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金時代」,大家出門都得帶著錢包付款,錢包裡還不能放太多現金,以免被偷,如果是大額的交易,還得去銀行排隊匯款。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無現金時代」來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支付方式,人們不再需要隨身攜帶錢包,或者去銀行匯款,手機轉帳就可以完成交易。甚至連存款、取款等業務,手機上都能「搞定」。
隨著網絡支付平臺的「攻城略地」,銀行也「不甘示弱」,開發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ATM機、智能櫃員機等業務,讓儲戶自助辦理,減少了排隊等候的麻煩。雖然在銀行辦業務越來越便捷了,但同時,風險也增加了。
銀行開發出的這些「智能」業務中,有一個功能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它就是ATM機上的無卡存取款、轉帳。無卡存款有兩種,一種是手動輸入帳號存款,這一功能最早出現在2000年的中國銀行,直到2009年才在所有銀行中廣泛使用。另外一種是掃碼存款,2017年後才開始使用,比手動輸入更加方便。
但從2019年開始,各家銀行開始陸續關閉無卡存款業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杭州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先後在全國範圍或部分地區關閉了手動輸入存款帳號的無卡存款業務。2020年,中國銀行也關閉了ATM機手動輸入存款帳號的無卡存款業務。此外,銀行的工作人員還透露,無卡存款可能會在未來全面取消。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無卡存款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因為在沒有卡的情況下存款或者轉帳,櫃機只會顯示存卡人的部分姓名,而不會顯示全名。一旦卡號輸錯,名字又相近時,就有可能把錢匯入其他人的帳戶。而且,無卡存款是實時到帳的,如果匯錯了款,要想再追回來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第二,為了避免電信詐騙
近些年來,隨著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電信詐騙的案例越來越多。很多不法分子通過遙控指揮受害人在一體機上操作存款,由於無卡存款的便捷、秒到帳,自然而然就被騙子利用了。出於維護社會穩定和儲戶資金安全的考慮,銀行遂關閉無卡存款功能。
第三,無卡存款容易存在洗錢風險,不利於金融監管
這是銀行取消無卡存款最主要的原因。無卡存款存在一個巨大的「弊端」,就是無法確認存款人的信息,更無法弄清存款人與收款人之間的關係。許多不法分子利用無卡存款的漏洞進行洗錢和腐敗活動,這使得金融監管變得非常困難。所以,銀行「叫停」無卡存款,主要是「針對」這類不法分子。
央行今年還發布了一項新政策,對超過10萬元的大額轉帳進行密切監控,旨在加強對存款人和儲戶資金的監管。該政策首先在河北、深圳和浙江實施,然後逐步推廣到全國。所以,無卡存款被取消也是順勢而為之。
第四,第三方支付的普及
目前的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非常普及,人們使用現金的機會越來越少。截至今年11月16日,全國共有2938家銀行網點關停,同期新設或轉設2198家。換言之,年內全國銀行網點淨減少740家。各大銀行為了節約成本,會關閉一些使用率不高的服務,如銀行的ATM機和無卡存款的業務等。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手機的普及,無卡存款功能的「消失」已成必然,儲戶存錢要注意了,還是要記得帶卡或者存摺,以免白跑一趟。
而央行也已經開始著手研究、開發和推廣數字貨幣,到時候,對第三方支付不太熟練的中老年人,也能享受到行動支付的便利和安全。無卡存款被淘汰,對人們的影響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你覺得無卡存款有存在的必要嗎?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