事,亦對重情重義的陳平安極為殘忍。不忍離別,偏偏要經歷次次離別。平安也在機緣巧合中,學會了從容,煉出武夫英雄膽,得以再上一層樓。
  • 劍來:關於劍修十五境和三教祖師的看法,崔瀺和鄒子誰更可信?
    在劍來世界中修行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登山和登天,登山的極限相當於飛升境,而登天的極限目前來看是失傳二境中的十五境,這應該也是到目前為止所有修行者在境界和力量上的天花板。而古往今來已知明確的十五境只有三教祖師,除此之外哪怕是五大遠古至高神靈其境界也始終處於迷霧中,至今不曾明晰。
  • 劍來章評之774文聖一脈的學生們
    歷朝君主,哪個不想垂拱而治,登得船來,只好翻翻舊帳。太平城,別稱甲子城。張角自稱得天書三部,創太平道,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下四城。本末城,別稱荒唐城。強者弱,弱者強,本末顛倒,儘是荒唐。推敲城,別稱一字城。推門敲門,一字亦可為師。
  • 劍來:禮聖如今脾氣不太好,這會促使文廟採納崔瀺的學說嗎?
    劍來世界中算上新開闢的五彩天下在內,要論自由度,首推者必是妖族主導的蠻荒天下,因為這隻有一條規矩,強者為尊,他們可以享用弱者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尊嚴,這裡是強者的天堂!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看似規矩森嚴的浩然天下,畢竟在這裡,越強者受到的約束就越大,強至飛升境甚至連出行都會受限。
  • 《劍來88章》:那一天陳平安出小鎮,風雲即起
    五座山頭,三百年期限。一下子發家致富成了富人,擁有幾座大山,陳平安就夢想著先娶個媳婦,成家立業,以後傳給子女,子女將來再傳給他們的子女,想想就有些小激動。買山這件事,是陳平安一生中的大事,也沒有爹媽可以商量。所以陳平安找到了兩位前輩,一位是阮邛,一位是老楊頭。阮邛的建議就是買,不買就虧了,不但要買山,還要買兩間地段好的小鎮鋪子。
  • 劍來:崔瀺都有空接陳平安回家了,周密還有什麼後手能夠翻盤?
    一代大儒、一心想為浩然天下開萬世太平的賈生終究還是成為了失意人,苦心孤詣著的《太平十二策》最終只賺得吆喝,失魂落魄下遠走他鄉,不成想反而成就了自己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用另一種方式向浩然天下討一討說法。可最近的劇情中隨著文聖一脈師兄弟聯手布局的功成,整個浩然天下的局勢大有逆轉的趨勢,先是周密被崔瀺成功伏擊,傷勢輕重未知;後有白帝城主、蘇子等頂尖大修士齊聚,欲奪回淪陷敵手的扶搖州;就連被戲稱「最佳保安」的主角陳平安也接近成功脫困,還是由曾經的大師兄崔瀺親自迎回,再加上之前大戰中蠻荒天下的戰損本就不算低,勝利的天平似乎又偏向了浩然天下。
  • 劍來:文聖復位!送別崔瀺和齊靜春的他為人間付出太多!
    到如今大戰暫時告一段落,居功至偉的文聖重新搬回了文廟,拿回了屬於他的榮譽,卻似乎永久失去了崔瀺、齊靜春兩位愛徒,此時的文聖內心恐怕早已破碎千萬次。我想如果有機會能夠代替弟子去死,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自己,就像當初為了崔瀺他可以毫不猶豫地開啟「三四之爭」、自囚功德林一樣,可惜沒有如果!
  • 「劍來」崔瀺組建的地支一脈修士,分別對應的生肖!
    劍修宋續:對應龍,這個屬相通常會被認為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屬性,龍往往被賦予能夠呼風喚雨,對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在生活中,屬羊人的欲望也很強烈,他們非常善於利用巧妙的手段與暗示獲得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比如借給陳平安鎖劍符)。另外,屬羊人也很各種戰術,因此,即使屬羊人給人的感覺是很懦弱的,但是千萬別低估他們,否則會莫名其妙地丟盔解甲敗下來。
  • 《劍來834》陳平安不講武德,偷襲眾人,勸你們年輕人好自為之!
    劍來834章節當中,陳平安因為媳婦寧姚要看那講解江湖演義的小說,所以無奈只好再次出門去買,雖然被人懷疑有動作過快的嫌疑,但媳婦的話還是要聽的。沒曾想買好書籍後想起了昨夜所遇到的故人,變打算前往那大驪那十一人的修道之地一見。
  • 劍來:選官子之官子之爭
    收官,又稱作「官子」,是圍棋比賽中三個階段(布局、中盤、官子)中的最後一個階段,指雙方經過中盤的戰鬥,地盤及死活已經大致確定之後,確立競逐邊界的階段。而《劍來》本就是烽火戲諸侯下的一盤大棋。烽火的原話是「我有很多話,想要跟這個世界說。」而小說中劉灞橋說出的:「很多道理我憋在心裡,想跟這個世界好好說上一說」這應該也是烽火很想和這個世界講一講他的道理吧。
  • 劍來:陳平安一手打造全新勢力網,勢力遍及六洲五國八宗門!
    在兩座天下大戰期間寶瓶洲的崛起讓整個浩然天下重新認識了曾經的文聖首徒、繡虎崔瀺擁有的翻雲覆雨之能,公認浩然最弱一洲卻可挽狂瀾於既倒、成功扭轉兩座天下戰局,崔瀺之能難以言喻。戰力、治國、謀算……崔瀺在很多方面似乎都展現出了超人一等的能力,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他一手打造的朋友圈之強勢。
  • 「劍來」官子選定,三教祖師散道
    陳平安好不容易意識到師兄崔瀺下了多大的一盤棋,才剛講了些道理,感慨了一番人生,難得有機會揍陸沉,轉眼便看見蓮花天下的佛陀在不遠處和自己打招呼。三教祖師要散道了。之所以散道,自然是三位十五境要來一個大手筆。至聖先師所謂萬年之期,似乎散道是早已約好的事情。筆者個人猜測,因為人族的特性,同時三教祖師沒有天庭大陣以及神位的加持,三教祖師的十五境,其實存在一定的時間限制,或者說,三教祖師如果長時間不變,終將弊大於利。於是,正值妖祖散道之機,三教祖師決定履約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